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包裝標準為導向的包裝測試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包裝物、包裝件和包裝工藝過程進行把關的包裝測試技術,能夠顯著降低包裝破損率,減少各類產品因為包裝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傳統(tǒng)包裝測試教學存在教學內容缺乏有機聯(lián)系、教學方式不靈活、考核機制不合理等弊端。《包裝測試技術與標準》課程以包裝試驗標準為導向,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式的改進、考核機制的優(yōu)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提出測試與標準相結合,積極實施案例教學,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現(xiàn)達的商品經濟時代,肩負保護商品、方便儲運等職能的包裝產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為包裝“體檢”的包裝測試技術也日益凸顯重要性。我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著力培養(yǎng)包裝專業(yè)學生的測試技能和包裝標準知識,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包裝工程專業(yè)規(guī)范》(以下簡稱《包裝專業(yè)規(guī)范》)要求,將傳統(tǒng)的核心拓展課程《包裝測試技術》積極實施教學改革與實踐。作為應用型本科課程的試點和探索,《包裝測試技術與標準》應運而生。課程32學時,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工程測試的基礎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典型包裝標準,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先進測試方法及主要測試設備的特點和性能,為從事包裝系統(tǒng)設計、包裝材料與制品的品質檢測打下必要的基礎。
1傳統(tǒng)包裝測試技術的教學不足
1.1教材內容缺乏有機聯(lián)系
作為通病,包括《包裝測試技術》在內的很多本科教材重理論輕實踐,無法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具體到本門課程,大部分教材強調系統(tǒng)全面,涉及的知識領域跨度大,涵蓋物理、光學、力學、機電控制、包裝等多領域,知識點繁雜,重點不突出,缺乏內在有機聯(lián)系,教和學在規(guī)定學時很難完整實施。部分教材過分偏重機械測試技術或純粹包裝測試實驗,缺乏“工程測試”與“包裝標準”的有機融合。
1.2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
工程測試技術本身有很強的理論深度,知識概念多,數學公式復雜[1]。傳統(tǒng)教學普遍采取大班“填鴨式”講授,很少結合具體包裝測試案例講述工程測試知識的實際應用,也很少介紹包裝測試的實施依據(包裝試驗標準)。比如,數字信號的傅立葉變換和傅立葉級數,這對學生的高等數學(高次微積分等)和復變函數要求很高,學生普遍學習困難,而且感覺與后續(xù)包裝測試實踐的關聯(lián)度不強。
1.3考核方式缺乏有效性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直觀手段,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課程學習的“指揮棒”。傳統(tǒng)考核方式采取平時表現(xiàn)(30%權重)和期末考試(70%權重)構成,期末考試普遍采取偏重工程測試理論的閉卷形式。這種考核方式往往給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導向,而且容易催生“平時荒廢學業(yè),考前硬背突擊”的功利學風。
2包裝測試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在緊扣《包裝專業(yè)規(guī)范》前提下,課程遵循“一點、兩線、三面”原則進行教學體系體系設計。“突出一點”是指教學內容緊密圍繞典型包裝標準展開,教學內容設計服務于這個課程落腳點,盡量規(guī)避純粹的工程測試基礎或泛泛的包裝測試實驗;“兼顧兩線”是指測試技術和包裝標準,相關知識點圍繞這兩條教學線索設計,并加強二者的有機融合;“優(yōu)化三面”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理論知識夠用、測試實踐夠多、標準意識夠強”三個方面的收獲。
2.1夯實包裝標準和測試理論的課程知識體系設計
提高教學針對性,對傳統(tǒng)工程測試的基礎理論知識“瘦身”,不求所全但求所用。比如,緊扣“突出一點”實踐典型包裝標準的需要,重點講授與之關聯(lián)度較強的工程測試知識,其它知識弱化或輔導自學。比如,對知識點“測試系統(tǒng)的基本特性”強調理解和運用,結合具體的包裝測試儀器,理解測試系統(tǒng)的構成及參數。刪除傳統(tǒng)《包裝測試技術》課程的包裝材料測試,包裝容器測試和運輸包裝件測試,避免與相關課程《包裝材料學》、《包裝結構與容器設計》、《運輸包裝》的實驗教學內容沖突,新增知識單元“典型包裝測試系統(tǒng)”,重點講解典型分類包裝測試案例的技術剖析,評價方法和包裝標準。因為部分內容與包裝材料學、包裝動力學,運輸包裝等相關課程重復,所以儀器測試內容以學生自學和開放實驗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利用工程測試基礎知識,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2]。
2.2教學內容將測試技術與包裝標準有機融合
課程教學改革將測試技術和包裝標準有機融合,測試技術是包裝標準的技術基礎,包裝標準是工程測試的實施依據。課程圍繞這兩條教學線索展開,實現(xiàn)“測試技術”與“包裝標準”的有機融合。在講解具體某項包裝標準時,要介紹與之關聯(lián)的測試儀器,闡釋信號與分析、測試系統(tǒng)特性等測試基礎知識的應用體現(xiàn),最后介紹與之關聯(lián)的包裝試驗標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包裝測試任務,學會從哪些指標(方面)入手,以及選擇合理的包裝試驗標準。
2.3突出包裝標準應用的案例教學改革與實踐
課程教學內容與“市”俱進,結合企業(yè)測試包裝產品和實施包裝標準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趨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動態(tài)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主體多元化,學生迫切需要理論+技能型教師。一是組織專業(yè)教師利用生產實習、寒暑假等時間深入包裝企業(yè)一線,將工程測試和包裝標準結合,加快提升雙師型能力。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表明,教師實踐經驗越豐富,學生實踐技能提升越快;二是收集包裝企業(yè)碰到的產品包裝故障作為教學案例,通過學生分組形式,運用課程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更深層次理解相關包裝標準的測控作用。教學方式靈活多樣,運用實物(測試儀器)情景教學、相互點評和分組討論等靈活方式,強化工程測試基礎知識在具體包裝測試實踐的實際應用,以及培養(yǎng)專業(yè)學生敬畏包裝標準、宣貫包裝標準的看齊意識和實踐能力。比如在奶制品包裝材料與結構研制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要測試哪些指標:包裝材料的滲透性、拉伸性能、耐破度、撕裂度、戳穿強度、衛(wèi)生性、耐壓強度、熱封強度,同時需要對包裝結構(包裝袋、利樂包)的密封性能、抗壓性能、跌落沖擊/振動性能進行測試分析;再如,在采用復合塑料塑料防潮包裝中,引導學生對復合薄膜的透氣性、透濕性、黏合強度、熱封強度、抗針孔戳穿強度進行測試分析;又如在運輸包裝系統(tǒng)設計中,引導學生對緩沖材料或結構的靜態(tài)壓縮特性、動態(tài)緩沖特性、蠕變與回復特性、振動傳遞特性、包裝容器承載能力以及包裝件的抗壓、抗沖擊、抗振動性能等進行測試分析[4]。
2.4課程考核將包裝標準納入重要考察知識點
在原有考核基礎上,課程成績構成增加實踐教學考核,即平時表現(xiàn)(20%權重)、實踐教學(20%權重)和期末考試(60%權重)。期末考試增加開放式、案例類試題的比重,逐步減少純粹記憶類試題[4],重點考察包裝標準知識。
3結語
包裝測試技術涵蓋知識面廣,教學難度大,原有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教學改革勢必必行。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不斷學習教育行業(yè)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斷了解測試技術與包裝行業(y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課程《包裝測試技術與標準》強調“測試技術”、“包裝標準”有機結合,緊扣包裝專業(yè)規(guī)范,著力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手段,不斷收集和整理包裝測試案例,著力培養(yǎng)學生貫徹國家包裝標準的看齊意識和實踐能力,力爭為我國包裝行業(yè)輸送更高水平的包裝測試人才。
參考文獻
[1]遲建,于志彬,陳志周.包裝測試課程體系改革[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03):351-354.
[2]計宏偉,曾克儉,楊傳民.包裝測試技術課程知識體系探討[J].中國包裝,2014,4:49-53.
[3]山靜民.包裝測試技術[M].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04,2.
[4]郭彥峰,許文才,付云崗.包裝測試技術[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6.
[5]李立,楊福馨.包裝測試技術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12):60-61.
作者:程惠峰 楊祖彬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