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企業低碳自主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多目標性物流企業低碳發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和新技術的應用,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同時減少物流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物流企業低碳發展的多目標性體現在:既要注重提高物流活動的經濟效益,又要兼顧對減少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對生態的影響,保證物流活動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四個目標的統一,促使物流業走出一條與經濟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之路。2.系統性物流企業的低碳發展是涉及了包括生態經濟學、循環經濟理論以及低碳經濟理論等多重學科的一個概念。所以,對物流企業低碳發展需要進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要包含對物流的設施設備、技術手段、生態環境等整個物流系統的全方位分析。
二、黑龍江物流企業低碳自主創新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合適的創新模式和創新切入點黑龍江物流企業目前的創新基礎比較薄弱,缺乏高層次創新領軍人才,原始性創新成果不多且帶動作用也不夠大,黑龍江物流企業沒有選擇通過原始性創新帶動相關領域的成比構筑物流企業科技經濟制高點的創新模式。所以黑龍江物流企業目前一直處于缺乏創新模式和創新切入點的狀態。
(二)高素質物流創新性人才匱乏由物流發展的實踐可知,黑龍江物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物流從業人員擁有較高的物流知識和較豐富的物流操作經驗。物流以及配送方面的教育還處于相當落后的階段,目前,有很多的高校開設物流有關的專業,然而物流高端人才的培養較少,例如設置了物流博士點的高校很少,與物流行業相關的職業教育非常少,通過委托培養的方式來培訓員工的物流企業也比較少,即使培訓了但培訓內容和方式也是不規范的。
(三)物流創新融資渠道狹窄對于黑龍江物流企業來說,創新資金的融資渠道也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一大難題,企業題材缺乏新引力,政府對企業創新項目的投入力度和優惠政策也相當缺乏,導致社會其他金融機構對項目無法產生興趣。同時,目前黑龍江物流企業創新管理機制比較缺乏,風險投資對企業創新投入比較小。
(四)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物流作為一個復合型的產業,在物流發展進程當中,存在很多管理體制方面的不足。黑龍江物流企業在管理體制上過于封閉,很難形成與其他地區的其他企業的合作,自成一家,使得企業的競爭能力不足,在與現代物流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這種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影響了黑龍江省范圍內的整體規劃,本來可以共享的資源卻不愿分享,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同時還阻礙了黑龍江省物流的現代化進程。
三、加強黑龍江物流企業低碳自主創新的策略
(一)選擇適合的創新模式和創新切入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黑龍江物流企業應該在創新模式基本確立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創新切入點進行創新,根據創新物流企業的實際情況,建議選擇以下幾點作為切入點。1.創新物流價格目前,在物流業采用比較多的價格創新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物流高端創新達到物流價格提升的目的。另外一種是通過降低價格來追求價格優勢。對黑龍江物流企業來說,應該根據黑龍江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的特點,通過整合邊貿物流-體化的思路來提升服務質量和深度,進而達到提升物流服務價格的價格創新手段。2.創新物流服務,提升柔性服務黑龍江物流業,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已經建設或正在建設許多物流園區或貿易加工區。可以通過在這些物流園區里面設立專門的為滿足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個性化需求的加工貿易場所,將國內大型企業面對東盟國家的出口產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加工場所根據客廠的個性需求來完成,提升黑龍江物流企業的柔性服務。3.物流企業通過戰略聯盟,形成物流供應鏈由于黑龍江物流業起步較晚,所以物流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規模企業不多,對眾多的小規模物流企業來說,由于自身實力等多種原因,能提供的服務有限,所以為了提升中小物流企業的服務力度,可以借助物流協會等中間力量來聯合眾多的物流公司,實現貨源、運力等的資源共享,從而拓展單個物流企業的服務范圍,形成物流供應鏈,讓他們有能力承接黑龍江乃至全國各地的物流服務。
(二)注重引進和培育物流創新型人才黑龍江物流創新人才短缺是制約物流企業自主創新的“瓶頸”,所以黑龍江物流企業在成長和發展的同時要有長遠計劃,注意引進和培育企業自己的創新人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在引進待遇上做文章,從工資、住房和工作環境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創新人才。其次可以在表演舞臺上大做文章,對那些在創新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的物流創新人才,可以給他們一個充分展示他們才能的平臺,吸引和留住這些人才。第二通過“走出去”和辦培訓學習班的方式,培養企業內部的物流創新人才。
(三)拓寬物流創新融資渠道黑龍江物流企業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拓展融資渠道:一是提高企業創新題材的吸引力,爭取政府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項目的投入力度和優惠政策,提高社會其他金融機構對項目投資的吸引力。二是積極爭取政府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投資。完善企業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企業與投資機構共擔風險的融資機制,爭取風險投資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投入。
(四)積極完善物流企業的創新管理機制轉變企業管理理念,改變企業原有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對自主創新的組織和管理,完善企業與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機構協作的機制,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健全和創新內外部激勵機制,提高企業高層管理在企業決策時的創新意識,設計合理的報酬激勵制度,培育企業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創新人員能以最佳的效率為實現企業的創新目標做出貢獻。
作者:鄭健楠 張麗婷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