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管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投資戰略的不斷變化,以及從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來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投資中的中堅力量,但是中小企業單靠自身的實力是無法實現長遠發展的,而“集群式”的投資模式則為中小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單個游離類的中小企業比較起來,“集群式”的投資模式有著非常突出的優勢,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政府主導、參與,利用政策引導,可以讓企業的個體化投資轉變成群體性投資,在集群模式下,中小企業也會更加努力增強自身跨國運營能力,從而才可以和這種發展模式相適應。
關鍵詞: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管理
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對外投資規模在不斷擴張,跨國經營主要是國內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通過國外的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機構而進行運營,依次實現營利的一種運轉方式。中小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擴大市場份額、突破對外貿易壁壘,而選擇跨國經營,與單個游離類中小企業相比,跨國經營模式能夠讓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力量與支持,這要比企業單槍匹馬獨闖市場更有保障,而且也有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集群式”的發展模式下,中小企業可以很好地發揮出“小企業、大群落”的靈活性與柔韌性,同時還具備大企業的實力,因此這一模式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的最佳選擇。
一、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的發展優勢
1、“集群式”對外投資有著單一游離企業所不具備的配套組合優勢
在“集群式”企業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優勢就是整體優勢,而這主要來源于企業間的良好結合,也即是集群優勢在本質上屬于“配套組合優勢”,集群中任何一個企業如果離開這一環境就會失去其他企業所提供的支持,喪失在整個平臺中所具有的優勢,而企業只有群體遷移,團結協作,才可以讓這種競爭優勢得以延續下去。中小企業間的“配套組合優勢”從根本上其實是外部范圍經濟,這一經濟類型是社會分工極度發達的一種產物,當把產業間存在聯系的生產過程在不同企業間進行分工時,各個企業分工明確且相互協作,在地里空間上形成聚集態,建立起合作化網絡結構。另外,在外部范圍經濟中,因為整體性不太突出,而且受到企業自身技術限制無法實現內部范圍經濟時,生產系統就會分成很多小的生產企業,利用外部交易而形成網絡結構,一起完成生產,從而讓集群內的各個企業都獲得利益。對那些相對較為弱小的企業而言,“集群式”對外投資所建立起的外部經濟性能夠有效避免中小企業自身所面臨的重重障礙,有效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投資形式。
2、“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降低企業搜尋成本,減少投資風險
在“集群式”的中小企業對外投資中,不同企業間分工明確,聯系更為緊密,而這樣的網絡關系需要良好的信任關系。在集群網絡內部,不但存在著經濟利益往來,同時還有企業相互間的私下往來關系,集群內部不同企業間的互惠活動以及社會文化關系,讓買家與賣家間的關系更為扎實,而且也會隨著市場變化有效調整。集群內部的關系網不但在當地有著突出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讓中小企業通過集群的形式實現“走出去”,獲得更多競爭優勢。一是它使得合作伙伴尋找成本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集群內不同中小企業間形成了互為依存的關系,對集群內其他企業進行約束,從而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發展關系。
3、集群投資能夠讓中小企業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優勢
中小企業在進行集群式的對外投資時能夠實現規模效應。在外部規模經濟中,單一企業規模不發生變化,但是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時,行業出現分工協作,從而有效控制成本。集群式的對外投資能夠讓中小企業在一定范圍內聚集起來,并且共享一些公共的基礎設施以及專門性服務。通過集群能讓中小企業間距離縮減,信息得以更快傳播,在集群體系中,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熟練操作技巧、信息、知識等資源,而且運用集群的談判力量,企業還可以有效控制采購成本。
二、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發展中的不足
1、投資戰略實施內控不夠健全集群式發展模式下,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沒有建立起專門性的財務內控崗位,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充分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很多企業甚至在運營時會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企業中不同部門都有其自身的職責內容,也有權制定出相關的內控規定,但是因為各部門之間在具體執行時并未很好地進行協調從而導致各種問題、漏洞屢屢發生。如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需要財務部和管理部進行有效協作,而如果這兩個部門間發生沖突,那么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就會有很大的難度,內控監督也很難做到。在中小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并沒有做到應有的職責體系,僅僅在做表面工作,因此并未對財務內控制度真正起到監督作用。要想使得這一現狀得到根本改善,就要求財務內控制度能夠對其他專業管理有所制約,突出財務管理的地位。
2、集群企業相互間競爭與協作不夠科學合理隨著企業間的合作往來越來越多,企業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而這樣的環境對我國集群式中小企業而言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因為集約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所以這一模式也慢慢成本現代企業主要的發展趨勢。投資者進行投資環境選定時,會著重考慮到產業環境,還要判斷自身是否可以有效融入到產業鏈中。企業要想盡可能縮減成本支出,就需要利用產業集群,但是現在我國多數企業集群都缺少相互間的產品配套,有很多企業都感覺勢單力薄而不得不退出集群體系,這樣就給我國中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障礙。
3、區域協調機制不夠健全如今,市場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許多地區都已經制定出適合自身的發展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地區都沒有意識到發展中的整體性,而只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從而導致資源相似、經濟結構相差無幾的現狀發生,多數地區的產業基地想法基本類似。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區域性競爭的存在,雖然它對區域發展進步有一定作用,但同時也會導致資源浪費,對經濟長遠發展不利。我國中小企業集群有著非常突出的區域經濟組織結構不完善缺陷,很多地區的協調發展都不夠成熟,缺乏合理的經濟組織。現在,我國有許多地區因為缺乏合理的組織,在利益分配方面缺少有效的指導,因此區域協調發展也無法很好地開展下去,出現了很多地區爭奪資源、環境跨區域污染的事件。
三、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管理措施
1、加強集群企業內部專業化分工與協作
在集群式發展模式中,因為在一定空間內聚集起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所以在促使企業間強化合作之余,還會讓企業相互間競爭更加激烈,而一定的競爭與協作都能夠促使中小企業得以長遠發展下去。正是因為集群式發展可以有效提升內部企業的生產效率,因此得到很多跨國公司的青睞。在中小企業內部形成集群式發展模式有著一定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中小企業自身局限性所影響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業務都比較小,因此要想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就需要盡可能地降本增效,而在中小企業內部實施專業化分工與配套生產能夠給客戶提供出更多有價值的產品,從而得到更多收益。從中可以看出,中小企業不但有必要加入集群體系,同時還要做好配套生產工作,增加專業化分工意識,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與競爭力。在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只有集合在一起,相互協作,才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得到更多優勢。要強化集群中不同企業間的協作能力,提高集群體系整體的專業化水平與配套水平。
2、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集群內中介服務機構
中介服務機構可以有效促使市場經濟得以順利發展下去,而且中小企業集群體系照常運轉也離不開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撐。一是它能夠為貿易雙方進行中介服務,有效控制貿易成本;二是中介組織在不斷發展壯大,能夠為中小企業進行其他方面的智力服務,促使中小企業更好地控制市場交易成本,增強集群效果。但是在發展壯大中介組織的過程中不能單純依賴政府力量,而是應該從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出發,讓其在市場競爭中得到鍛煉成長。在完善中介服務機構時,需要從下述幾點進行:一是要放低準入門檻,讓更多的民營中介組織加入進來,并且民營組織可以涉及外貿、金融、投資、保險等諸多領域;二是要建設服務型政府組織,逐漸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民營中介機構創造出更好的發展平臺;三是要持續優化相應的考試培訓制度,同時招聘這方面的優秀服務人才,壯大人才隊伍。
3、發揮政府導向作用
在經濟宏觀調控中,政府作為一只看不見的手,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健康有序發展。然而政府也需要意識到其職責是進行市場服務,而非參與到企業運營管理中。因此政府需要轉變職能體系,建設起服務型政府機構。在促使中小企業集群體系持續發展以及促進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管理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很好地發揮出其職能。一方面政府要給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創造出有利的制度環境,促使中小企業在集群模式中得到更加密切的聯系,增強知識、技術外溢效益,促使各個區域、部門相互協調,促進市場調節與制度創新,強化企業間分工、合作;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設起完善的集群平臺,為中小企業創造出更多有利的發展空間。如果是剛開始發展的中小企業,政府還要加強扶持、引導,促使集群得到產業化發展。此外,政府還要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措施,完善基礎設施,扶持那些處于雛形期但發展潛力很大的企業群,不斷健全社會服務體系,爭取為中小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結論
在中小企業中間發展集群式的對外投資戰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得到諸多跨國公司的認可與重視,集群式對外投資戰略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受益,因此也成為現代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趨勢。相信隨著我國對集群式對外投資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我國中小企業將會在這一投資模式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栗雨: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模式及途徑研究[D].鄭州大學,2014.
[2]劉婷:基于企業集群化的中小企業投資戰略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1.
作者:陳翊婧 單位: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