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碼印刷質量管理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印刷質量管理的現狀印刷品質量由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印張與樣品的接近程度、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間的一致程度決定。而在現代印刷業生產管理中,越來越注重過程質量的控制,這個“質量”并不單指印刷品的質量,更強調印刷服務的質量,即廣義的“全面質量”。數碼印刷從誕生至今,全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數碼印刷以驚人的速度在國內外發展,印刷的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但是目前國內外數碼印刷標準化建設滯后,缺乏相關的質量標準和工藝標準。數碼印刷產品良莠不齊,各個生產廠家評價數碼印刷都具有自己的評價標準。數碼印刷工藝的技術種類較多,難于用一個類別來概括它。
2.數碼印刷逐步發展在國內外印刷業,數碼印刷的誕生和應用是印刷行業的一次巨變,它滲透和改變了傳統的印刷領域,對推動印刷技術的變革和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二十一世紀是數字化和網絡化時代,數碼技術在印刷工業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數字化網絡與印刷的結合給個性化印刷及按需生產帶來了生機,印刷與IT行業的接軌成為未來印刷業發展的主流。伴隨數碼印刷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大幅度提升了數碼印刷的印刷效率,數碼印刷工藝的承印材料也更加廣泛,數碼印刷工藝下的一些印刷品已可以同膠印質量相媲美。印刷工業以后的發展方向和增長點是數碼印刷,這一點在這幾年的印刷市場上已經得到證實。
3.數碼印刷要求科學高效的準確管理數碼印刷是指利用數碼技術對文件、資料進行個性化處理,利用印前系統將圖文信息直接通過網絡傳輸到數字印刷機上印刷出產品的一種印刷技術。數碼印刷過程是從計算機直接到印品或紙張的過程,取消了制版、傳統打樣等步驟,即直接把數字文件或頁面轉換成印刷品的過程。由于國內外數碼印刷標準化建設滯后,缺乏相關的質量標準和工藝技術標準。數碼印刷工藝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完全可以通過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對其基本規律進行探索。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順應印刷行業數字化的發展潮流,我們可以參照膠版印刷工藝的質量控制方法和標準,分析數碼印刷工藝質量控制的相關參數,以實現對其科學高效地控制。
二、數碼印刷質量控制的趨勢
1.印刷質量檢測與控制總趨勢伴隨著工業現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消費者對印刷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細化、數據化、規范化地控制復雜的圖像復制過程已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先進的工藝、科學的管理、精細的檢測是印刷品高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們通常說的數據化就是利用科學的控制方法測定數據,記錄后分析以確保印刷品的質量。而規范化就是通過反復實驗收集大量的數據,分析提煉出印刷品生產的規律,按照規律指導印刷品生產。由于彩色印刷品是通過多種油墨疊印形成,所以對彩色印刷品質量控制的關鍵就在于對油墨密度與網點變化的控制,必須貫穿于制版和印刷整個過程。使用密度計與控制條可以有效檢測曬版、打樣及印刷生產過程,實現對彩色印刷品的準確測量與科學監控。本世紀以來印刷行業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上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數字印刷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印刷行業的生產效率,整個生產過程及配套已日趨成熟,具體表現為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印刷材料質量不斷提高,印刷設備越來越先進,輔助技術也不斷進步。印刷技術的成熟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成本、生產成本及使用成本。目前印刷市場利用高速噴墨、電子照相及碳粉等新興產品逐步成為主流,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多樣化的電子發送接收技術使傳統的文件傳輸模式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數字印刷極大地提高了印刷品的個性化。2014年數字印刷行業人們關注的焦點是噴墨印刷,數字技術加快了向標簽與包裝業的滲透。
2.噴墨印刷的影響力擴大2008年到2014年噴墨印刷一直就是印刷行業的發展重點,它逐步滲透到了印刷行業的每個角落,截至2015年噴墨印刷已經應用到了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3D打印、文件制作、標簽印制、包裝生產、個性化印刷及裝潢裝飾等各個領域。3D打印是在噴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不同的是3D打印機噴射出的不是油墨而是各種材料,特別是集中應用于包裝設計中的模型生產。數字印刷以往都是噴射在紙張或塑料布上,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逐漸成熟,許多企業已經將數字印刷用在墻壁、陶瓷、金屬、布匹、石材、木板及玻璃的印刷上,形成了許多非文檔類的打印產品,如瓦楞紙盒、折疊紙箱等。從發展趨勢來看高速噴墨技術將進一步快速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從事大批量印刷生產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噴墨技術的應用,噴墨技術是膠印機及激光打印機無法比擬的。目前噴墨技術被大量的應用在標簽印刷、彩色文件及大幅面印刷上,但缺點是在雜志、書籍、報紙等普通商業印刷時由于耗材及承印物價格較貴而導致生產成本較高。
三、數碼印刷質量管理的策略
1.印刷質量管理的體制(1)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印刷質量進行宏觀調控。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印刷行業進行宏觀調控,有效監管印刷企業的生產銷售,保證了印刷產品的質量。一方面完善了抽查監督機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強化監督抽查工作的精準性,經常性地突擊抽查印刷企業的產品質量,強化對刷企業產品的常規監管力度,及時向社會公開反饋檢查結果和處理結果。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督檢測中心統一領導指揮地方檢測站按照統一質量標準,監督抽查國內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印刷產品,形成了遍布全國的質量監管網絡。另一方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制定了全國統一的印刷產品的質量標準,已經成為印刷產品的質量國家標準,對印刷產品的質量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印刷企業遵照標準嚴格執行。(2)出版社要嚴把質量關出版社在多個環節會影響到印刷產品的質量,出版社印前對紙張、油墨等材料的指定就已經開始影響到印刷產品的質量,出版社還要制定標準來驗收質量,印刷廠主要承擔印裝任務。如果出版社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排版文件并選定高質量的油墨和紙張等材料,就能較好地保證印刷產品的質量。一方面要強化出版過程的質量管控,目前印刷數字化技術已較為成熟,許多圖片制作、文字錄入都由出版社來承擔。出版社已成為圖書制作與印刷兩個重要工序的中間環節,出版社不僅要對圖書制作進行審核和管理,按照印刷工藝要求制作圖書,還要監督和檢查印刷廠印制質量,督促印刷廠按工期完成印制。出版社強化上下兩個環節的管理、配合和協調,是印制高質量圖書的重要保證。第二方面要及時更新驗收標準。隨著市場對出版印刷行業的要求不斷提高,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應用于印刷生產,包括材料設備優質化、出版信息網絡化、色彩多元高效化、包裝精美藝術化,印刷技術快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第三方面要保持色彩一致。保持色彩一致要求從原稿至印刷產品經歷的每道工序都要保持色彩相同,出版社必須與印刷廠采用相同的色彩工藝參數,最好是將圖片的掃描和制版工作后移到印刷廠去完成,同時出版社應調整圖書制作相應的工作流程。
2.印刷質量管理的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為印刷質量專門制定了ISO12647印刷過程控制標準,標準涵蓋了紙張、油墨、測量與視覺觀察等標準,按照工藝方法又可分為數字印刷、柔印、凹印、膠印、網印標準。ISO12647各項具體標準確定了各類印刷工藝或環節參數的最小值,明確了各工藝或環節的技術參數及檢驗要求。ISO12647標準第一部分是網目調分色樣張、加工過程控制、參數及測量條件;第二部分是平版膠印;第三部分是冷固型膠版印刷;第四部分是出版凹版印刷;第五部分是絲網印刷;第六部分是柔性版印刷;第七部分是數碼印刷及打樣、數字數據的樣張制作;第八部分是數字印刷。ISO12647標準中的印刷技術、樣張制作、網目調分色及加工過程控制等標準綜合了全球多個國家的數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目前已成為印刷行業通用的標準。不同國家印刷企業都能按統一標準設定設備,印刷企業可以將測量數據用于制作ICC色彩描述文件,并利用測量數據生成和色彩匹配的樣張。
3.印刷品質量評價方法(1)主觀評價法。印刷品質量主觀評價法把原稿作為參照物,與印刷后的樣張進行比較,評價者通過直觀印象做出直接評價,印刷品質量評價結果受評價者職業習慣、能力素質、個人喜好的影響較大。主觀評價的內容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有沒有按設計要求打印文字;第二方面是否按設計位置擺放圖畫及圖畫周邊間距是否得當;第三方面是色彩搭配是否協調及色調分布是合理。印刷品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但一定必須符合人們的視覺審美需要,評價的鑒賞力成為主觀評價中舉足輕重的因素。(2)客觀評價法。主觀評價法容易受到評價者的主管判斷和客觀環境影響,沒有辦法落實成具體的數字來評價印刷品質量,隨意性較大。我們可以應用密度學原理和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原理,提出膠印印品質量檢測與評價的方法,使印品質量的檢測與評價易于客觀控制,為膠印印刷品的質量檢測與控制提供理論依據。我們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可以對印刷品印刷畫面的層次偏差,和印刷文字的質量缺陷進行檢測和控制,提高印刷產品的質量,減低生產成本。我們必須依靠科學的儀器設備來測量和控制印刷品質量,特別是要將圖像質量分解成可測量的物理量,方可達到有效測量和評價印刷品質量的目的。印刷品客觀評價通常由色彩再現、清晰度和階調再現三部分評價組成。首先,色彩再現評價必須從心理學、物理學及色度學三個維度分別評價然后再綜合考慮。其次,為了反映圖像復制再現需要通過評價清晰度來實現,清晰度又細分為印刷品畫面層次分辨力、圖像層次輪廓實度及圖像細微反差。再次,通常把用階調復制曲線來反映圖像明暗階調變化稱為階調再現評價,階調復制時必須充分把握原稿特殊性,針對原稿調整層次分配,有透射原稿和反射原稿兩種方式。通過圖像階調再現檢測評價印刷品質量需要計算描繪五個方面的指標:一是各色油墨層的印刷實地密度;二是各色墨層的疊印率;三是印刷網點階調增大(印刷K值);四是油墨網點的轉印質量;五是印刷品對原稿的密度層次再現曲線。(3)綜合評價法。單獨使用主觀評價受評價者個人因素影響較大,而單獨使用客觀評價受現實條件限制較大,綜合評價能較好地克服兩方面的弊端,較為廣泛地應用于實際的印刷品評價。所謂的綜合評價就是基于客觀評價技術方法再結合主觀判斷,即通過主觀的認知判斷和客觀數據的測量分析相互印證,進而得出科學合理的結果。綜合評價利用了心理學、色彩學及生理學的知識原理,科學使用梯尺、測試條、信號條等測試工具,可以相對客觀地檢測印刷品質量。綜合評價評價的重點是基于原稿計算出構成文字圖像的各種物理量指標,再進一步把物理量測試的指標數據進行綜合,最終成為可以操作的控制印刷品質量的標準。我們可以針對目前書刊雜志印刷方面沒有一套完整的數據化管理方案,提出印刷品質量檢測和控制的方法,通過對印刷樣張的檢測,記錄下各種條件下的數據,并將它們歸納總結成能夠指導生產的規律,減少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提高和穩定印刷品的質量,從而降低印刷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確定數碼印刷的最佳輸出參數,我們可以尋找數碼印刷生產的基本規律,為高質量印刷輸出提供依據,為推廣數碼印刷,促進數碼印刷在中國的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促進雜志印刷質量管理的數據化和規范化發展。
作者:王曉艷 單位: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泉州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