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梅州區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中小企業總體形勢向好。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既存在不少的困難,又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一)面臨的困難
目前在全部銀行信貸中,國有大型企業占70%,而中小企業所占比不足30%。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占66%,銀行貸款僅占11%,但80%以上難以獲得相應的貸款。中小企業這種“強位弱勢”的現狀使社會的需要和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間存在巨大的反差。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與融資特點與現行銀行體系嚴重不匹配。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從而導致了其融資困難和發展困境。加上我國對應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還相對較少,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成本高,因此很多中小金融機構的重點都不會側重于中小客戶。而且我國還未形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擔保體系,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可靠的貸款擔保,這也是制約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中小企業由于信用等級不夠而無法獲取貸款。從企業和市場方面分析:
(1)中小企業大多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不足,容易受政策、原材料供應、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今年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生產訂單不穩定,企業有虧損面擴大、虧損額增加趨勢。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客戶壓價現象嚴重,產品價格下降幅度遠遠大于原材料價格下降幅度,造成企業利潤空間明顯縮小。
(2)企業生產能力及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市場風險上升。經統計,梅州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88%,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技術力量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而且設備及技術相對比較落后,造成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種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同時,企業的生產能力及技術力量達不到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大企業的要求,比較難與國內外大企業掛鉤。由于產品知名度低、依附性強,市場競爭能力特別是主導市場的能力較弱,導致信貸的市場風險增加。
(3)經營管理還不夠規范,經營風險因素增加。目前,梅州區域內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實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治理還不夠完善,實際控制權集中,生產成本相對較高,財務核算不規范,經營管理的市場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積累和創新能力不足。由于經營的諸多不規范因素,導致發生經營風險特征較明顯,帶來銀行對信貸資金用途難于監控,挪用風險較大。
(4)梅州轄內中小企業行業、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給銀行選擇客戶和控制風險帶來一定難度。轄內雖已形成興寧紡織、輕工,梅江區電子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梅縣覆銅板、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平遠鑄造、稀土,大埔陶瓷,豐順電聲,蕉嶺建材,五華酒類、五金制造等產業集群,但與揭陽市不銹鋼市場、玉石市場、藥材市場,云浮市石材市場等較大規模的集群效應明顯的專業市場相比,行業、客戶比較分散,不利于銀行對中小企業類似“零售業務”的批量化營銷和風險控制,企業行業協會亦難以發揮作用。
(5)中小企業信用風險概率較高。部分中小企業信用和法律意識淡薄,偷逃國家稅務現象較普遍,逃廢銀行和其他債權人債務的現象仍有發生。產生信用風險的因素仍然存在。
從銀行方面分析:
(1)中小企業信貸政策調整較快。從近幾年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往往受信貸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特別是行業準入、退出政策。由于建行制定政策主要依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行業經濟形勢,而在落實相關退出政策時,容易產生一刀切。
(2)業務系統對小企業信貸管理支持不足。一是信貸資金監管系統不完善,影響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風險防范和效果控制。二是關聯企業識別缺乏系統支持,防范小企業關聯授信和抱團融資風險難度較大。
(3)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方式選擇范圍偏窄。主要是部分中小企業貸款抵押物選擇困難,如建行新增貸款準入門檻高,新增貸款嚴格控制采用集體土地或機器設備設定抵押,對地處城鎮土地抵押控制仍較嚴格
(4)信息不對稱帶來較高的道德風險因素。由于目前社會征信系統還不完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中小企業表現得較為突出。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實,商業銀行很難全面了解、識別其真實情況。
(5)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人員配置還不是很到位,專職小企業客戶經理力量還比較單薄,對中小企業業務支持較為有限,如業務營銷指引、審批指引等均側重于大中型客戶,導致客戶經理對中小企業風險的揭示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化解能力不足,無法全面準確把握中小企業業務的關鍵風險點。
(二)發展的機遇
我國經濟必將成為國際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科學發展將逐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經濟的均衡性和協調性將得到增強,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也將得以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戰略調整轉變期。廣東將積極響應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戰略取向,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闖出一條新路,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廣東將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通過加快實施“雙轉移”等重大戰略措施,提升珠三角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東西北重點地區的區位優化、產業和城鎮集聚,有力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進入“加速跨越”的快車道,使東西北地區成為廣東新一輪發展的增長極。廣東協調發展的重點是東西北地區,國家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梅州都將從中受益。梅州已被列入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連結泛珠三角、海峽西岸區域的獨特區位優勢即將凸顯。提出了新型特色工業戰略,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大力推動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積極探索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融合并進之路。以建設現代“綠色工業基地”為目標,按照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產業基地)—產業集群—產業鏈的發展思路,大力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依托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生態園區,工業新城”的理念,引導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全省現代綠色產業基地和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
今后五年(2011-2015年),是梅州市加快綠色崛起、推進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的重要機遇期。一是隨著全國尤其是廣東省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生產生活方式將發生深刻變化,這為梅州借勢發力、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創造了無限商機;二是國家和廣東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加大,特別是國家深入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廣東大力實施“雙轉移”和扶貧開發“雙到”戰略,為促進山區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為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注入了強大動力;三是隨著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通航、廈深高鐵通車,以及梅惠高鐵、浦梅和鷹梅快速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推進,梅州區位條件將得到更大改善,必將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力爭至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500億元,比2011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最近幾年,梅州市先后制訂出臺了《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創新能力不足,市政府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設立政策性擔保公司,牽線搭橋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市財政還專門安排一定資金用于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開拓市場,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同時,通過舉辦銀企對接會、加大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引導企業上市融資、引入市外投資公司入股合作等手段,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梅州市縣域中小企業的布局,已經形成興寧輕工,梅江區現代服務業,梅縣生態旅游,平遠稀土,大埔陶瓷,豐順電聲,蕉嶺建材,五華酒類等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以上這些都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而梅州建行自2009年恢復中小企業信貸審批權以來,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重新迎來春天,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于2012年初突破10億元大關,目前接近18億元。當前必須抓住時機,加快發展,更上新臺階。
二、梅州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引導,健全信用的擔保與評價體系
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級評價體系,促進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和服務的社會化。將中小企業劃分不同的信用等級,并以此為依據來判斷企業貸款信用的可信度,向銀行提供企業相關的信用信息,從而獲取擔保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的信任,進而籌措項目的投資資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構建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包括企業之間的互助擔保結構、民營商業性的擔保結構以及政府性的擔保機構等等。對于民間信貸活動進一步約束和引導,不能單純的以禁為手段,而是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將其納入到正規的金融體系中。
(二)企業練功,提升自身的決策和管理水平
中小企業要練好內功,從內部對自身的融資環境做出有效的改善。中小企業要真正解決融資瓶頸問題,首先就是要以信取資,建立良好的資信形象。對于公司的治理結構做進一步的規范,提高資信意識,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然后建立起獨特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和管理水平。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做大、做強,如果建立起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則可以提高企業管理的執行力,吸引優秀人才,從整體上提高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從而使投資者增強對企業的投資信心。
(三)金融助力,加快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
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不僅對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問題、保持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更能夠改善銀行信貸結構、客戶結構和盈利結構,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梅州建行應該也可以更加有所作為。
1.轉變信貸經營觀念,高度重視發展中小企業客戶。目前國有經濟成分在一般競爭行業逐步退出,全國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特別是產業分工和專業化生產趨勢加快,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建行對大型客戶和重點項目的營銷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發展中小企業客戶將是未來業務發展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2.結合區域經濟特色,挖掘行業優質客戶。加強對轄內小企業市場的跟蹤研究,保持與國家產業政策、建行信貸政策的緊密銜接,按照本行中小企業差別化政策的安排,把握行業投向,積極營銷屬于本區域積極支持的重點投向領域,挖掘行業優質客戶,保證信貸資源合理配置到重點行業和客戶的目標投向上;減少控制領域的貸款投放,高度重視業務發展速度、數量服從于質量的原則。具體而言,結合梅州市區域經濟狀況,梅州建行對中小企業支持方向是:(1)區域方面:以中小企業較為發達的梅州城區、興寧市、豐順縣及產業園區為重點;(2)行業方面:重點關注梅州市確定的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制造、礦業加工六大支柱產業;(3)客戶方面:重點挖掘各區域、行業中的重點企業,如梅縣旅游,梅江區花卉,興寧市汽車零部件,大埔縣陶瓷、茶葉,豐順縣電聲,平遠縣茶油、南藥、臍橙等已初具規模的專業鎮客戶和輕工、建材、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客戶。(4)產品方面:在利用“速貸通”、“成長之路”成熟產品基礎上,根據不同客戶不同需求,積極利用中小企業“聯貸聯保”、“小貸通”、“資貸通”、“信用貸”等產品,支持中小、小微企業的發展。
3.加大信貸結構調整,監控、關注差別化政策執行情況。根據目前梅州建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結構數據,結合建行信貸風險偏好,明確中小企業多維資產組合管理的邊界值,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落實結構調整政策相關要求。強化對中小企業信貸結構調整政策執行情況的監控,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經營部門積極主動落實好信貸結構調整工作。密切關注差別化政策執行情況,持續加強對區域市場優勢、特色行業的分析研究和貸款的監控,真正將結構調整工作落實到位。
4.審慎、逐步壓縮行業客戶,做好跟蹤管理工作。堅持“行業有差客戶、壓縮行業有好客戶”的原則,認真分析行業客戶的生產經營、財務變化狀況,進行分類排隊,區別對待,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5.完善中小企業信貸經營管理體系,拓寬優質客戶營銷渠道。一是設立獨立的小企業經營中心,配備專職客戶經理,實行扁平化管理。充分利用小企業經營中心的優勢,實行業務單元制,按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調整行內人力資源,將優秀人才配置到營銷一線,配備相當數量的專職中小企業客戶經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手段。完善中小企業業務的考核激勵機制,提高客戶經理的營銷積極性。二是完善中小企業客戶營銷渠道建設,充分利用縣級支行和經營網點的優勢,建立針對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快速反應機制。在中小企業發展較快、金融資源豐富而經營管理半徑較長的特色產業區域,可選擇地理位置最近的支行設立中小企業經營分中心,由市分行中小企業經營中心垂直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三是加強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各經營單位要進一步強化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意識,積極提供融資、經營管理、行業、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準確把握經營脈搏,協助其尋找快速發展的突破點,使企業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良性軌道。
6.正確認識中小企業風險,統一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偏好。中小企業貸款因其固有的風險因素,在選擇中小企業客戶信貸準入時應統一風險偏好,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業主誠實守信,業務拓展和企業管理能力較強,合法經營,依法納稅,資信良好,業主家庭穩定,無不良嗜好;二是企業主業突出,有良好的成長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三是第一還款來源落實,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低,銀行負債水平適中,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穩定增長,有較強償債能力;四是第二還款來源有保障,選擇抵押物必須對企業及其業主有較強控制力,價值穩定,變現能力較強,可根據不同類別財產的變現能力綜合考慮確定。在判斷客戶還款能力時除參考企業財務報表外,更應依據企業的水電費支出、納稅憑證、出口報關等資料,同時必須重視業主及其家庭收支狀況變化對客戶償債能力的影響。對經營效益差、管理水平低下、市場競爭能力不強、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下降明顯、發展前景不明朗且業主債信觀念下降、惡意拖欠貸款本息的客戶,應嚴格限制信貸準入。
作者:羅頌平林遠中單位:建設銀行梅州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