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設立小微企業發展調查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2014-2018年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的抽樣跟蹤調查數據資料,深入分析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成長發展現狀、成長特點及存在的問題,針對西安市小微企業的成長困境提出對策建議:發展貨幣市場,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問題;引導小微企業入駐產業園區實現集聚發展;完善小微企業人才積累和創新機制;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政策扶持。
【關鍵詞】小微企業;成長性;融資困境;對策
一、引言
小微企業是除大中型企業以外的各類小型、微型企業的統稱。作為市場經濟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小微企業在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增加稅收、穩定社會、推動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分析與展望:2017-2018年中國中小微企業生存與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為2821.58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2327.8萬戶,占企業總數的82.5%,如果將5000.3萬戶個體工商戶納入統計范疇,則中小微企業所占比重達到90%以上。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狀況并不樂觀,根據阿里巴巴的咨詢數據的3700家經濟實體,80%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在小微企業占比超過80%的1600多家老字號企業中,20%處于長期虧損狀態,70%勉強維持現狀(高乃龍,2012)。[1]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困境一直是政府決策部門和學術研究領域關注的焦點。國家從2013年開始部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于2014年推出《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并正式實施。在國家商事制度改革下,自2014年起西安市大批小微企業紛紛設立,然而,這些新設立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其生存發展狀態是否獲得改善?小微企業的成長性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對這些問題的考察對于完善地區小微企業管理制度、促進西安市小微企業健康成長、保障我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2014年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并以2014-2018年的季度跟蹤調查數據為基礎,通過對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現狀及其成長性進行評價,深入分析小微企業的成長動能及成長阻力,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小微企業生存發展能力的政策建議,為破解小微企業的健康生存發展難題提供參考借鑒。
二、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1、數據來源樣本數據的調查對象為2014年3月至7月西安市新設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本次調查的個體經營戶指在工商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按照國家統計局制定的調查方案,對2014年3月至7月在西安新設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中采用隨機抽樣方法,考慮行業和地區分布,抽取3%的小微企業和0.5%的個體經營戶,共抽取695家樣本單位,進行為期3年以上的固定樣本跟蹤調查。其中,小微企業567家,個體經營戶128家,占比分別為81.6%和18.4%。
2、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成長狀態描述(1)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的基本特征。一是小微企業的空間分布呈現中心—外圍結構特征。從區域分布來看(見表1),呈現由開發區向主城區,再向區縣遞減的特征。小微企業數量占比最高的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比重達14.24%,經濟技術開發區、碑林區、雁塔區、蓮湖區、未央區等次之,比重在9%-12%之間。長安區、灃東新城、灞橋區等小微企業占比相對較少,處于2%-4%之間,而藍田縣、周至縣、高陵縣、戶縣等區縣的小微企業比重不足2%。總體上,小微企業的區域分布與各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市場環境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二是小微企業的行業分布呈現明顯的集聚特征。從整體行業分布來看(見表1),除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幾個行業以外,小微企業基本涉及到了所有行業,但是各個行業的比重差距較大。其中,占比較高的行業包括批發業、零售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較低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統計數據表明,僅批發和零售業的比重就高達44.38%,再加上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共吸納了70%以上的小微企業。其他行業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占比在4%-6%之間。按三次產業來劃分,農業和工業分別只占1.56%和14.84%,而服務業占據83.32%,表明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集中在第三產業。三是小微企業的資產分布呈現金字塔式結構特征。從資產規模來看(見表1),小微企業的數量分布按照資產由低向高遞減。
具體的,總資產在10萬以下的企業比重高達41.93%,總資產在10-50萬的企業占25%,而資產規模在500萬以上的僅占4.69%。總體來看,總資產不超過100萬的小微企業占據80%左右,表明絕大部分小微企業資產規模不高,較小的資產規模也成為小微企業的生存成長困境重要影響因素。(2)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從企業的生命周期來看,企業的發展要經歷誕生、成長、成熟、衰敗或轉型蛻變等重要階段。大型企業成長于中型企業,而中型企業孕育于小微企業。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微企業都能健康成長,據統計,我國每年新注冊成立的中小微企業有15萬家,但每年倒閉或者注銷的企業有10萬多家,企業平均壽命僅2.9年。我國中小微企業中近68%的企業存活不過5年,19%的企業在6-10年內破產,僅有13%的企業壽命超過十年。[2]從跟蹤調查的西安市695家新設立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來看,2014年正常營業的小微企業比重為50.65%,到2018年顯著下降至27.91%。2014-2017年間停業(歇業)的企業數量從26家上升至68家,關閉的企業從15家迅速上升至127家,增長7.5倍,小微企業的總體死亡率達30%左右。每年停業或關閉的小微企業數量在較小幅度內波動并保持穩定。(3)正常營業的新設立小微企業發展狀態。從2014年的跟蹤調查開始,695家新設立小微企業在經歷關停并轉等較大起伏波動之后,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新設立小微企業正常營業的有194家,占總體調查樣本的27.9%。正常營業小微企業的產業結構。從產業(行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占正常營業企業的比重高達81.45%,第二產業占15.46%,第一產業僅占3.09%。從行業門類看,主要分布于批發業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比重分別為41.24%、12.37%和10.31%,合計占比63.92%,以上三個行業占正常營業企業比重2/3左右。正常營業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從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15-2018年正常營業的新設立小微企業中,經營很好或比較好的企業從31個上升至39個,所占比例從10.66%上升至20.1%,經營比較差或很差的企業從105個下降至67個,所占比例從37.11%下降至34.54%。經營狀態一般的企業在2015年有152個,占正常營業企業總數的52.23%,2018年經營狀況一般的企業比例下降至45.36%。
從戶均經營情況來看,2015-2018年,正常營業小微企業的戶均資產呈上升趨勢,從90.68萬元上升至112.53萬元,年均增長率為12.05%。2015年戶均營業收入為75.67萬元,2016年顯著下降至50.35萬元,但2017年戶均營業收入又開始增長,較上年增長8.58%。戶均從業人數從2015年的4.73人下降至2018年的4.58人,戶均月工資從2377.67元上升至2546.45元,年均增長率為3.55%。戶均從業人數的不斷略微下降表現出企業經營規模并未顯著擴大,隨著勞動力要素成本的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期望值普遍上漲,相應的薪資也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從分行業的數據來看(見表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的戶均總資產遠高于其他行業,分別為373.08萬元、255.73萬元。戶均總資產規模較小的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在營業收入方面,交通運輸業的戶均營業收入遠高于其他行業,而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行業戶均營業收入較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戶均從業人員人數最多,超過10人,農林牧漁業最低僅為3人,其他行業分布在4-7人之間。戶均月工資最高的行業是建筑業、房地產業,平均在2850元左右,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飲業,僅為建筑業的2/3左右,表明工資差距在行業間十分顯著。正常營業小微企業的融資及政策優惠情況。從小微企業的融資及政策優惠情況來看,2014-2018年間小微企業沒有融資需求或有融資需求、但未獲得融資的企業比重高達96%以上,2016年、2017年分別達到98%和98.45%。獲得少部分融資的企業僅占1%-2%,獲得大部分融資的僅0.5%左右,沒有企業獲得全部所需融資。與此同時,2014-2018年間,70%的小微企業沒有享受政策優惠。在享受政策優惠的企業中,享受稅費減免的企業占小微企業總數的1/3左右,享受政府資金支持和享受貸款優惠的企業占比均不足2%。總體上,95%以上的企業沒有獲得外部融資、資金支持或貸款優惠,融資困難仍然是小微企業生存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
三、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行業過分集中加劇了小微企業的過度競爭雖然分散化企業的集聚能夠通過競爭效應和規模效應改善企業生產方式和組織管理,提高企業效率。[3]但是,行業的過分集中會導致過度競爭、資源錯配和產能過剩等問題,對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集中于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三大傳統行業。這些行業的基本特點是技術起點低、進入門檻低、企業同質性強。小微企業在這些行業的過分集中顯著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導致企業存活率降低,并且行業的過分集聚導致資源錯配,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和新興行業發展不足加劇了產業結構失衡。
2、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較高造成資本短缺充足的資金是企業延續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發展壯大的基本供給要素。由于小微企業本身規模較小、穩定性差、收益率低、競爭力弱、風險較高,因此,其獲得正規金融機構融支持的機會非常小。而非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又是小微企業微薄收益所不能負擔的。[4]所調查的新設立小微企業中,98%以上的企業未獲得相應的融資支持和政府的貸款優惠。新設立小微企業無論在前期投資、拓展市場、擴大規模等方面均需大量資本,而融資困境已經構成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致命威脅。
3、人力資本缺乏且創新不足導致企業競爭力較低熊彼特曾指出,創新(創造性毀滅)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動力。由于小微企業普遍集中于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所需的人力資本水平普遍不高,并且小微企業所能提供的員工福利保障很不完善,因此,小微企業吸納的大多是較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力。人力資本的缺乏導致小微企業無法取得技術、營銷等方面的創新突破,加劇了其在企業同質競爭中被淘汰的幾率。大量具有低水平人力資本、并且缺乏創新的同質化企業聚集在傳統行業,是小微企業成長性較差的根本原因。
四、西安市新設立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西安市小微企業整體過分集聚、融資渠道不暢、創新能力較弱、成長性不足等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發展貨幣市場,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問題為了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首先,應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引導作用,實施成長型企業融資支持計劃,完善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成長型企業重點項目征集、篩選、考察、初審、推介的長效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比重。其次,應建立體制外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和監督指導機制,確定民間借貸的合理利潤空間,抑制民間借貸的高息投機行為。最后,應規范商業信用市場,構建以商業信用交易、短期票據交易和短期信貸為主體的貨幣市場,盤活商業信用存量,開放銀行間票據和貨幣交易市場,增強小微企業財務彈性,抵御其投資和運營風險。
2、引導小微企業入駐產業園區實現集聚發展雖然西安市的小微企業具有較高的行業集聚特征,但在形式上卻是“多而散”的。政府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級各類產業開發區、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和專業村鎮作為基礎,搭建各種要素服務平臺,發展以小微企業集聚為特征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集群。鼓勵各地區的產業園圍繞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特”中做“優”,不斷延伸延長產業鏈條,強化深度開發,形成集群發展格局。此外,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契機,積極疏通西安市小微企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合作通道,充分了解海外市場的機遇與風險,鼓勵小微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改變傳統的封閉式經營模式,逐步實現多元化成長和開放式合作共贏。
3、完善小微企業人才積累和創新機制人才的引進需要大量資金,而小微企業自身發展潛力及薪酬福利方面的不確定性導致難以吸引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因此,小微企業應重視內部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小微企業可以適當下放權力,讓員工產生獲得感和責任感,培養員工的組織潛力和決策能力。另一方面,應為員工廣泛提供專業知識學習和能力素質培訓機會,如企業內部培訓或產業聯盟培訓等。此外,小微企業也應不斷開拓創新,著力在企業信譽保障、服務質量、品牌創新、產品空間上下功夫,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建立穩定的客戶網絡,以潛在的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新產品、組織生產經營和開拓國內外市場。
4、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政策扶持首先,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制訂出臺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細則。針對不同小微企業在稅收、貸款上實行差別化政策,加大減免支持力度。其次,加大財稅扶持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微企業注冊免費、創業資助、稅收減免等政策對小微企業進行間接扶持;另一方面,擴大小微企業發展專項基金規模,簡化貸款審批程序。[5]此外,還應努力聯合金融機構組建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制,擴大信用擔保基金中政府投入比例,提高小微企業的貸款能力。再次,鼓勵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把優惠政策和扶持標準從重規模向重創新轉變。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產品質量上,為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和制度支持,以產業集聚為導向,培育小微企業創業示范特色園區、小產業集群、科技型企業孵化基地等創新模式。最后,應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小微企業信息和管理服務平臺,主動為小微企業提供政策信息、市場信息、監測、預測、分析、認證、培訓、咨詢等服務,幫助小微企業提升自身決策和運營水平。
【參考文獻】
[1]高乃龍.夾縫中的利潤——小微企業的生存贏利之道[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78-79.
[2]楊艷,景奉杰.新創小微企業營銷績效研究:顧客合法性感知視角[J].管理科學,2016(3)66-76.
[3]王淅勤,池海蓮.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湖北省小微企業生產狀況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12)68-74.
[4]鮑長生.小微企業經營困境:是市場萎縮還是資金短缺?——基于上海市青浦區小微企業數據的因子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6(4)12-16.
[5]肖娥芳.小微企業運營制度環境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3)109-111.
作者:王薇 羅朝暉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