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風氣候災難危害劃分評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石大明劉玉英單位:吉林省氣候中心長春
評價結果與分析
1大風危險性評價
根據大風強度和頻度,采用加權綜合評價法、反距離加權內插法和GIS中自然斷點分級法,得到大風初步危險性指數區劃圖(圖略),由于風速一般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加大,大風危險性也相應加大,而目前由于觀測站點數量較少,且大多處于低海拔地區,因此得到的初步危險指數區劃圖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需要對大風危險指數初步區劃結果進行訂正。
利用GIS中反距離加權內插法得到觀測站點的海拔高度插值柵格數據,利用GIS中的柵格計算器,將站點海拔高度插值柵格數據與實際海拔高度柵格數據相減,得到的差值乘以訂正系數后再加上大風危險指數初步區劃柵格數據,最后將得到的結果進行歸一劃后即得到訂正后的大風危險性指數。
將致災因子危險性指數按5個等級進行區劃:高危險區、次高危險區、中等危險區、次低危險區、低危險區,得到吉林省大風致災因子危險性指數區劃圖(圖1)。其中長春市區、延邊州敦化地區北部及東南部海拔較高山區是大風氣象致災因子危險性較強的地區,白城地區東部,松原大部分地區、長春地區東部,及東南部海拔較低的大部分地區危險性最弱。
2承災體易損性評價
根據地均GDP、人口密度、耕地比重三個評價指標運用加權綜合法,求算吉林省承災體的易損性指數。利用自然斷點分級法將綜合承災體易損性指數按5個等級分區劃分:高易損區、次高易損區、中等易損區、次低易損區、低易損區,得到吉林省承災體的易損性指數區劃圖(圖2)。松原部分地區、長春地區、四平地區和遼源部分地區大風氣象災害承災體易損性最高,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人口較多,耕地比重大,經濟發達。反之東部山區人口稀少,耕地比重小,經濟欠發達,大風氣象災害承災體易損性全省最低。
防災減災能力評價
根據人均GDP,得出吉林省大風氣象災害防災抗災能力指數,并將大風氣象災害防災抗災能力指數劃分為5個等級:高防災減災能力區、次高防災減災能力區、中等防災減災能力區、次低防災減災能力區、低防災減災能力區,得出吉林省大風氣象災害防災抗災能力區劃圖(圖3)。由圖看出,松原市轄區、長春市轄區、四平市轄區、吉林市轄區和通化市轄區防災抗災能力較強,其它地區抗災能力較低。
大風風險區劃結果評價
利用危險性、易損性及防災減災能力指標采用加權綜合法,求算大風氣象災害風險指數。根據各地大風氣象災害風險指數,結合自然斷點分級法將大風氣象風險指數分級,并繪制出大風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圖4)。由圖得知,長春大部分地區、四平部分地區、延邊州敦化市的北部和吉林省東南部海拔較高的山區大風氣象災害風險最高,白城西部、松原南部、四平西部、遼源地區、吉林北部次之,松原北部、吉林南部、通化大部、白山大部和延邊州部分地區風險性最小。
從風險區劃各指標的分析來看,長春市轄區附近的高風險性是由致災因子的高危險性及承災體的高易損性共同引起的,而延邊州敦化地區北部及東南部海拔較高山區的高風險性是由致災因子的高危險性所引起的。劃分5個等級:高風險區、次高風險區、中等風險區、次低風險區、低風險區。
結論
1從總體分布來看,吉林省大風災害高風險地區分布在長春大部分地區、四平部分地區、延邊州敦化市的北部和吉林省東南部海拔較高的山區;次高風險地區主要分布在白城西部、松原南部、四平西部、遼源地區、吉林北部;松原北部、吉林南部、通化大部、白山大部和延邊州部分地區風險性最小。
從風險區劃各指標的分析來看,長春市轄區附近的高風險性是由致災因子的高危險性及承災體的高易損性共同引起的,而延邊州敦化地區北部及東南部海拔較高山區的高風險性是由致災因子的高危險性所引起的。
2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對防風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廣植樹造林、種草等建設,吉林省中西部地區風沙大,植被覆蓋面積少,造林、種草意義更為重大;加強監測預報預警盡量減少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