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發展受市場環境的約束較多,所以為有效的應對市場風險,事業單位需內外部經濟管理,平衡單位資金收支。因此,本文對新時期如何構建經濟管理新模式展開討論,旨在強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力度,創新會計核算、財務預算方法,規范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流程,以此健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機制,為事業單位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關鍵詞:經濟管理;管理模式;事業單位;新時期
引言
經濟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的核心工作,確保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有利于創新事業單位管理模式,保障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效果。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需求產生較大改變,其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加劇,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經濟政策的變化,進一步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建設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以此穩固事業單位經營發展,提升事業單位的經濟水平。
1 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經濟管理是事業單位的基礎性工作,是對單位財務活動所展開的重要管理措施。市場經濟體制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是平衡事業單位內部收支,維持事業單位經營穩定性的重要舉措,對促進事業單位經濟改革意義重大。具體來說,新時期社會進入改革時期,為適應改革時期的經濟環境,事業單位需要通過有效的經濟管理方案,滿足事業單位經濟需求,合理使用國家財政補貼,優化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另外,事業單位的經濟來源多為國家財政,其經濟管理工作,有利于緩解財政壓力,穩固事業單位經濟水平,使事業單位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高效率的解決民生問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貢獻[1]。
2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基本目標
2.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主要目標,在新時期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內外部經濟環境愈發復雜,其經濟活動中的日常開銷逐漸增多。所以事業單位需要借助經濟管理工作合理控制內部開銷,應對內外部環境中隱藏的風險問題,降低事業單位財政風險,節約各項經濟事務中的資金成本。一方面,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會嚴格控制內部成本,從單位內的各個環節中科學限制資金使用,完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機制,挖掘各類經濟活動的實際價值,確保事業單位經濟規劃、成本管理方案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會通過分析成本管理風險,解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使成本管理透明化,從而落實成本監督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事業單位經濟效益[2]。
2.2投資管理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中,投資管理尤為重要。事業單位會通過制定經濟管理制度,確定下一季度、年度的投資管理方案,對事業單位的資金、資產進行投資運營,從而為事業單位獲取經濟效益,優化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比如事業單位可利用股權外放的方式,增加事業單位收益,擴大事業單位規模,完善事業單位基礎設施。隨后,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方案中適當增加外部投資比重,并通過投資風險管控的方式,使內外部投資收益最大化,實現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確保事業單位投資方案的科學性。
3 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現狀分析
3.1經濟管理人才缺失
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體制逐漸改變,事業單位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會使單位管理方法、經濟管理效率受到沖擊。在此背景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方案難以落實,且內部經濟管理組織結構尚未完善,專業的經濟管理人才較少。多數事業單位會由內部財務人員進行經濟管理,但根據事業單位新時期的經濟管理需求可知,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出現較大變化,財務處理要求提高,財務內容更為復雜[3]。若事業單位沒有積極推進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內部人才培訓,則會使得單位內經濟管理人才匱乏,甚至因經濟管理中的疑難問題造成人才流失,嚴重影響著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不利于國家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
3.2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
市場經濟體制下,事業單位的市場競爭壓力增加,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創新經濟管理模式,改進傳統經濟管理方案,從而有效應對市場風險,滿足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需求。但現階段的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機制尚未健全,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且隨著市場經濟環境下各行業的變化,事業單位所沿用的傳統經濟管理理念過于落后,無法提升事業單位工作效率、經濟效益。不僅如此,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中仍堅持以管理層個人經驗為核心,忽視對經濟管理需求、市場風險的分析與管控,使得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實效性不足,存在突出的經濟管理決策風險。長此以往,將直接影響事業單位的投資管理效果、成本管理質量,容易造成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不利于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
3.3會計核算不規范
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財政支持下的公共服務機構,其會計核算的可靠性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關系著國家財政支出的平衡。但在當前時期,由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所采用的“收付實現制度”較為復雜,財務管理難度增加,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無法準確獲取財務信息,維持事業單位內部收支的平衡。所以在國家財政資金尚未撥付時,事業單位需要預先墊付,使得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信息不準確,無法準確的評估未來經濟管理需求,繼而影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4]。
4 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構建策略
4.1落實柔性管理理念
在構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時,為避免經濟管理人才流失,夯實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基礎。事業單位應落實柔性管理理念,完善經濟管理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一方面,事業單位應換位思考,從員工角度出發,靈活運用宣傳教育、鼓勵激勵政策,轉變員工經濟管理思想。增加員工的崗位責任感,引導員工自覺的遵守單位經濟管理制度,執行經濟管理方案。在此期間,事業單位可結合經濟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制定個性化人才管理方案,針對性的挖掘、分析員工潛在價值,并通過尊重、平等溝通、相互學習的方式,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在經濟管理中的基本優勢,保障經濟管理質量。另一方面,為使員工適應新時期經濟管理工作環境,事業單位應加強員工素質建設,通過專業培訓、組織學習等方式,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增強其經濟管理能力。使其能夠在處理經濟事務、管理財務信息過程中,懂得引進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并結合新時期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經濟管理方案,全方位的優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措施,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準確依據,突出單位經濟管理價值[5]。
4.2健全經濟管理機制
健全的經濟管理機制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內容,首先,單位管理層應樹立正確的經濟管理理念,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投資管理理念創新經濟管理方案,重視經濟活動中的風險評估。管理者應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堅持與時俱進原則,積極構建經濟風險預警機制,并根據市場經濟環境下事業單位的競爭風險,調整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指標,增強單位經濟實力。其次,事業單位在開展經濟管理工作時,還應構建內部監督機制,加強經濟活動中的資金審核、財務監督,用宏觀調控的方式管理各個經濟事務的資金管理流程,合理把控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環節,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條例、規章制度處理經濟管理中的不當行為。最后,事業單位應完善經濟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經營管理中的經濟風險、經濟決策需求,制定可執行、可落實的經濟管理制度,將經濟管理期間的崗位責任落實到個人,明確各部門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基本職責[6]。以此強化內部員工的責任意識,發揮經濟管理制度的引導作用,確保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方案的落實。使事業單位可以穩定經營,有序的處理社會公共服務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奠定經濟基礎。
4.3優化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事業單位在構建經濟管理模式時,需要進一步優化會計核算方法,合理編制預算報告。具體來說,事業單位應按照國家所頒布的《新會計制度》,改進單位內會計核算流程,依據該制度中的會計核算規程,調整會計核算模式,確保會計核算質量。在新時期,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還應加強風險防控,全過程的管理內部資金使用,安全、完整的管理事業單位的內部資金[7]。另外,為確保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結果的可靠性,事業單位還需科學調整會計核算計量基礎。事業單位可結合《新會計制度》變革單位內的會計核算體系,將權責制度融入會計核算模式內,以此轉變會計核算思路,準確的運用會計核算結果反應資金使用情況,便于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員平衡內部資金收支。需要注意的是,事業單位在將“權責發生制”應用在會計核算工作中時,還應堅持以新時期經濟政策、《新會計制度》為導向,不斷細化會計核算流程,減少會計核算偏差,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效率。
4.4加強經濟預算管理
事業單位在經營發展中往往需要不斷進行基礎建設,采買單位公共服務、辦公所需的材料設備。所以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中,事業單位仍需通過合理的預算,規劃事業單位不同時期的經濟開支,確保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資金支出的科學性。對此,事業單位應加強經濟預算管理,在購買基礎設備、材料時,嚴格控制資金支持,并通過透明化的管理模式,評估預算信息、資金數據,從而避免資金浪費,減少財務預算風險。除此之外,事業單位可定期編制財務預算報告,用標準化的管理制度控制財務收支預算,規范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流程。在此期間,事業單位還應完善預算制度,要求內部員工根據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執行預算方案,嚴格按照預算標準支出資金,資金使用前期還應確保支出手續的完整性。對于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而言,其在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預算規劃時,應持續優化預算方案,編制合理的預算報告,科學預估不同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需求,為事業單位合理的節約成本,防范資金風險,確保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
4.5重視財務風險防控
隨著新時期事業單位運營效率的提升,其內部財務控制、經濟管理環境愈發復雜,整體財務風險增加。而財務風險會導致事業單位投資管理、成本管理失效,繼而無法實現經濟管理目標,不利于事業單位的穩定建設。因此,在構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模式時,事業單位還應重視財務風險的防控。首先,事業單位應正確看待市場風險,主動分析事業單位經營發展、組織經濟活動時存在的風險因子,為員工、領導樹立風險意識。隨后加強風險防范力度,建設風險控制、風險預警、風險應對體系,使得事業單位具備處理財務風險的基本能力,可以在風險來臨后解決風險問題,減少風險損失。其次,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還需正確認知風險,了解風險來源,科學對財務風險進行分類,多層次的防范財務風險,確保財務風險處理的有效性。之后,事業單位需結合風險產生因素,分析規避財務風險的方法,繼而控制風險來源,降低經濟活動中財務風險的發生頻率,從而使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順利執行。最后,事業單位還應在防控財務風險時,還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制定完整、可靠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資產管理中的崗位職責。借此通過有效的資產管理,預防財務風險,減少資產損失。對此,事業單位應細化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人員分工,引導員工定期匯總固定資產信息,了解資產管理相關數據,使其嚴格按照資產管理規章制度,處理日常資產管理事務,為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經濟管理提供助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在構建經濟管理模式時,還應積極完善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制度,同時根據新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環境,加強財務風險防控,推進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從而通過健全的經濟管理機制,有效的落實新型的經濟管理模式,確保事業單位經濟規劃方案的可靠性,夯實事業單位經濟基礎,維持事業單位財政收支,以此滿足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基本需求,促進事業單位進步與發展。
作者:林江河 單位:安溪縣市場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