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合作培養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實踐教學是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獲得崗位勝任力的重要途徑。文章以某醫科大學為例,通過該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建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培養機制,探索提高學生解決衛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與崗位勝任力的有效路徑。在院地合作培養實踐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從合作培養基地的遴選與評估機制,帶教標準作業程序機制,專業導師與基地導師聯合培養機制,健全院地合作培養制度等方面構建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院地合作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機制的路徑,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拓寬與專業建設提供借鑒思路。
【關鍵詞】合作機制;實踐教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崗位勝任力;院校;機構
擁有相應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具備能夠在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單位從事實際管理工作的勝任力是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之一[1]。為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學院與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以下簡稱合作培養單位)共同建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合作培養基地,是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之一[2-3]。本文選取西部地區某醫科院校為例,通過該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建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培養機制,探索提高學生解決衛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與崗位勝任力的有效路徑。
1院地合作培養的基本內涵和目標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著學生職業素質、創新能力的高低[4]。根據學生職業規劃、衛生事業管理工作實踐需要、就業需要、職業技能培養和創新能力等因素綜合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很有必要[5]。院地合作是一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運行機制[6],是院校和地方專業機構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院校和地方專業機構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它的基本內涵是:雙向參與、定崗實踐;目標是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衛生事業管理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助力就業。加強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是推動本科生教育理念轉變、深化本科生培養模式改革、強化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7]。通過開展院地合作,不斷帶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變革,帶動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最終促進專業培養目標貼近社會需要,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質量。
2院地合作培養基地的遴選與評估機制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合作培養基地應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性質要求,一般以醫療機構(各類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衛監所、婦幼保健院、精神衛生中心等)為主,也可以根據需要覆蓋政府(衛生健康委員會、藥品監督管理局、檢察院、法院等)和社會組織(律師事務所、健康相關服務事務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醫院成本管理中心、健康研究院)以及健康服務企業(保險公司、醫藥制造及銷售企業)等。(1)制定基地遴選標準:選擇具有長期穩定合作培養衛生管理專業學生的意向,在行業內應具有一定代表性,能滿足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實踐學習的需要,能運用現場研究、專業訓練等方法指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機構作為合作培養基地?;貞哂懈呒壖夹g職稱、較高學術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能夠指導專業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應具備專業學生生活、學習、工作所需的基本條件,并具備勞動、衛生、安全保障等舉措以及優先考慮吸納本專業學生就業的單位。(2)簽訂合作培養協議:與合作培養單位簽定協議,規定合作的具體內容、方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協議期限。雙方根據協議要求加強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合作協議到期后,雙方根據實際需要和合作成效,可續簽協議;未續簽協議的基地自動終止合作并取消基地資格。(3)評估與反饋機制:每隔三年要對合作培養基地進行考核和重新認定,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基地的保障條件、人才培養成效、組織和制度建設、特色及創新點、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己私Y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等級。根據考核結果可以給予該基地繼續合作或給予撤銷的處理。
3合作培養帶教標準作業程序機制
學生在第五學期進行校外實踐階段,在進入合作培養基地之前,通過基地提出需求,學生和基地進行雙向選擇,雙方達成一致意愿后,學生進入基地實踐。對于進入基地的學生帶教建立標準化作業程序。(1)規范化崗前培訓。要求合作培養基地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地簡介、培養計劃、工作紀律、工作要求等,通過崗前培訓,學生能快速了解實踐要求,盡快適應實踐單位的要求和工作。(2)合理制定培養計劃。與學生事先溝通合作培養目標與計劃,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期望,根據學生的時間合理制定培養計劃,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實踐技能,參與部門日常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而且有助于提高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了學生與基地的雙贏。(3)帶教工作效率化。完善帶教手冊,將工作的說明及具體步驟整理成工作規范。通過手冊,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部門日常工作規范,并將規范應用到工作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將部門日常工作形成電子手冊、視頻等,可以大幅度提高部門的帶教效率。(4)評價考核規范化。每位學生指定一名基地導師,指導實踐工作以及利用實踐積累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基地導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計劃、部門工作經驗,結合機構管理實際,要求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在實踐完成后,科學評定學生的考核成績。
4專業導師與基地導師聯合培養機制
進入合作培養基地的學生實行雙導師制,分別為其配備基地導師與專業導師。合作培養單位按照專業校外指導教師評聘辦法的具體要求,推薦基地優秀管理人員作為基地導師。專業導師指導畢業論文的設計與撰寫,包括開題、中期檢查、學位論文答辯等工作,而且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有引導、示范和監督的責任。基地導師負責學生在基地的實踐指導,協同專業導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選題、開題等論文設計,同時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并對學生在基地實踐的工作和表現進行考核?;貙煈e極參加學術研討等學生培養相關活動。雙方導師通力合作,加強溝通,定期交流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事項,共同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鼓勵基地聯合培養學生學位論文選題來源于合作培養單位具有明確的行業或職業背景的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體現學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健全院地合作培養制度
加強合作培養工作制度保證。根據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合作培養的規章制度,不斷強化完善實踐教學制度建設,使合作培養工作從制訂計劃、組織、實施直到帶教執行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促使合作培養制度科學化、規范化和人性化[8-9]。院校與合作培養基地明確管理權責,避免不同管理職能發生脫節。院校一般下設學生管理辦公室,負責具體事項的實施和監督。并保持與基地定期溝通,對合作培養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并針對問題制定解決辦法。這種相貫通的管理體系,使合作管理在宏觀上有決策、有指導;在微觀上有措施、有落實,為加強合作培養管理工作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院地合作是一種院校和基地聯合開展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加強這種合作,基地可以從與院校的合作中獲得新的決策理論和管理理論,院校則可利用基地的工作現場進行實踐教學,院地雙方實現了互補和資源共享,院校希望利用合作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機會[9-10],滿足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合作單位則可以依托院校的理論優勢和人才儲備,提升自身的競爭力[11-12]。本研究僅以典型案例形式進行基地和院校之間的合作機制探討,從人才的培養角度來說,院地合作的過程也是雙方培養人才的過程和雙方優勢互補的過程,今后還需要對該機制不斷進行評估與完善。
作者:陳菲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