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具象化教學法的法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破解理論教學環節的現實困境目前,高職院校對于法學課程的設置,主要是以理論課為主,課程體系帶有學科本位的影子,所以法學理論課程一直面臨著內容多課時少、理論學習多實踐運用少的現實困境,教師在講授時不得不采取“傳授知識+接受知識”模式,學生也更多的是盲目抄筆記,死記硬背,從而失去了對法學的興趣。因而,法學課程普遍出現了日益被師生邊緣化的局面。破解這一困境,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有效的溝通渠道。一方面,具象化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滿足于傳統“書本到書本,概念到概念”的灌輸方式,而是要經常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把理論知識與最新實踐運用融會貫通。另一方面,具象化教學法也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不是僅靠機械記憶方法去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要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通過個體努力及團隊合作,對材料進行分析和判斷,甚至對理論知識進行反思,尋找該理論知識點在實際應用中的多種答案。
(二)突破案例教學法的發展瓶頸正如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能力,但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并不是對理論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學生對案件諸多因素的理解和判斷。因而,近年來,高職院校教師在講授法學理論時,也進行了許多嘗試,案例教學法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做法。不可否認,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純理論教學的缺點,增強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者所言:“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從大量的材料中學會了歸納總結,學會了像律師一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將來進入社會從事法律職業提供了能力保障。”但是,作為舶來品的案例教學法,也存在不足。比如,教師通過大量的文字對案例進行陳述,又花費大量時間來分析案例,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高,學生在老師講解過程中又缺乏對案例的親身經歷,可能就會滋生出厭煩情緒,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如前所述,具象化教學法也同樣強調對案例材料的搜集和選擇,但是與案例教學法并不相同。一方面,具象化教學法強調教師對抽象材料的具象化,教師不能直接把材料用于教學,而需要對材料進行重新組織編排,如圍繞一個主題來設計講授線索,或者把單個材料組合成數個案例,使材料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具象化教學法也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案例的講演不是單純停留在案例表述上,而是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對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問題,可以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辯論,并且在學生討論或辯論到一定程度后適時進行總結或點評。
二、具象化教學法在高職法學課程中的主要實現方略
那么,如何能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真正發揮具象化教學法的作用呢?筆者認為,具象化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現。
(一)引導學生思考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案例具象化教學活動中,材料的選擇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教師在選擇相關材料或案例時,應當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實用性,即結合高職辦學層次和特色的要求,選取的案例難度不宜過高,但要有較強的實用性,特別強調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二是新穎性,以國際電子商務法課程為例,當前國際商業慣例越來越多,但國際商業法律往往滯后于商業慣例的發展,不能及時地反映或者約束國際商業慣例。因而,聯合國貿法會等國際組織就采取了另立類型法的方式,以維持法律體系的穩定性與容納技術最新進展之間的平衡,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甚至日后在使用的時候,不能僅僅滿足于運用當前的法律規則來學習或理解。
(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具象化教學法能否取得成功,材料的搜集只是第一步,關鍵要取決于教師如何能把理論知識與材料相結合,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生動的感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就起到了關鍵作用。結合自身的授課經驗,筆者認為,在開展具象化教學活動時,除了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常用教學手段外,還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訓練專業技能并構建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法,“基于工作任務”是這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這種教學手段要求課程內容必須與工作任務密切聯系,因此可以結合理論課堂教學活動來開展,適合于剛剛接觸法律知識的學生。任課教師在運用任務教學法時,首先要給學生分配任務,明確學生任務的內容、條件和目標,并通過對任務的提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在教師簡單演示后,讓學生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嘗試完成任務,再次,學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或講解知識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最后把所獲得的知識與任務聯系起來,完成任務。2.角色扮演法所謂角色扮演,就是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角色內在活動的同時,又能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并且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實現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這種教學手段一般適用于已經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二三年級學生,可以與模擬法庭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筆者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法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學生會投入非常大的熱情去分析案情、搜集與案情有關的法律法規、自主學習與案情有關的知識點,甚至在案情預演過程中,學生還會根據現實情況或法律法規的最新進展,對既定案情進行修改或調整,把“要我學”有效地轉換成“我要學”;在模擬法庭的活動中,教師引導作用也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要挑選案例、分組指導學生、提醒法庭開庭注意事項,還要對整個模擬法庭的過程進行監督和把握,并在活動結束后及時地進行點評。3.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解決問題途徑與方法的教學方法。較之角色扮演法,這種方法是給學生真正的真實案例,教師給學生提建議或不提,學生自己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因而比較適合于高年級學生。目前,情境教學法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法律診所式教學法。法律診所式教學法已通過實踐被證明是一種法學院學生獲得法律經驗、培養實務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法律診所式教學法重在實踐中學習,較之案例分析法所采用的虛擬或已經發生過的案例,學生在“診所”中所遇到的是正在發生的真實案例,所面對的也是真實的當事人,還會面臨許多突發事件。通過在“診所”中承辦案件,學生可以獲得最逼真的感受,熟悉案件辦理流程,訓練處理細節問題的能力,學到大量在模擬環境下無法接觸到的實戰技巧。可以說,法律診所式教學法是具象化教學的升華。目前普通高校在設立法律診所時的模式多種多樣。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采用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的診所設立模式為宜。理由在于,這種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和法律援救中心必要的管理人員資源,能夠節省相關的診所運行費用,對于沒有獨立經費或者只有少量經費的學校尤其適合。而且,在這種類型的法律診所中,教師可以更好地開展具象化教學活動,具體來說,教師要承擔學生在法律診所中辦理案件的管理工作,要從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獲得的案件中,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診所教師的專業背景、社會需求等因素,來選擇適合的案件交給學生辦理,并且任課教師全程進行教學指導,而不是簡單地由學生自行決定辦理何種案件以及如何辦理。
(三)采用獨特的教學效果考核方式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其考核方式往往是通過一張試卷,對法學理論課程的諸多知識點一網打盡。可以說,這樣考核方式更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強化記憶,只要學生能夠死記硬背,通過考試并不難,但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往往是考完就忘,更談不上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所以,具象化教學法應當采用獨特的教學效果考核方式。考慮到高職法學理論課程的考核目的不同于本科與研究生,不問目的地將其與普通高校考核目的畫等號是不科學的。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法學理論課程教學應考核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第一,關于理論知識理解能力的考核,教師可以從兩方面考察:一是學生能否通過具象化教學活動理解了抽象的法學理論,二是學生是否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自主發現法律問題,并且找到理論支撐;第二,對于社會交往能力的考核,教師則主要看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時能否找出對方的關鍵問題、言語表達是否清楚、思路是否清晰;第三是文書寫作能力的考核,則主要由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材料中布置相應的文書寫作任務,如合同、起訴書、判決書等常見司法文書的寫作,根據學生完成的質量上進行評價;第四,針對法律實務操作能力的考核,則是對學生的全面考核,教師在選取案例資料后,在課堂上設定小型案例場景,或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抑或進行法律診所式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對案件進行自主思考,根據學生對案件訴訟程序的熟悉程度、解決當事人糾紛的圓滿程度來進行評價。
(四)改變評價機制,加強對高職法學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具象化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不但要求教師“授業解惑”,還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思考。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延續著普通高校的傳統考核方式,即以科研考核和教學課時工作量考核為主,而教學方法是否先進,并未列入考核指標。這就使得教師對具象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沒有興趣,而已經著手探索具象化教學法的教師在當前考核機制下也面臨“風險”。因而,可以考慮將教學方法是否先進作為量化指標,納入教師考核體系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教師鉆研先進教學方法的積極性,更有效地推動具象化教學法。同時,具象化教學法需要教師對所搜集的具象材料加以分析、組合,這就對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否則,教師即使獲取到了豐富的教學素材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提高教師素質的途徑有很多,比如教師從事兼職律師的工作、指導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等。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還可以結合高職院校所在地區的優勢,鼓勵教師參加與授課內容相關的頂崗實踐。例如,通過與所在地區的司法機關開展教學相長、產學結合的合作,讓學校指導老師在學生實習期間定期到實習單位值班。這樣在方便管理學生的同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會碰到很多理論與實際脫節等實務問題,學校老師可以及時在理論上可以加以指導,化解學生疑慮,引導學生更好地參加實習,而且也方便老師更新知識,了解司法審判動向,加強與實務單位的交流。
三、結語
如何在講授過程中將法學理論變得更為實用,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具象化教學法,可以從外圍上突破純理論課的課堂講授,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獲得較為真實、生動的感受,進而提高學生法律實用素質,為培養合格的本專業人才服務。
作者:章敏丹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