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治理情境下高校學科交流合作路徑范文

治理情境下高校學科交流合作路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治理情境下高校學科交流合作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治理情境下高校學科交流合作路徑

【摘要】學科是大學課程的核心,是左右高校學術命運的指揮棒,決定著我國高校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生存發展。學科制度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科專業之間的隔閡和封閉、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使學科合作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規律和學術精神處置、學科評價制度和學科獎懲制度不科學等是高校學科缺乏交流合作的原因。治理情境下協調學科交流合作的路徑是:發展交叉學科!綜合性學科和邊緣性學科,建設合理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構建學習型院校以及重視學科之間的橫向交流合作。

【關鍵詞】學科合作;斯諾鴻溝;治理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在既定的時間內靠個人單一的學科知識、單一的思維方式已經無法解決,以分科課程為單一模式的學校課程結構已經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需要。現在有些高校已經開始按照一級學科層面招生,到了大三才開始按照二級學科層面劃分具體的專業,這是一種淡化專業的良好趨勢,我們應予以提倡。大學中每個學院自身不可能擁有足夠的教師承擔每一學科的教學,各學院在某些學科領域必須開展合作交流。學科合作交流能夠使研究者自覺地調整和更新知識結構,不至于終生囿于一個專業的狹隘視角上,有利于多視角、多維度地考察研究課題,有利于促進高校教學、科研和為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成功實現,有利于集體智慧的互相激發,創造出新的學術成果。

二、高校學科缺乏交流合作的原因探析

1.制度層面:學科制度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科專業之間的隔閡和封閉

為了滿足學科共同體內部溝通和理解的需要,不同學科內部逐步建立了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學科規范,分享不同的理論、方法論、技術問題和思維范式,不存在超歷史、超文化、超傳統的一種共同語言,使各學科之間涇渭分明、自成體系,形成了學科之間的相對封閉甚至沖突,不利于學科之間的交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科的知識創新活力。每個學科跨入其他學科領域時,都可能引起混雜,相互間的融合有時只能產生在純粹思辨的維度,就像產生在哲學家的維度,這使得學科合作交流難上加難。英國學者斯諾(C.P.Snow)在劍橋大學曾發表了題為《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的演講,呼吁要消除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之間的鴻溝,實現兩者的溝通與融合,被稱為“斯諾鴻溝”。斯諾關于兩種文化的提出,就反映出了當時英國知識界文理兩大領域之間的分裂。有研究者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的合作研究明顯低于自然社會科學的合作研究。原因是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產品,受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學科規范等方面的影響,合作的難度較大,個人在較短的時間內也能完成。[2]總之,無論是在不同學科領域之間還是同一學科領域內部,學科專業的嚴格劃分,容易導致本來已經嚴重的學科壁壘更加被強化。目前我國高校仍然是以學科門類作為申報國家各種課題、基金項目的依據,致使許多跨學科研究課題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被剝奪,從而導致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的產生幾率大大降低。

2.管理層面: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通常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學科合作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規律和學術精神處置

高等學校內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間存在的沖突由來已久。高等學校的學術權力強調在處理學術事務時要依據學術標準,排斥外在強加的非學術標準;而行政權力在處理大學事務時強調按照事先制定的規則或制度辦事,這兩種權力之間的矛盾很難協調。高校中的行政機構主管決策,卻不甚了解一線情況,往往外行指揮內行,服務意識不強,人文關懷不夠。學術組織與行政組織不是處于平等地位的權力主體,兩者不是處于同一語境的對話,行政組織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導致學術組織的話語權在慢慢地缺失。隨著學科和專業領域的日趨專業化,學術組織的結構變得松散,與之密切相關的學術權力也變得松散,彌散在學術組織的各個角落。[3]知識的創新需要一個相對寬松自由、民主協商的人文環境,而具有強制特征的行政權力恰恰扼殺了學術權力健康發展所必需的成長環境,從而形成兩種權力之間的沖突甚至對立。在當代學術權力弱化,行政權力日趨強化的背景下,學術自由僅僅靠單個教授的力量是難以與龐大的官僚機構相抗衡的,只有建立學術組織才有可能捍衛高校教師的學術自由。

3.評價層面:學科評價制度和學科獎懲制度不科學、不健全

很多高校職稱評定往往把人限于一個學科或專業,比如,被認為搞教育學的若寫了政治學的論文,則職稱評定時往往不被承認,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可能因為不知劃為什么學科而不被承認,至于理科人員去做文科課題則更被認為“不務正業”,這就使學科研究者難以自覺地實現學科轉型。與學科評價緊密掛鉤的獎懲制度也不承認教師跨學科研究的學術成果,遏制了教師進行跨學科交流合作研究的積極性。教師囿于自己狹隘的專業知識領域思維范式保守,只能憑空想象出一篇篇脫離實踐的“專業論文”。科研經費的劃撥問題也不利于跨學科、邊緣學科的發展。高校的績效評價應該重視民主開放的、自主性的、有創造力的學科合作團隊的創建。團隊內教師之間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知識結構產生交流與碰撞,能夠激發出教師的創造力,使團隊合作的效率大大高于個人“單干”的效率。

三、治理情境下高校學科協調交流的路徑及前景

治理指的是一種由共同目標支持的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主要通過合作、協商!對話等民主方式使參與者形成一個自主合作的網絡。在治理的情境下考察高校學科交流合作的路徑,可以為高校學科建設和有序發展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1.發展交叉學科、綜合性學科和邊緣性學科,特別是文理交叉學科群

國外一流大學的學科特色往往體現在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上,因為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僅有利于學科本身的發展,同時還有利于培養視野開闊的人才。學科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趨勢表明,科學的生長點往往在學科的邊緣處和交叉點上。各個學科中的學術問題開展多元性、多學科和跨領域的綜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和解決問題,是激發創造力的有效途徑。現代科學研究經常采用多種學科方法來研究同一課題。作為后現代思潮組成部分的當代女權主義,涵蓋了包括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等許多學科領域,采用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來綜合分析。另外,由于文理學科領域存在巨大的鴻溝,文科學生缺少必要的科學素質和精神,理工科學生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因此高校必須特別重視文理交叉學科群的建設。國外高校已經開始進行學科知識復合型課程的開設,比如牛津大學在保留單一科目課程的同時,已開設“兩科課程”、“經濟學與工程科學”、“數學與哲學”、“生理學與哲學”等,甚或開設“三科課程”,如“工程學、經濟學和管理”、“心理學\哲學和生理學”等,促使文理交叉滲透融合“[4]我國高校在參考和借鑒國外學科經驗的基礎上,應該開發出適合我國教育體制和體現本土化特色的文理交叉學科群。

2.建立合理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減少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的干涉,加強學術權力的自主性,實現兩種權力的協調與整合

學科活力的激發,不只是一種來自于學科組織內部所具有的持續不斷的追求學術的精神和創造力,而也是一種來自于學科組織外部的動力,即大學管理體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創新。[5]如何在管理制度上保證大學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平衡,也許,中國正需要成立像美國大學聯合會和美國大學教授評議會之類的組織來共同制訂和捍衛大學的學術標準和學術制度。美國大學內部雖有發達的科層組織,行政權力較強,但是,以教授會議為代表的學術權力仍有效地控制大學的學術事務。大學是教書育人的組織,應以人為本,以學術權力為第一要務。大學現在所需要的體制不是一種機械的獨立的體制,而是大學能為教師提供靈活的機會,使他們能以自己的方式處在增進知識和激發大學生潛能的最佳環境之中。我國很多高校內部都設有學術委員會,負責審議學科、專業設置,設計教學、科學研究計劃方案,評定教學、科學研究成果等學術事項,盡量減少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的干涉,加強學術權力的獨立性。從學科角度考慮,高校應該賦予基層學術單位及其學科帶頭人充分的學術權力,包括學科規劃、學科用人、學科經費、學科資料、學科日常運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合法權力。在治理的情境下,學術組織和行政組織之間應平等交流協商,力求職責明確,以一種理解的心態開展對話,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構建彼此互信的權力主體。

3.構建學習型院系,舉辦形式各樣的跨學科學術交流會,建立跨學科研究中心或組織,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和融合

21世紀最成功的大學應具有學習型研究型的“學習型院系”。大學各院系秉承團結協作精神,精誠合作,眾志成城,互動交流。大學應定期的舉辦不同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會,為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搭建一個溝通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學術合作是一種旨在獲取真理的交流活動,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自然科學領域興起的復雜性科學目前被應用到社會科學領域,且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的研究課題。但是由于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缺乏計算機模擬、數學推理等一些理科知識基礎,研究只能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層面,定量分析和模型的建立比較薄弱。如果高校里幾個院系共同合作研究復雜性科學這一難題,優勢互補,再選取幾位不同學科出身的教授組成復雜性科學研究中心,在這一新興交叉邊緣學科領域一定會有重大突破并占有一席之地。

4.重視學科之間的橫向交流合作,注意比較不同學校同一學科的差異性,以及學科發展的特色和方法,取長補短,兼收并蓄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強勢學科和弱勢學科,在各自為戰的情形下無法實現優勢互補,難以有效配置資源。強化校際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因地制宜,逐漸形成既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能體現自身學科優勢和特色的學科結構。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校際間的合作更趨向于多元化。跨校選課是加強校際學科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徑,不同學校的教師!學生以及師生之間進行知識交流,互通有無,能夠促進教師學術進步和學生視野開闊。此外,高校間合作承擔科研項目、成立學科研究中心等,都可以推動學科之間的橫向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1]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2]公曉暉,趙公正。人文社會學科合作研究的數量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3]張德祥。高等學校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婁延常。高等學校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路徑的探討——兼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3,(1)。

[5]郭石明。社會變革中的大學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 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拍拍拍无挡无遮10000|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99riav视频国产在线看| 小雪与门卫老头全文阅读|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日韩欧美小视频| 亚洲一区欧美一区| 欧美激情视频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唾| 国内精神品一区区|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尤物视频www|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男女交性高清全过程无遮挡| 刘伯温致力打造火热全网|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canopen永久|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