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科技創新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業科技人才匱乏。農業科技人才是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必要條件。目前來看唐山市農業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河北聯合大學、唐山師范學院等部門,總體上來看,人才數量少,尤其是高端農業科技人才少,導致唐山市本地農業科技研發的農業科研力量不足。另外,除了正規的科研部門外,企業、民間組織等也缺乏科技人才。且唐山市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其采納科研創新成果的意識也較差,不利于科研創新成果的推廣與轉化。
(二)農業科技投入不足。唐山對科技投入的增速逐年提高,但在絕對數量上還處于較低水平,全社會創新投入明顯不足,政府財政科技投入、金融科技投入、企業科技投入均有待提高。從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來看,2012年度市本級財政應用技術研發經費1.9億元,財政預算支出78.32億元,應用技術研發經費占當年本級財政預算支出比例2.4%。該指標遠低于北京市5.64%、天津市3.35%、上海市5.58%、江蘇省3.43%,唐山市財政科技撥款的比重有待大幅提高。一是相比總體科技投入而言,農業科技投入更少,從近10年科技科技三項目的投入情況看,有些年份的農業科技投入呈下降趨勢。二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特別是農業企業的研發不足,一方面受制于唐山市大部分本地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之外,另一方面是普遍缺乏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加上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融合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還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投融資體系急需引導完善。
(三)農村科技創新平臺少。唐山市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有待加強。雖然唐山有幾十家省市級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但其中農業領域的技術中心、創新平臺數量偏少、規模偏小,其總體功能還不夠健全、運行機制有待完善。下一步建議全市圍繞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需求,依托農業企業、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科學研究領域的高校,加快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農業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建設。
(四)農業科技服務有待加強。農村科技推廣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素質不高的問題,推廣人員的數量較少,素質也往往較低。由于農業推廣體制的不完善,科研創新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脫節,這就會延長科研成果轉化的時間??萍紕撔鲁晒漠a業化發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礙,導致農村科技創新與現實生產力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與轉化體系的缺失也是影響唐山市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傳統的農業科技創新及推廣與農民的需求缺乏有效聯系、科技推廣方式多以發放技術資料、公共宣傳等傳統方式進行,向農戶直接進行技術服務的傳播方式較為缺乏,還存在推廣渠道不暢、農村科技服務隊伍素質偏低、農村科技服務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從科技需求方面看,也存在制約因素,技術培訓來源滯后、借款或貸款的可得性差、受教育程度較低、農戶家庭收入及耕地規模制約等。從課題組調研的情況看,傳統的公益性農業科技供給不足,而科技需求又有很多制約因素,城鄉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制度創新勢在必行。
(五)城鄉科技傳播與服務缺乏互動機制。唐山市農業科技法律體系建設滯后,尚未與市場經濟同步發展。雖然唐山市2007年頒布了《唐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唐政發〔2007〕11號),推進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強化了科技向農業農村傳播的職能,但是基于城鄉科技傳播與互動的措施和意見還沒有推行。另外,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我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主體,目前農村科技的主體、客體、中介組織以及農戶的科技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呈現出難以滿足農業技術服務多方面需求,難以充分調動供給主體的積極性等多方面問題,致使城鄉之間科技傳播缺乏有效聯系,即缺乏城鄉科技互動的有效機制,唐山也不例外,只包括市級及以下的推廣組織體系。
二、唐山市農村科技創新的關鍵機制優化
(一)科技人才機制。一是引進或培育農村科技研究人才,該類人才是開展農村科技創新活動的源頭,需制定優惠政策使得創新人才能夠積極實施創新研究。二是農村科技教育人才,這類人才的作用是強化農民科技培訓,通過舉辦農民培訓班、田間指導、電視講座、遠程教育網絡咨詢會等多種方式,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民中的技術帶頭人。三是農村科技服務人才,積極組織農技人員開展各類服務,可以是無償性的也可以是有償性的。另外還應完善人員流動機制。
(二)新型政產學研合作機制。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農業科技的發展,使得有機農業、生態農業以及特色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傳統的產學研合作形式必須適應新型農業科技的發展,鑒于政府是驅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結合政府的新型政產學研形式成為推動農村科技創新的重要機制。政產學研要求政府、農村科技創新企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政府應出臺有關促進政產學研的相關政策、規劃以及措施,促進農村科技創新企業、農業類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協作,形成推動農村科技創新運行的主要動力。根據唐山市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企業的科研力量相對而言比較弱,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較強,因此將三者緊密結合,就能取長補短,促進唐山市農村科技創新運行機制的良好運轉。
(三)投入機制。鑒于唐山市農村科技創新資金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勻等問題,應當構建由政府進行主導、多元化投資主體共存的融資模式。唐山市政府應當不斷加大農村科技創新投入的資金數量,將資金重點投放在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教育培訓等方面,提高科技創新資金在農村扶持資金中的總體比例,緩解科技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明確政府在農村科技資金籌集中的主導地位,明確界分政府與市場在農村科技創新中的不同地位,由政府對公益性強、社會效益高、回報慢的科研項目進行投資,鼓勵企業對經濟效益好、科研能力強的科研機構投資。此外,對農村科技創新資金的管理與應用也十分必要,唐山市政府應當采用科學的評價與監督機制,公平、公開、合理使用科研基金。
(四)完善各項創新管理激勵體制。一方面應當實現各種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的整合,逐步完善市級層次的科技創新體制,明確農村科技創新的目標。另一方面,還應當逐步完善農村科技創新的相關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專門的、完整的科技創新促進辦法,加強科技創新中介服務體系的構建,對科研開發類機構、信息咨詢類機構、場所服務類機構進行重點建設,促進農村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二是完善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政策,為農業企業提供資金、融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三是為農村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農村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政府不僅要激發科技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還應當為農村科技創新提供有序的、健康的發展環境。四是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政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對農村科技信息網絡、科研設置、科研基地進行重點建設,以全面提高農村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新農村建設。
(五)科技服務機制。近年來唐山市實施了“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示范縣(市)建設”項目,建立了市級科技傳播總站1個,鎮(鄉)科技傳播中心站19個,村級科技服務站55個,構建了覆蓋全市的“市—鎮(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搭建了農村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等。從科技傳播的系統來看,由于科技服務是把科技創新成果推向應用的最后的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不斷完善農村科技服務的組織、中介和服務群體等,不斷疏通從科技創新源頭到科技應用渠道。
作者:王震唐欣許亞平張彥艷單位:河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