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結合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項目建設,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進行總結,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創新;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1深化“五共”合作機制,構筑校企命運共同體
依托河南省軍工職教集團,匯聚“政行校企”多方優質資源,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深化“價值共識、資源共用、成果共享、人才共育、責任共擔”的“五共”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構筑校企命運共同體。實行校企雙院長負責制,重組專業群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立健全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對接企業員工培訓體系,針對企業領域相關崗位要求,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及核心技能培訓課程,共培師資團隊,共建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和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德技并修,將軍工精神、工匠精神、奮斗精神、創新創業精神等融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實現校企“雙元”共育人才。
2優化“425”工學交替、能力遞進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政行校企”四方聯動,深化產教融合與軍民融合,以校企“五對接”為基礎,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進一步優化“425”工學交替、能力遞進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專業群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完善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動態調整教學進程,工學交替組織教學,實現“專業基礎能力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強化→專業綜合能力提升”的三段式能力遞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針對生源類型多樣化、群體對象復雜化、學生成長個性化、社會需求多元化的實際,實施人才“分類培養”。以尊重個體差異為宗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分類培養個性化;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核心,強化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實現分類培養精準化。
3實施“三位一體”英才計劃,培養高水平的“品牌學生”
深入實施導師制培養、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技能大賽引領“三位一體”英才培育計劃。遴選作風嚴謹、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的教學科研型教師作為學生導師,通過集中選拔、優中選優、集中培訓、導師指導、個人自學和多元化培養,結合項目式研修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團結協作、創新能力;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學生參與工作室技術攻關項目,實現技能傳承,培養未來大國工匠;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引領,以賽促學,營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品牌學生”。
4推進1+X證書試點,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深化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實現由“雙證”到1+X的轉變。構建專業群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體系,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制定教學標準,將證書培訓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開發題庫與模塊化技能培訓包。實施學分互換與激勵政策,鼓勵學生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5總結
學校在育人的過程中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推動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同時,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技術技能水平、文化素質與修養、身心健康素質、審美素質、工匠精神與勞動素養、創新創造素質等得到全面提高,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J].職業技術,2014(10):18-19.
[2]肖珍教.國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的發展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177-178.
[3]吳炳岳.工學結合:理論與借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3):17-23.
作者:宣峰 田達奇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