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地質災害防治策略與地質環境應用范文

地質災害防治策略與地質環境應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防治策略與地質環境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質災害防治策略與地質環境應用

摘要: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危害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因此,不管是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還是地質災害防治,都必須要進行考察和研究,以便為接下來的工作等做出方案。本文就我國地質環境的總體情況出發,對于地質災害防治策略地質環境利用提出己見,希望可以對我國未來的地質工作做出一點貢獻。

1引言

由于地球一直處于不斷的自轉和公轉中,潮汐力和離極力的作用下大陸也處于不斷的漂移,這就導致了板塊間的碰撞、擠壓、分離等運動,這算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土地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活動不斷增加,這些改造存在和自然相悖的地方,也容易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尤其是近20年間,地質災害屢見不鮮,人們談之色變,且地質災害在自然災害中最為常見,所以,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質環境應用工作十分必要。

2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

2.1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由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地質災害的分布存在一定的時空間規律性,主要受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更多的是人類和自然活動往來的結果。通常,自然地質的固定結構模式、板塊間的相對運動、人類不合理的開墾活動等會導致地質環境惡化,從而造成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一般是不可抗的,俗稱“天災”,預測和治理工作都很難進行,一旦發生,造成的損失無可避免。因此,社會各界對于地質災害都十分重視,但由于當前科學技術的桎梏,現階段還不能準確地對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損失降低。對地質環境進行考察并對反饋的數據進行分析,了解自然運動的時令性,可以大致估計災害發生的概率大小,防范于未然。常見地質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采空區塌陷、不穩定斜坡等。

2.2地質環境

從宏觀意義上來講,地質環境主要是由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物質組成的體系;而從微觀意義上來看,地質環境屬于巖石風化的產物。地球處于不斷地演化,地質環境也處于不斷的變化,由此可見,地質環境主要是由地球演化造成的,最終通過生態環境內部的相互作用,遵循能量守恒原則,造成穩中存變的地質環境。因此,根據地質環境的特性,分析出地質運動的相關規律,分析具體地方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做好準備,爭取人為的把風險降到最低。

3地質災害防治策略

3.1我國地質災害的現狀

據以往資料可知,我國地質災害頻發,其中由于過度砍伐造成的突發性滑坡泥石流帶來的損失尤為突出,沖毀交通要道,掩埋居民區,卡斷通信設施、阻塞水流等,對生態環境和居民住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山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更是起到了阻礙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快速發展,人口也穩定上漲,對可用地面積的需求也不斷上漲,墾荒和工程建設活動逐漸頻繁,地質災害的發生也隨之增加。

3.2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體系

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災害易發區的觀測組織建設、災害預警、搬遷治理工程、應急處理以及完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等都是十分關鍵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并且成熟的體系。

3.2.1災害易發區的觀測組織建設

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對頻繁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著重觀測,預防災害發生、降低風險,通過對該地區地質環境的監測,預測災害發生的概率及危險程度,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3.2.2地質災害預警

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的建立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在監測區域有發生災害的預兆時,利用相關技術對該地區相關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判斷此次災害的程度,在第一時間進行預警,為救援、避險爭取時間、規劃撤離路線,并為以后的治理善后工作提供依據。

3.2.3搬遷治理工程

在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發出預警時,應對該區域做出整體分析,一旦確定災情和危險范圍,就及時組織救援部隊工作,幫助群眾撤離搬遷。

3.2.4應急處理措施

近年來,我國的整體科技突飛猛進。在發生重大地質災害時,應第一時間擬定救急方案,這對人員的救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災害發生后,相關部門應立刻整裝出發,安排人員進入第一現場展開工作,降低人員傷亡。

3.2.5完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

在地質災害的防治過程中,完善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必不可少。想要杜絕災害帶來的損失,除了加強救護能力,加強科學技術水平是最有效的辦法,這很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見效卻可能一點也不明顯,反饋周期特別長,但決不能因此放棄這條路。不管是預警系統的研發還是災害原因的追索,都需要科學技術作為基本支撐。

4地質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

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重點,地質環境如何直接決定了一個區域的功能性,為了確保用地的安全性,就需要對地質環境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4.1區域地質環境的利用

在進行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時,首先要考慮該區域的功能性,如果該區域是公共服務性用地,應在不擾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展開調查工作。通過區域地質環境的應用評價,對地質情況有切實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對區域功能作出再規劃,實現合理優選的利用土地。

4.2構建工程地質環境

在實施工程的地質環境中,環境安全主要是指與工程相關的地質信息、環境與工程的相合性等。對工程地質環境進行評價,有利于降低風險投入和減少人員物力的損失。為了防止由于工程建設而造成的地質災害,應在相關行業樹立生態保護的風氣,在開發工作中,應注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最小化對環境的改變,保證當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評價工程地質環境安全性時,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安全和利益,要以發展的目光對以后該地區的情況做出預測并爭取能進行引導控制。對各類數據抓取后整合分析,分析相關的國家規范和行業要求,建立完善的地質環境安全體系。

4.3地質環境安全中技術層次

在地質環境評價工作中,主要包括了建設工程區域地質安全評價、建設工程現場地質安全評價這兩個硬性要求。著重考慮工程的目的、工程何等規模、具體工序實施順序、施工現場環境及周為單位具體要求等。采用數理統計等手段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抓取最概然數據作為依據,對現場及周邊環境做出評價。

5結語

就整體行業情況而言,隨著科技瓶頸的不斷突破,我國在地質災害預測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遠不能止步于此,這個世界不是止步不前的,我們沒有理由抱著現有的成果固步自封、坐吃山空,改善和創新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這也是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全面了解地質環境,從自然規律出發,利用科學技術對具體區域作出具體安排,堅持地質災害治理與地質環境改善齊頭并進,因地制宜開展工作,更好的維護生態。

參考文獻

[1]韋仕川,欒喬林,黃朝明,谷秀蘭.地質災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規劃軟措施研究綜述及展望[J].自然災害學報,2014,9(03):12~13.

[2]孫佳茜,王鵬瑞.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策略和地質環境應用探討[J].科技展望,2017,6(01):66~72.

[3]劉傳正,劉艷輝.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5(05):88~95.

[4]王帥杰,劉勇.探討新時期地質災害的防治和地質環境的保護[J].河南科技,2013,1(21):66~70.

[5]趙萬民,李云燕.山地城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思考:防治與利用一體化[J].上海城市規劃,2013,5(04):22~29.

作者:徐興 單位:西南能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曰| 男人j进女人p免费动态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最近手机版免费中文字幕| 咪咪色在线视频| 2019天天干| 天天影视综合网|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草草草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日韩欧美不卡视频|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综合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眯眯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美女吸乳羞羞漫画|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