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氣工程類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工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已從傳統的重視理論教學,轉入到注重創新能力與工程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目前,隨著電力系統自身的改革和用人政策的調整,迫使高校必須培養出適應現代電氣工程發展需求和要求的新型合格電氣人才。近幾年,國家正在大力研究、發展和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配電網建設、新能源發電技術、新型儲能技術等,這些對各高等院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專業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一名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具備工程實踐素質的合格電氣工程師,使之更好地適應電力系統的發展要求就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電氣工程類”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能夠從事工程設計、系統分析與運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能獨立地分析和解決電氣工程實際問題,適應本專業領域各項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為了使學生畢業能更好地適應專業特點,在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提高方面必須遵循學科特點。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約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提高的現狀和不足之處,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和方法,這些措施和方法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的提高有一定借鑒意義。
1創新實踐能力與工程素質提高制約因素分析
創新實踐能力與工程素質的培養是工科創新型、復合型高級應用人才綜合素質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工科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目前,電氣工程專業快速發展,高校在電氣工程類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培養與提高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這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如下。
1.1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很好適應學科發展要求人才培養方案是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支撐,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措施和手段。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綠色電力”政策的積極實施,同時伴隨著國家電網“三集五大”以及“智能電網”建設的快速推進。對電氣工程類的畢業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一旦制定,基本會實施三到五年,在這期間電力系統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同時這些方案制定時還是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模式,不能真正跟隨本專業近幾年的發展腳步,尤其是在新能源發電技術、新型儲能技術等方面與工程實際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均導致了我們的培養方案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脫節,使得我們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適應其工作崗位。
1.2實踐教學資源和工程實踐平臺缺乏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發展“綠色電力,節能減排”,以及積極推進“三集五大”的企業改制,電氣工程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新型的電氣設備和設計方式在行業快速應用。作為高等學校的電氣工程專業發展是滯后于電力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電氣工程類實驗室建設和電力系統實踐開發平臺上相對比較落后,這些實驗室和實踐平臺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我校地處陜南,遠離省會中心城市,教育主管部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再加上當地政府財政有限,學校在電氣工程類教學設備和教學儀器上相對匱乏,真正具有工程現場作用的實訓室及實踐基地幾乎沒有,實驗室現在使用的教學教儀還是十幾年前的陳舊設備,維護、修理非常煩瑣。目前,學校只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地方院校實驗室建設的資金投入。
1.3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校企合作是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教育模式。校企通過合作,學校利用雄厚的理論基礎為企業解決生產實際中的難題,不斷提升企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場地、設備為學校培養具備工程素質的學生提供條件。因此,落實長期穩定,能滿足教學實踐要求的合作對象是完成培養具備工程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基礎。目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和特殊行業,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很狹窄的較低層次的科研方面。一方面企業顧忌其企業生產安全、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學校的支撐力度和政策傾向不明顯,這些因素均導致了要利用企業平臺建設適合工業現場的實踐教學基地存在一定的困難。
1.4師資隊伍及結構不太合理現代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需要什么樣的教師呢?英國工程教育專家斯霍姆說:“只有由具有外科醫生資格的教師,在外科手術室里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外科醫生。同樣,只有由具有工程師資格的教師,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工業環境中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工程師。”可見,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和工程素質的人才除了具有實踐教學的條件和環境外,還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師。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0余人,實驗員2人,平均年齡43歲,碩士學位5人,專業學生人數為900余人,無論是從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還是學緣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這幾年該專業的社會需求較大,招生規模處于遞增狀態,就顯得現有的師資力量達不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很好的保證教學實踐和實驗環節的效率和質量。同時由于大部分教師屬于純理論型,教師隊伍普遍不重視工程實踐鍛煉、缺乏工程設計和實踐管理經驗,導致“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
2創新實踐能力與工程素質提高的措施和方法
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經驗表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建設,強化課外訓練,拓展工程實踐素質,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積極培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實踐教學模式,創造良好的工程實踐、實訓平臺對于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1建立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動態化”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場所,應緊隨本行業的發展需求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更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動態的變化相關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環節,按照行業的發展要求設置彈性的課程選修模塊,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工程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近幾年,我國在智能電網建設、新能源發電技術等方面發展較快,結合這一事實我們修改2014版培養計劃時,增設“智能電網”“電力系統新專題”等選修課程。同時在已有實驗室的基礎上有建成了“戶外光伏發電系統實驗室”“戶外風力發電實驗室”及“戶內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實驗室”等,這些實驗室能完全滿足人才培養要求,能適應新時期對電氣工程人才的培養需求。
2.2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不斷提升學生工程素質校內實驗教學是實踐環節最主要且最基本的手段,學生正是通過實驗來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近幾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社會需求量較大,社會影響較廣。因此,應該加強校內電氣工程實驗室建設,同時開設并鼓勵學生進行實用性、有啟發性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全面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內容進行補充,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實現。通過這種類型的實驗,才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完全掌握和重新思考。由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大部分企業從自身安全運行及生產過程考慮,一般不允許學生跟班運行,學生只是在認識實習時走馬觀花的看看,并沒有對電力系統的運行規律深入了解和掌握,往往達不到實習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校企合作,積極尋找校企合作的支撐點,不拘一格尋找合作伙伴,同時把企業對職工的培訓中心或培訓基地建成我校該專業學生的校外實訓基地,增加學生對電力系統現場運行能力的培養。
2.3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是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教育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堅持引進與自己培養相結合的辦法,優化人才資源的分配和師資隊伍的結構,進而提高辦學質量。同時,由于教師中大部分人缺乏電力系統實際運行和工作一線經驗,實際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由這些專業教師組成的實訓教學隊伍必然基礎比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可鼓勵年輕教師到一線鍛煉學習和外聘企業工程師來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的師資力量。為此,我校在2012年制定了相關人事政策,所有一線教師在晉升職稱時,必須有1年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同時,也可讓教師在企業通過擔任首習工程師來提高教師運用理論解決工程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反哺給在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所提高有所收獲。
3結束語
提高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實踐素質和工程素質是工科院校培養人才的關鍵。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與工程素質提高的制約因素,分別采取建立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動態化”、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提升教學隊伍層次,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方法和措施。這些方法和措施對今后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朱娟娟 單位:陜西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