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創新人才現狀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總書記新近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創新人才培養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1]。中藥學專業作為最具我國特色的本科專業之一,倍受社會歡迎和關注。面對當前這一戰略發展機遇,中藥學高等教育需要及時適應時代需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本文通過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2006~2009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旨在探索培養中藥學創新人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調查對象與方法
采用學生自填的方式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2006~2009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一年級(2009級)、二年級(2008級)、三年級(2007級)以及四年級(2006級)全日制在校學生。發放問卷份379份,收回379份,回收率100%,其中一年級問卷109份(包括中藥學專業29份、中藥資源專業30份、生物制藥專業28份、中藥制藥專業22份),二年級問卷111份(包括中藥學專業29份、中藥資源專業29份、生物制藥專業24份、中藥制藥專業29份),三年級問卷108份(包括中藥學專業24份、中藥資源專業27份、中藥制藥專業57份),四年級問卷51份(中藥學專業25份、中藥資源專業26份)。使用EpiData3.02軟件對相關信息進行錄入,所有數據采用專人“雙份”錄入及核查,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調查內容與設計
本次問卷涉及中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①您想要成為哪方面的中藥學專業人才?選項包括中藥生產、中藥研究、中藥流通以及中藥臨床應用;②您覺得理想的中藥學專業人才應是什么?選項包括精通中藥的人才、精通中醫的人才以及中醫藥兼通的人才;③您認為目前的就業狀況最急需哪方面的中藥學人才?選項包括中藥調劑、中藥銷售、中藥檢驗、中藥研發以及中醫藥兼通;④您認為有必要培養中醫藥兼通的中藥學人才嗎?此外,針對是否有必要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以及如何進行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教育設計了2個問題:①您覺得作為創新型中藥學專業學生,我們需要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知識嗎?②您覺得比較喜歡學習哪些中醫藥傳統文化知識?選項包括大學語文、醫古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醫學倫理學、金匱要略、本草綱目、本草學簡史、周易、中國文化史概論、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中醫與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哲學概論、中國醫學史、四書五經,等。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各年級學生自我定位分布情況
根據學生未來從事行業,包括中藥生產、中藥研究、中藥流通以及中藥臨床應用,分析各年級學生未來自我定位情況,結果見表1。表1顯示,低年級同學大多自我定位于中藥研究和中藥臨床應用,如一年級學生定位傾向頻率最高的是中藥臨床應用,占41.07%,而39.64%的二年級學生傾向于中藥研究。高年級同學在肯定中藥研究的同時,比低年級學生更加關注中藥流通,其中三年級學生中傾向中藥流通的比例升高至27.78%,四年級的學生中藥流通增至29.31%,各年級之間的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2理想中藥學人才的分布情況
在各年級學生心目中,理想的中藥學人才包括精通中藥的人才、精通中醫的人才以及中醫藥兼通的人才,結果見表2。表2顯示,各年級學生中超過75%的人認為中醫藥兼通是理想的中藥學人才,其中一年級為89.0%、二年級88.4%、三年級78.7%、四年級78.8%。同時,認為精通中藥的專才是理想中藥學人才的比例也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增長的趨勢,各年級之間的數據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3目前社會急需中藥學人才的調查情況
針對四年級畢業班學生,調研目前社會急需的中藥學人才,結果見表3。表3顯示,對大學四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分析,46.5%的學生認為目前最急需的是中醫藥兼通型人才,18.9%的學生認為是中藥研發型人才,17.2%學生認為是銷售人才,三者占所有比例的79.3%。數據說明,學生認為的最急需的人才類型與理想的中藥學人才、學生自我定位的人才類型相一致。
3.4培養中醫藥兼通型人才必要性的調查情況
由于畢業班學生(四年級)認為目前最急需的是中醫藥兼通型人才,調研學校開展培養中醫藥兼通型人才的必要性,結果見表4。表4顯示,對大四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經過3年的專業學習后,82.4%的四年級學生認為有必要培養中醫藥兼通的中藥人才。
3.5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必要性調查
傳統文化貫穿于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針對低年級學生(包括1~3年級),調研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結果見表5。表5顯示,調查1~3年級各專業學生,各年級學生中超過90%的人認為需要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其中一年級為94.50%、二年級93.69%、三年級96.61%,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增長的趨勢。各年級之間的數據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6各年級學生喜歡學習的中醫藥傳統文化課程分布情況
由于大多數學生認為需要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進一步調查學生對哪些中醫藥傳統文化知識感興趣,結果見表6。表6顯示,調查各年級學生平時喜愛的中醫藥傳統文化課程,發現20%以上學生認為比較喜歡學習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傷寒論、周易、中醫與傳統文化、醫古文等課程。
4結論與建議
國務院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首次提出增設“藥事服務費”,要求“逐步取消藥品加成,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是因為醫院管理的發展,對用藥安全給予高度重視而提出的一個費用支出。藥事服務職能的強化,給醫院藥學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專業要求。藥師不僅需要熟悉藥物研發、配制和調劑,還要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心理溝通技巧,以便能更好地向醫師、護師和廣大患者提供藥事服務[3]。藥事服務將使藥師的專業作用愈加顯著,藥學人員不再只是簡單的發藥者,而是合理用藥的指導者。因此,新醫改政策的出臺,呼喚藥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社會需要大量的復合型藥學人才。中醫藥學科的突出特點是中醫理論和中藥應用水乳交融,醫藥結合、互為一體。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需要做到醫藥兼通。“醫藥兼通”是優秀中醫藥人才具有的傳統特色,歷史上著名的孫思邈、李時珍皆是既精岐黃醫術、又熟諳本草藥性的“醫藥兼通”大家,當代名賢顏正華、金世元亦是勤求醫理、精研藥學的“國醫名師”。通過本次研究,表1-4顯示,無論是間接地從本校學生的自我定位、理想的中藥人才、學生對目前急需中藥人才類型,還是直接從“醫藥兼通”的中藥人才培養必要性調查均說明現在需要培養“醫藥兼通”的中藥人才。此外,表1、2顯示,學生認為目前最急需的人才類型與理想的中藥學人才、學生自我定位的人才類型相一致,充分肯定了培養中醫藥兼通型中藥人才的必要性。因此,本次研究從學生角度充分了解了“醫藥兼通”的中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醫藥兼通”的中藥學復合型創新人才屬于藥師系列,其就業重點是藥學服務、圍繞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展開工作[4]。“醫藥兼通”的中藥學復合型創新人才需要三方面的知識結構,包括牢固的中藥學專業技能、堅實的中醫學基礎理論以及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中醫藥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發展規律,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水乳交融[5]。傳統文化貫穿于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如影隨形、不可分割,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形態相為連通,共成一體,中國傳統的哲學、天文、地理、歷法、數學、化學,以及詩歌、辭賦、繪畫、雕塑、音樂等,與中醫藥學一起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殿堂[6]。針對傳統文化在中醫藥大學生專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本次研究,表5、6顯示,需重視前期的中醫藥文化培養,在本科教育前期增設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如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傷寒論、周易、中醫與傳統文化、醫古文、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等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中醫藥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