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教學心得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轉眼,已經工作一年多了,筆者在中藥學教學工作中有一些粗淺體會。講完一節課很容易,但是想要把一堂課講得精彩、出眾并非易事。筆者僅就自身經歷談幾點教學體會。
1導課新穎
導課即在教學中,通過一定方法引導進入新課,也有的稱為開講。導課雖然在一堂課中只占很少的時間,但是它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導課的方法,是每個教師值得重視的首要問題。筆者初出茅廬,經驗淺薄,認為能夠講明白每一位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就足矣,忽視導課的重要性。其實,中藥學這門課的知識性強,略顯枯燥,沒有新鮮的導課,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紀律令人失望。任憑自己如何講解麻黃的辛溫,如何發汗解表,都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種不理想的教學效果歸咎于導課準備不充分。經過對導課深思熟慮的準備,收效能事半功倍。記得一次講活血化瘀藥中的紅花時,我事先做足了準備工作。導課環節我想了很久,為了不與別人雷同又具新意,特意學習了南唐時期李中的《紅花》這首詩,以便引入我要講的中藥紅花。“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染出輕羅莫相貴,古人崇儉戒奢華。”在幻燈片打出詩句的同時,放映出紅花的原植物及飲片。詩詞本身借紅花反應古人不刻意追求奢華的勤儉品質,讓學生了解紅花的文學價值;旁邊的圖片讓學生了解紅花的樣子,有一個感性認識,為下面的授課做好鋪墊,一舉兩得。簡單的導課,僅僅一兩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教師身上。導課方面的設計新穎對于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的作用不言而喻。
2把握節奏
通過精心的備課,教師多數能夠熟練地把每節課的內容“背出來”。展示給學生自己對教材和所學內容的高度熟識,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師者風范。然而,熟練地講,而沒有節奏,這堂課仍然失敗。有學生曾跟我說,老師“您上課時我不知哪兒是重點,說話太快了”。這是語言沒有節奏感。一堂課語速超快,學生無法跟隨,給人“滔滔不絕”之感,效果卻令人不敢恭維;一堂課都是同一個語調,同學聽不出抑揚頓挫,當然找不到重點在哪。教師講課的語言節奏,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巧妙地控制和調節,使之快慢得當,高低適宜,達到師生的雙邊活動自然、和諧的目的。除了語言節奏外,還應當把握內容節奏。所謂內容節奏,主要強調了重點內容詳細,相似內容抓共性,詳略有序。在講解發散風寒藥過程中,先介紹了麻黃、桂枝這些有辛溫之性,能發散在表的風寒邪氣,治療風寒表證;同一節中蒼耳子同樣辛溫,所治之證與麻桂類似,一語帶過,然其善于通竅,可療鼻淵,同中求異。這樣既能在比較中教會學生知識,同時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做到了真正把握教學內容節奏。有位學者說得好“哪里沒有節奏,哪里就沒有教學”,可見節奏對于教學何其重要。
3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筆者認為聰明的教師都不應當孤立地運用單一教學法,那樣收效甚微,應當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法。有一種教學法叫做直觀教學法,它是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的,他認為“假如一件東西能夠同時在幾種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和幾種感官接觸[1]。”這種方法是最為直接、有效的記憶方法,教師應當教會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記憶重要知識。利用中藥飲片標本、多媒體、圖片以及身邊的日常生活資源,使學生在上課時對中藥在視覺、觸覺、嗅覺、聽覺上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這種教學手段是生動而容易被學生接受的。中藥飲片標本應當進入課堂,在講授單味藥內容時,讓學生結合手中的飲片,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有利于增強本門課程的趣味性。比如,在講授麝香時,可以將其拿入課堂,讓大家看到、聞到。為什么要把它裝在密封的瓶子里,因為其辛香走竄、易揮發。這樣大家才更深的理解這個藥,興趣也上來了。
其次,發現教學法又稱假設教學法,是學生利用書籍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在老師的提示和指引下進行探究和思考,從而自己得到或發現有關原理或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南瓜子應該冷開水沖服,同學們發現這個問題,覺得很奇怪,跟別的藥不一樣,為什么?老師可以布置為作業,回去查資料。查完后,大家討論,老師給出自己想法,同學們也有自己的見解,最后看哪個是正確的。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只是適當地給予啟發引導,最后對于結論給予總結。并且引導學生延伸問題,使其在課后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教學中“一言堂”的弊端,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產生興趣,祛除中藥課的枯燥乏味。除以上教學法外,還包括講授法、陶冶法、討論法等等,都可以在教學中綜合運用。筆者感到講好一堂課不光要有充分的備課,那僅是第一步。從走進教室的一剎那,為學生帶去自己的笑容與自信成為上課的良好開端;熟練而充實的講課內容;良好的授課節奏;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把更好的教育奉獻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