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四妙丸在皮科學中的價值體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過敏性紫癜
患者女,29歲,2011年8月初診。下肢起疹2個月,無癢痛。患者2個月前雙小腿起紅斑,壓之不退色,于某西醫院就診,診斷為“過敏性紫癜”,口服抗組胺藥、維生素C治療,皮疹無明顯消退,反復發作。皮損表現為雙小腿暗紅色斑點、斑片,壓之不退色,伴有身熱、口干,偶有關節疼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尿常規:陰性。血常規:陰性。診斷為:過敏性紫癜,辨證為濕熱下注,瘀毒傷絡,治療以四妙丸加味:蒼術10g、黃柏10g、薏苡仁30g、牛膝10g、銀花炭20g、板藍根20g、茅根20g、絡石藤10g。水煎服。服藥1周,皮損數量減少,顏色變暗。以上方加減連服3周,皮損消退,隨訪3個月未復發。
按:過敏性紫癜屬中醫“葡萄疫”范疇,如《外科正宗》記載“:葡萄疫,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于肌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過敏性紫癜的發病部位尤以小腿多見,《醫方考》曰:“下焦之病,責于濕熱。”故結合舌脈及癥狀,此患者辨證為濕熱下注,丹溪云:“血受濕熱,久必凝濁。”患者濕熱蘊久,發為瘀毒,損傷脈絡,血不歸經,溢于脈外。故治療以四妙丸加味,清熱利濕,解毒通絡。方中蒼術、黃柏清熱燥濕、利下焦濕熱,薏苡仁健脾利濕,銀花炭、板藍根清熱解毒,茅根涼血清熱,牛膝、絡石藤強筋骨、通絡止痛。以四妙丸加味治療過敏性紫癜濕熱證,方證相符,療效確實。
丹毒
患者男,47歲,于2011年2月初診。左小腿起紅斑、疼痛3d。患者有足癬病史10年,3d前突發左小腿紅斑,紅腫疼痛,皮損表現為略高出皮面的鮮紅色水腫性斑片,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增高。伴有心煩、口渴,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膩,脈滑。診斷為丹毒,辨證為濕熱內蘊,郁久化熱。治療以四妙丸加味:蒼術10g、黃柏10g、薏苡仁30g、牛膝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板藍根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水煎服,外用化毒散膏2次/d,中藥清熱消腫洗劑冷濕敷1次/d,治療1周后,皮膚紅腫消退,疼痛消失,皮損痊愈。
按:丹毒在祖國醫學文獻中有詳細記載,并以發病部位不同而分為多種。如《諸病源候論》記載:“丹者,人身體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狀,故謂之丹,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趙炳南老先生將發于兩腿的丹毒稱為“腿游風”,發于脛踝者稱為“流火”。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濕熱化火而致,尤其發于下肢者,往往由濕熱下注,蘊久化熱,熱毒郁結,郁蒸血分而發本病。此患者小腿丹毒,病發下肢,辨證為濕熱下注,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故治療以四妙丸加味,方中蒼術、黃柏清熱燥濕、利下焦濕熱,薏苡仁健脾利濕,野菊花、蒲公英、板藍根清熱解毒,牡丹皮、赤芍涼血清熱,牛膝引熱下行。方證相符,療效顯著。
討論
濕熱證在皮膚科疾病辨證中非常常見,濕熱證在皮膚可有水皰、糜爛、丘疹、鱗屑、痂皮等多種表現,濕熱下注往往病發下肢,濕熱證患者往往合并脘腹痞滿,四肢沉重,心煩、口渴,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治療以清熱除濕為法。四妙丸是治療下焦濕熱的代表方劑,在臨床應用本方,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只要辨證準確,對證治療,均可收到滿意效果。四妙丸方中黃柏,苦寒沉降,直折下焦濕熱毒邪,能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為治三陰濕熱之專藥;蒼術清熱燥濕;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能祛濕而不傷陰,清熱而不傷陽;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藥、引熱、引血下行,同時又能利濕通淋,其導熱下行,消足膝紅腫,對于下焦病證濕熱痹癥尤為適宜,前人有“無牛膝不過膝”之說。諸藥合用,共湊清利下焦濕熱之功。在皮膚科應用中,只要抓住“下焦濕熱”這一辨證要點,使用四妙丸加減治療往往能收到良好療效。
同時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四妙丸中的黃柏有消炎、抗菌、改善微循環作用。黃柏在體內的抗菌作用比試管內抗菌作用強,這說明黃柏有加強機體防御機能的作用,黃柏可使炎癥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炎癥充血和滲出,有收斂消炎之效。黃柏在發揮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時尚可促進血管新生,消除炎癥水腫,改善創面微循環,促進肉芽生長和加速傷口愈合。
作者:曹為單位:北京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