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楊樹造林技術及食葉害蟲的防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楊樹是我國分布范圍最廣的重要樹種之一,是主要的造林樹種,這是因為它可迅速成林,可以被應用于工農業材林、生態防護林或三北防護林等等領域。本文簡要論述了當前楊樹造林的基本技術,并對它的食葉害蟲防治策略進行了簡要研究。
關鍵詞:楊樹造林技術;食葉害蟲;防治策略
1楊樹造林的基礎技術分析
1.1造林選地
楊樹造林選地是初期關鍵,它的立地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造林生態效果,所以一般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土壤厚度、質地與肥力、結構、地下水位均符合要求的地塊,一定要做好前期立地勘察工作。具體來講,對于豐產楊樹林的立地土壤要求為可溶鹽含量要在0.1%~0.2%以上,且地下水位應該控制在1.5~3m左右。由于楊樹本身屬于喜濕樹種,所以針對它的造林選地絕對不能為丘陵或坡地,應該選擇土壤質地為砂壤或輕砂壤,且砂土有機質在1%~1.5%的平原上,并結合農林間作來進行栽培種植。
1.2常規化造林
楊樹造林的方法有很多,但簡單的單一常規造林可能無法滿足不同條件下的造林要求,對其成活率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應該基于“三大一深”原則來進行造林,即大穴、大苗和大株行距,做到深栽。一般來說植樹穴的規格大約控制在80cm×80cm×80cm,深栽80cm是保證楊樹苗木的干部能夠轉化為根,一定程度上增加根量,吸收更深層次的濕潤土壤養分和水分,這樣能有效提高自身抗旱能力與成活率。目前比較流行截根苗深栽,它就是將楊樹根部截下一段再深栽,這是利用了楊樹苗的不定根能力強、能與苗木浸入深層土壤直接吸收水分的特征優勢,也能有效提高苗木種植的成活率、生長量及抗旱能力。這種種植方法比較適合在河灘地或階地實施。例如在挖大穴過程中利用鋼釬打孔,先挖小穴倒水,讓土變軟,避免砂土出現下塌狀況,再挖大穴,保證整個施工過程安全推進[1]。
2食葉害蟲的有效防治技術研究
食葉害蟲多種多樣,目前比較常見的像楊扇舟蛾、楊小舟蛾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食葉害蟲。在楊樹造林過程中應該充分調查、監測蟲情,例如定點觀察、隨機調查等各種技術相互結合,對1~5a樹齡的楊樹進行重點照顧,不間斷觀察它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并實現測報信息的準確,做到防治指導工作的科學合理。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有效的楊樹食葉害蟲防治方法。
2.1打孔注藥防治技術
采用打孔注藥機可以在距離地面15~50cm的樹干位置,以45°角度向下傾斜打注藥孔(孔深為3~5cm),然后注入藥液。一般來說,如果按照原藥液計算,楊樹的干徑位置10~14cm要注射4~6mL藥液,可采用的藥物主要是乙酰甲胺磷或氧化樂果,一般合理的注射防治期間大約在幼蟲3齡期前后。
2.2噴煙防蟲技術
如果楊樹造林中片林的郁閉度大于0.50,就可以采用煙劑進行噴霧防治食葉害蟲,再配合噴施具有觸殺性、熏蒸性的乳油油劑效果更佳。一般煙劑防蟲要保證每667m2用量在1kg以上,噴施時間要選擇在早晨或傍晚等有微風吹過的時段,做到噴施煙霧均勻分散,殺蟲效率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大概能達到80%以上。就目前來看,噴煙防治絕對是片林防治食葉害蟲的最理想手段。
2.3綜合治理防控技術
由于食葉害蟲的蟲口密度是小于楊樹造林經濟閾值的,所以可以采用基于營林措施為主、局部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治理防控技術,其中還要配合人工與生物防治,實現純林改造。當然,也可以采用混交林造林方式,例如楊樹配合槐樹、或者楊樹配合桐樹,通過混交來培養抗蟲樹種,目前推廣比較多的像抗蟲楊12號技術與這種典型的混交抗蟲樹種。而在混交林造林過程中,還需要配合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等等來誘殺食葉害蟲成蟲,這樣能夠達到降低蟲口密度,維持食葉害蟲種群動態平衡的防蟲效果。如果蟲口密度大于楊樹造林的經濟閾值,則要考慮變換控制方式,可采用化學控制來快速降低楊樹食葉害蟲的蟲口密度,實現對楊樹食葉害蟲種群平衡的有效調整,總體來講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生物與人工技術手段配合防治食葉害蟲,例如根基注射、地面噴霧、樹干涂環等等都能達到迅速控制蟲災的效果,做到對林間天敵的有效保護,實現防蟲點面結合,滿足全面控制目的。
3結語
要結合楊樹適應性強、早期速生、分布廣泛、種類豐富且易于雜交的基本特征,引入各種綜合防治技術,并實現大面積廣泛推廣,保證楊樹造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翟寶黔.許昌市楊樹食葉害蟲現狀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2):28-29.
作者:邢懷成;何秀梅;劉彬 單位:河南省鄲城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