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的方式,以此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術后焦慮發生率及其對本院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行手術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手術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下降,并且觀察組患者SAS評分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焦慮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后患者采用優質護理能夠真正有效的改善其在治療當中所迸發的負面情緒,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促使患者依從性變得更為良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優質護理;臨床效果
手術室是患者獲得及時治療和搶救的重要場所,而在手術運行當中,相應的護理工作極為重要。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手術室所開展護理工作水平的高度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影響[1]。特別是近幾年有學者研究發現,在手術室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采用優質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手術的效果及其術后生活質量、情緒狀態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等,對于患者的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院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就診的20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就診的20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8.0±9.0)歲。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17~77歲,平均年齡(49.0±9.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治療方式,即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術中配合、病情觀察和術后患者送返等多個步驟。
1.2.2觀察組在本院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的方式,具體需要進行以下步驟。
1.2.2.1術前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應當以親和的態度為患者們詳細介紹整個手術過程,以此來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同時做好手術室患者的維持和手術前的準備工作,讓患者處在安全的狀態當中[2]。整個過程要求護理人員應當積極的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并且應當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良好的掌握,以此引導患者對手術有正確的認識,對于患者所提出的問題應當及時給予回答。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和以往的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以此對患者相應的檢查指標加以確認,對患者身體的腎臟和心肺等狀況做到清晰的把握。還要做好患者術前評估工作,以此制定出真正適合的手術護理措施。
1.2.2.2術中護理將患者送至手術室后,應盡可能的保持手術室內的安靜環境,同時需將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好,促使患者在適宜的環境下開展手術。護理人員強化與患者的溝通,詳細的告知患者應當在手術中注意的事項,緩解其不良情緒。在手術過程中,當患者進行術前靜脈滴注時,相關護理人員應當保證能夠迅速有效解除患者的不適感。術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多項生命體征,并且做好術中意外事件的應對策略。
1.2.2.3術后護理在手術結束后,相關護理人員應當及時的將患者的血跡擦干,同時為患者蓋好被單后,及時將其送至病房。患者清醒后,相關護理人員應當叮囑盡可能的臥床休息,等患者病情緩解之后,需要按照手術護理計劃進行隨訪,并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
1.3觀察指標采用SAS評分觀察并記錄患者手術前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焦慮癥狀的發生率等。
1.4統計學反復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評分比較行手術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的下降,對照組患者評分為(53.2±5.1)分,觀察組為(48.9±5.6)分,觀察組患者SAS評分的下降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焦慮癥發生率比較術后觀察組患者焦慮發生率為10.0%(10例)低于對照組的40.0%(4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是治療患者疾病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手術的治療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病灶,促使患者身體康復速度加快,因此在手術室當中的護理工作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以往傳統的手術室護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難以再次提升護理對治療的效果[3]。而采用優質護理則能夠起到良好效果,本組研究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就診的20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將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結果表明:行手術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相對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手術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產生明顯的下降,并且觀察組患者SAS評分的下降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術后患者采用優質護理能夠真正有效的改善其在治療當中所迸發的負面情緒,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促使患者依從性變得更為良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金雁,梁愛群,徐曙光,等.優質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當代醫學,2015(3):115-116.
[2]彭梅玲,曾慧玲.優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7):3640-3641.
[3]裴穎.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和臨床效果.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56-357.
作者:衣娜 單位: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