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遠程醫學創建思路范文

遠程醫學創建思路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程醫學創建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遠程醫學創建思路

1國外遠程醫學的發展概況

遠程醫學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50年代末,醫學發展趨于專門化和技術化,衛生資源相對集中在城市,影響了衛生服務潛力的充分發揮。為尋找解決辦法,美國學者(如Bird,1971;Bushshur,1975等)對利用電信技術聯系身處異地的醫護人員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Telemedicine”(遠程醫學)的概念,最初的定義是指醫學保健專業人員利用電信技術,進行通訊交流,以提高醫學保健服務的普及性。

1.1早期的遠程醫學活動(第一代遠程醫學)早期的遠程醫學活動中,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充當了重要角色。60年代初,人類開始了太空飛行,為調查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的健康及生理指標,NASA提供技術和資金在亞利桑那州建立遠程醫學試驗臺,為太空中的宇航員以及亞利桑那州Papago印第安人居住區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其通信手段為衛星和微波技術,傳遞信息已包括心電圖和X光片。1964年,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提供48萬美元支持Nebraska心理研究所和112英里外一家州立精神病醫院之間通過雙向閉路微波電視進行遠程心理咨詢。1967年麻省總醫院與波士頓Logan國際機場醫學中心通過雙向視聽系統為機場的工作人員及乘客提供醫療服務。阿拉斯加州遠離美國本土,地廣人稀,許多地區沒有醫生,為提高州內醫療服務水平,1972年~1975年該州利用空中AST-1衛星,使州內其他地區通過衛星地面接收裝置,直接獲得州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參與了這項工作的斯坦福大學通訊研究所,認為衛星系統可為處于任何地域的人群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其他早期遠程醫學活動還有1974年NASA與休斯頓SCI系統的視頻遠程會診試驗等。早期遠程醫學活動并非美國獨有,1977年加拿大太空計劃包括通過Newfoundland紀念大學實施遠程教育和醫療、1984年澳大利亞實施過“西北遠程醫學計劃”等。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遠程醫學活動被美國視為“第一代”遠程醫學,這時期遠程醫學的進步是緩慢而又有限的。從主觀上講,遠程醫學沒有得到政府及社會的充分認識和支持,沒有及時地推廣;客觀上講,當時信息高速公路正處于新生階段,信息傳送量極為有限,遠程醫學受到了通信條件的制約。

1.2現代遠程醫學活動(第二代遠程醫學)至80年代后期,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大批有價值的項目相繼啟動,它們代表了第二代遠程醫學,其聲勢和影響遠遠超過了第一代。從Medline中所收錄的文獻數量看,1988年~1997年10年間遠程醫學方面的文獻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在遠程醫學系統的實施過程中,美國和西歐國家發展速度最快,聯系方式多通過衛星和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它們在遠程咨詢、遠程會診、醫學圖像的遠距離傳輸、遠程會議和軍事醫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1.2.1現代遠程醫學在美國1988年美國提出遠程醫學系統作為一個開放的分布式系統的新概念。即從廣義講,遠程醫學包括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雙向視聽通信、計算機以及遙控技術,向遠方病人傳送醫學服務或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美國學者還對遠程醫學與遠程醫學系統的概念作了區分,一個遠程醫學系統是指一個整體,它通過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給特定人群提供可理解的醫學服務。這一系統包括遠程診斷、信息服務、遠程教育等多種功能,它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基礎,針對醫學資料(包括數據、文本、圖片和聲像資料)的多媒體特性進行遠距離視頻、音頻信息傳輸、存儲、查詢比較及顯示。

喬治亞州教育醫學系統(GSAMS)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遠程教育和醫學網絡。這個網絡可進行有線、無線和衛星通信。遠程醫學網是其中的一部分。喬治亞醫學院(MCG)遠程醫學中心于1991年成立,至1995年全州遠程醫學系統已包括2個三級醫學中心(喬治亞醫學院和Emory大學)、9個綜合性二級醫學中心和41個遠端站點,州內鄉村醫院、診所和大的醫學中心聯系起來,使病人不必遠離家鄉,只要通過雙向交互式聲像通道,就可接受專門治療。

美國的遠程醫學雖然起步早,但其司法制度卻阻礙了遠程醫學的全面開展。所謂遠程僅限于某一州內,因為美國要求行醫必須取得所在州的行醫執照,跨州行醫涉及到法律問題。德克薩斯州的跨州遠程醫學活動就曾在美國國內引起爭議。而對于軍隊,這種情況就不存在。另外,美軍駐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和平時期軍人患病常常需要使用直升機后送,運送代價極其昂貴,且很多病例根本沒有后送必要。美軍認為軍隊的特殊環境特別適宜開展遠程醫學,因為軍隊遠離社區,常常需要快速的醫學救護,軍隊內部有嚴格的組織,且不受州際法律的限制。1991年美軍率先在海灣戰爭中成功地實施了遠程醫學,由于美軍戰場傷亡不大,遠程醫學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1992年美軍在美軍醫科大學召開了第七屆軍事醫學會議,會議深入討論了現代軍事醫學所面臨的問題,特別討論了遠程醫學在現代軍事醫學中的作用。

1993年2月索馬里維和行動中,美軍對全球范圍內遠程醫學活動進行了嘗試,初步確定了前線部隊遠程醫學系統基本組成,即包括空中衛星、一臺高分辨力數字相機、一臺便攜電腦及附加軟件、可移動的全球衛星接收裝置。整個維和行動中,美軍共向后方傳送了74份病例、248份醫學圖像,其中多數資料具有診斷意義,減少了不必要的后送,提高了衛勤保障能力。美軍還在波黑等軍事行動中成功實施了遠程醫療。多所美軍醫院參與了遠程醫療活動,如華特里德(WalterReed)陸軍醫學中心,從1993年2月到1996年2月3年間,共進行了240例海外遠程會診,范圍包括:索馬里、克羅地亞、波黑、德國、海地、象牙海岸、埃及、巴拿馬、科威特、意大利、肯尼亞、維京島。為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的目標,1994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了遠程醫學試驗臺(DoDTelemedicineTestbed),啟動了多種遠程醫學項目,其目標是實現數字化技術在醫學中應用,將遠程醫學納入軍隊醫學服務系統(MHSS),此外根據工作需要,還成立了醫學管理技術辦公室(MATMO)負責具體實施。

1.2.2遠程醫學在其他國家在歐洲,歐盟組織了3個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10個大公司、20個病理學實驗室和120個終端用戶參加的大規模遠程醫療系統推廣實驗,推動了遠程醫學的普及。澳大利亞、南非、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遠程醫學活動。1988年12月前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發生強烈地震,在美蘇太空生理聯合工作組的支持下,美國國家宇航局首次進行了國際間遠程醫療,使亞美尼亞的一家醫院與美國四家醫院聯通會診,不久這套系統在俄羅斯Ufa的一次火車事故再次得到應用。這表明:遠程醫學能夠跨越國際間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經濟的界限。

2我國遠程醫學發展現狀

廣州遠洋航運公司自1986年對遠洋貨輪船員急癥進行電報跨海會診,有人認為這是我國最早的遠程醫學活動。由于無線電電報、電話會診與書面會診實際效果類似,且應用范圍局限,診斷可信度差,因此這兩種方式不在本文遠程醫學討論范圍中。伴隨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現代意義的遠程醫學活動于80年代,1988年解放軍總醫院通過衛星與德國一家醫院進行了神經外科遠程病例討論,類似活動國內其他單位可能也有過,但未見報道,也許是認識上的原因,遠程醫學的概念當時還沒有為廣大衛生工作者接受。1995年3月,山東姑娘楊曉霞因手臂不明原因地腐爛,來北京求醫,會診醫生一籌莫展,通過Internet向國際社會求援,很快200余條信息從世界各地傳回北京,病因被確診為一種噬肌肉的病菌,有效地縮短了病程。同年4月10日,一封緊急求助(SOS)的電子郵件通過Internet從北京大學發往全球,希望挽救一位患有非常嚴重而又不明病因的年青女大學生的生命。

10日內,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E-mail近1000封,相當多的意見認為是重金屬中毒,并為以后臨床檢驗所證實(鉈中毒)。這兩例遠程會診,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并使更多的中國人從此認識了Internet和遠程醫療。我國的遠程醫學活動起步晚,發展卻極為迅速。各單位在建立計算機網絡等大量前期工作后,在此基礎上相繼開展了應用服務,并逐步建立了開放的分布式遠程醫學系統。截止到1997年底,我國已展開工作的遠程會診中心在10家以上,一些著名的醫學院校、醫院甚至個別邊遠小醫院已相繼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遠程醫學工作。上海醫科大學“遠程醫學系統”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交通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聯合開發研制,1995年建成使用。該系統依托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范圍涉及上海地區,是國內較早實現的遠程醫學系統。1994年在國家衛生部領導下,國家衛生信息網絡(又名金衛工程)由金衛網絡工程公司投入建設,該網絡可傳輸數據、語音、圖像,計劃覆蓋全國醫院及醫療機構。該網絡的建成除為各醫學單位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病案管理、收費系統、藥品管理系統等外,還將為各個醫學機構提供一條平坦、寬闊的信息高速公路,可在網上開展遠程醫學、教學、國際學術交流、信息服務等。金衛工程通過3年多的努力,已取得北京—大連—廣州衛生專網開通試驗的成功,1997年5月首批連接了國內20多家重點醫院。

其主要采用衛星專用通訊網(VSAT)和國家公用數據通訊網(CHINADDN)兩種通信信道,通信代價較為昂貴。1995年底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提出了軍隊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三大工程”,并分別被列為國家“金衛工程”軍字1、2、3號,其中軍字2號工程即為建設全軍醫藥衛生信息網絡和遠程醫療會診。“三大工程”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力推動了軍隊衛生工作的現代化進程。1995年底北京國防科工委514醫院利用衛星系統與美國開通的跨越太平洋的脊柱外科遠程病例討論;1996年5月解放軍總醫院通過電子郵件方式與濟南軍區150醫院進行了遠程醫療會診,并于1997年8月正式成立了“遠程醫學中心”,開展了以電子郵件、可視電話、ISDN為主要技術手段的各種形式的遠程醫學活動;1996年8月南京軍區成立了“遠程醫學會診中心”,經過1年多的努力,現已建成1個中心、4個工作站、30多個會診終端。他們認為電話線方式是現階段我國遠程醫學用戶的首選方式,在電話線傳輸中,首選ISDN。如對方不具備IS-DN條件,則采用走公共電話網模擬信號的可視電話方式。

3遠程醫學發展展望

3.1通信技術不斷改進,出現新的通信手段,使遠程醫學工作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3.2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3.3開放的分布式遠程醫學系統不斷向兩個方向擴展,即宏觀上,遠程醫學跨越國界和時空,國際間遠程醫學系統達到實用程度,形成基于Internet、電子商務、移動通信技術的全球醫療保健網絡;從微觀上,遠程醫學系統將滲透到家庭,使病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得到所需要的醫療服務。

3.4不同地域的醫療資源通過Internet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組成網上“虛擬醫院”,使醫療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預言:“未來醫療活動中,醫生將面對計算機,根據屏幕顯示的從遠方傳來的病人的各種信息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這種局面正在到來。預計遠程醫學將在今后不太長時間里,取得更大的進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女娃开嫩苞经历小说| 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久悠悠色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2020欧美极品hd18| 大美香蕉伊在看欧美|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 国产高清在线看| 天天成人综合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 青楼18春一级毛片|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爽新片xxxxxxx|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真实乱对白| av网站免费线看|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高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xxxxx性bbbbb欧美| 干妞网在线观看| 两腿之间的私密图片|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77777|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日韩在线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