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理學》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針對藥理學課程教學的特點和目前教學方法的不足,探索整體教學設計方案和方法。內容包括課程介紹、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學情分析與教學方法手段、考核方案。
【關鍵詞】
藥理學;教學設計;臨床醫學
1課程介紹
《藥理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它是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間相互作用及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藥學與醫學之間的一門雙重橋梁學科。先修課程是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等醫學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臨床所必需的藥理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以后學習相關崗位知識和技能、增強繼續學習崗位知識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本課程開設在第三學期,共64學時。
2課程目標
《藥理學》課程目標圍繞職業能力中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實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知識目標:學會運用藥理學總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指導各論的學習,并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經典治療藥物的藥理學規律。能熟練說出臨床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常見和嚴重不良反應、禁忌證,并能在臨床工作中應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在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中分析、解決常用的藥物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技能目標:具備從事臨床合理用藥的職業能力;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分析、判斷、創造的能力;具備運用有關理論知識解決臨床用藥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自主學習,獨立承擔工作任務的能力。素質目標:養成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遵守紀律的良好職業習慣,以及具備團隊工作、組織協調、溝通交流、勇于擔責等能力。
3教學內容
依據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藥理學》課程標準確立以下教學內容:項目一、藥理學基本理論和概念;項目二、外周神經系統藥物;項目三、中樞神經系統藥物;項目四、心血管系統藥物;項目五、利尿藥與脫水藥;項目六、消化系統藥物;項目七、呼吸系統藥物;項目八、內分泌系統藥物;項目九、抗微生物藥物。
4學情分析與教學方法手段
4.1學情分析教學對象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生學習態度較好,學習過正常人體結構、正常人體機能、異常人體結構、文科理科生兼有,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一般,自學能力相對欠缺。
4.2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以基層醫生主要工作任務為導向,引入國際上具有較高評價的TBL和PBL教學法理念。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及術語的講授,以教師闡述為主、注重學生識記考察。各論藥物結合臨床案例分析來講授。采用理實一體、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鞏固基本理論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于社會熱點知識、直接指導臨床工作的知識,采用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對于較為系統的知識采用總結式教學法,要求同學認真完成總結報告。
5考核方案
教學評價和考核中貫徹能力本為的理念。變單向教學評價為多元評價,將靜態教學評價變為動態評價;變學生被動應對考試為主動參與考核,將結果式考核變為分階段分層次的過程考核。在設計教學考核方式時,不再簡單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和單一的期末考試等做法,推行教學評價、考核的多元性,通過產品考評、過程考評、報告考評、知識考評等,逐步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價。要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本課程按百分制進行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形成性評價占40%,終結性評價占60%。
6結語
通過對藥理學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師生互動增多,教師從傳統的主導作用轉變為引導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知識掌握更加牢固,運用更加靈活,學生主動聯系臨床實際問題及創新思維越加活躍,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都有所提高[1]。可見,這種設計更加有利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坡,歐陽一辛,周坤等.中毒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醫學,2008.
作者:劉丹 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