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力衰竭醫院感染病原學特點及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及病原學特點。方法選擇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2010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觀察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影響因素。結果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有30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9.62%,其中以呼吸系統感染為主,其次為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30例醫院感染患者經分泌物或者血培養共檢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9株占53.70%。患者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COPD、發生過誤吸、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1周、長期臥床、有吸煙史是導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了解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病原學特點,針對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給予合理的干預措施,有利于降低醫院感染率。
關鍵詞:冠心病;心衰;醫院感染;影響因素;病原學特點
心臟病是我國中老年人群常見的疾病之一,以冠心病及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最為常見。在美國,有520萬成人同時患有冠心病及心衰。心衰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升高,在20~39歲,心衰的患病率不足1%,病因多以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當年齡超過70歲時,心衰患病率則接近12%,而病因以冠心病居多[1-3]。冠心病是心衰發生的主要病因,臨床上冠心病合并心衰者較為多見,臨床上表現為胸悶、胸痛、下肢水腫、運動耐量降低等。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臨床癥狀常反復,即使堅持每日服藥,但是年住院率仍較高[4-6]。相關文獻報道[7-8],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住院感染率較高,這與患者大多臥床、肺淤血、高齡免疫力低有著密切的關系。醫院感染不僅是病原菌的侵入引起局部感染,也會引發機體的炎癥免疫反應,可能加重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情,影響患者的預后。故臨床上合理的預測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早期識別感染的常見病原菌、提高抗感染的治療效能是加速康復進程的有效措施。故醫院選擇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病原學特點及預防對策。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2010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滿足《Braunwald心臟病學》[9]中冠心病及心衰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心衰癥狀較重,射血分數低,預計生存期短于6個月。(2)合并腫瘤、結締組織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醫院感染的診斷主要依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的標準進行判斷[10];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1.2方法收集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臨床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構成、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高血壓、是否發生過誤吸、是否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是否長期臥床、是否有吸煙史等情況,目標性監測住院期間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對感染患者病原學特點進行分析。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單因素分析中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則納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醫院感染情況
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有30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9.6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統為主,其次為泌尿道感染,見表1。
2.2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30例醫院感染患者經分泌物或血培養共發現病原菌5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9株,占53.70%,革蘭陽性菌13株占24.08%,真菌12株,占22.22%,見表2。2.3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患者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COPD、發生過誤吸、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1周、長期臥床、有吸煙史是導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2.4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患者的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COPD、發生過誤吸、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1周、長期臥床、有吸煙史是導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3討論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后,若未能及時控制感染,將會加大治療原發病的難度[6]。在我國約11.6%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常常合并醫院感染[7-8]。本研究中,312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共有30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9.62%,其中以呼吸系統為主,其次為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口腔感染,這與相關研究較為一致[11-12]。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多見,主要因心功能較差,導致雙肺淤血,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血管充血水腫而干擾周圍氣道功能,易發生肺部感染[13-14]。冠心病合并心衰發生醫院感染患者經分泌物或者血培養共發現病原菌5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感染占53.70%,革蘭陽性菌及真菌分別占24.08%、22.22%。在用藥時,可以選擇敏感性較好的藥物,如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等,而盡量減少氨芐西林、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耐藥性較高的藥物,研究還發現真菌占比較高,這與大量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有關,導致菌群失調。因此臨床治療應針對病原菌特點,結合藥敏試驗結果,提高抗菌藥物的精準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患者的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COPD、發生過誤吸、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1周、長期臥床、有吸煙史是導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如下:(1)年齡≥60歲、住院時間≥1周:高齡及較長的住院時間是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預測因素,具備以上兩種影響因素的患者,免疫力常較低、交叉感染機會較多,對于此類患者需要提高預防感染的重視程度,提高無菌觀念,適當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減少住院時間等[15-16]。(2)合并糖尿病或COPD:糖尿病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常見病因之一,而且高血糖的刺激會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而合并COPD時,氣道黏膜因為長期炎癥的破壞,使得病原菌更加容易侵襲患者,導致感染。故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水平,一方面提高冠心病及心衰的預后,另一方面提高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對于COPD患者,需要添加抗菌藥物,加強住院期間預防感染的能力[17-18]。(3)發生過誤吸:很多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因病情較重,自主排痰能力顯著下降,容易發生誤吸的現象,使得胃腸道酸液侵襲氣道,使得細菌遷移至呼吸道,故應對患者告知誤吸發生的危險性,對需要吸痰的患者加強護理[19]。(4)有侵入性操作:在很多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常需要開通靜脈通道、留置PICC、留置尿管等,而在侵入性操作加強治療的同時,也常會加重機體黏膜、靜脈的損傷,會給病原菌沿導管侵入的機會[20-21]。(5)長期臥床:長期臥床的患者其咳嗽反射等會明顯減弱,并且降低肺活量水平,使得痰液不能排出,是發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故對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應鼓勵適當活動,而不是以絕對臥床靜養為主[22-23]。(6)有吸煙史: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發病病因,其不僅可以損傷冠脈的內皮結構,還會損傷氣道黏膜、降低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等。在機體出現免疫失調時,正是病原菌誘發醫院感染的時機,故對于過去大量吸煙或正在吸煙的患者,應正確引導對于戒煙認識的重要性,遠離吸煙環境[24]。綜上所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COPD、發生過誤吸、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1周、長期臥床、有吸煙史是導致其發生醫院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醫院感染常以革蘭陰性菌感染為主,且真菌所占比例不斷升高,針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疾病預后。
作者:黃英 周英艷 吳琴 陳小紫 肖愛芪 單位: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