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名老中醫內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試驗班采用傳統教學法與名老中醫學術病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授課,教學方式通過課題組人員認真討論,結合臨床實踐,選擇部分章節內容,引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講解名家醫案,學生參與討論、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教師啟發、總結鞏固所學知識。兩班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第二版《中醫內科學》作為授課教材。
1.2考試方法及教學效果評估①統一命題考試。在學期期末對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統一命題考試,統一閱卷。試題采取百分制,分為基礎知識考核(50分)、分析問題能力考核(30分)、解決問題能力考核(20分)三部分。②教學效果評估。對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班與名老中醫學術病案相結合教學方法授課的試驗班,組織問卷調查、座談會和個別訪談,并分析總結。
1.3統計方法應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總結研究結果。
1.4課程示例嚴桂珍教授擅長中醫藥治療外感風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癌、腸易激綜合征、膽囊炎、膽石癥等方面及疑難雜癥。在中醫內科學授課過程中,根據講授內容課堂上穿插講解嚴桂珍教授臨證治療上述疾病的典型病例,通過具體病例的處理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時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臨床意識,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對病例的選擇需慎重,既要體現其癥狀和體征具有典型性,又要保證與本次授課內容有相關性。我們在相關章節講授后,選擇典型病例進行分析,可以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發言,發言內容包括:歸納主訴、提出診斷、辨證分型并說出依據以及選方用藥是否對證、辨證用藥是否合理等,最后由教師點撥總結,并介紹嚴桂珍教授的診療過程,闡述其學術思想,鼓勵學生學習繼承中醫并有所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趣味中學會學習與思考,達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中醫內科學的辨證論治方法以及各病癥的重點難點內容的目的,真正建立臨床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臨床各學科及臨床實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結果
2.1兩組考核結果比較試驗班期末考試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班(P驥0.01);試驗班的解決問題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班(P驥0.01)。調查問卷有效回收率100%,試驗班滿意度為100%,對照班滿意度為66.7%。對筆試考核分析,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考試成績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且有顯著性差異(P驥0.01),說明傳統教學法與名老中醫學術病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同時提高了學習成績。從考核學生解決問題能力(20分)病案診斷辨證用藥綜合性試題答題情況來看,試驗班綜合性試題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試驗班的學生理論掌握嫻熟,臨床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班。
2.2調查問卷100%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法與名老中醫學術病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91.7%的學生認為此教學法能加強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解決和分析問題能力;91.7%的學生認為,此教學法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有利于更好地與臨床接軌。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認同傳統教學法與名老中醫學術病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3討論
傳統教學法是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參與,其教學程序與教材一致,屬于順向思維教學[1],較注重知識傳授。學生課前按其自覺性決定是否對授課內容進行準備,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傳授信息量大,知識系統性強,能彌補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這種灌注式教學模式的不足就是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和死板,易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忽視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約了學習過程中潛能的開發。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本科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重視學習內容的實踐性以及中醫理論的指導性。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2],在結合名老中醫病案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明顯感覺學生積極熱情,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發言踴躍。該模式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是中醫學的寶貴內容,隨著對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經驗傳承的日益重視,將名老中醫病案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尚遠離臨床實踐的理論學習階段,向其展示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相當有意義。通過名老中醫診療典型醫案的講解,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辨證能力和對案例的分析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臨床思維能力,進而達到更好掌握授課內容的教學目的,提高中醫內科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同時,在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的道路上,有利于加快年輕中醫人才培養的步伐,豐富中醫學的內容,推進中醫學學術發展,更好地為防病治病服務。因此,將名老中醫病案與《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緊密結合,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作者:盧峰聶達榮彭美玉王世聰嚴桂珍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病科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