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臨床教學中PBL與TSP的聯合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PBL教學法結合教師標準化病人(TSP)在呼吸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效果。方法:臨床本科生54人分為三組,分別為傳統教學組、PBL教學組、TSP結合PBL教學組,最后對教學效果進行量化考核。分析三組學生的各項評分,包括:病史采集、查體技能、病歷書寫、病例分析、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PBL教學組和TSP結合PBL教學組在病史采集、查體技能、病歷書寫、病例分析、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TSP結合PBL教學組在病史采集、查體技能、病例分析、滿意度上顯著高于PBL教學組(P<0.05)。結論:PBL聯合TSP教學效果滿意,能有效地提高臨床本科生呼吸內科見習教學水平。
【關鍵詞】PBL;TSP;呼吸內科
呼吸系統疾病是《內科學》中重點教學內容,臨床見習也是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我院全科醫學專業見習同學多,見習病種多,有時難以找到典型病例。此外,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很多患者不愿意配合,言語行為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醫患矛盾,這種環境下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就很有必要性。既往我院SP均選擇臨床醫學系高年級醫學生扮演,本研究引入具有教學和臨床經驗的教師擔當標準化病人(Teacherstandardizedpatient,TSP),以提高教學質量。pbl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我科將tsp和PBL教學法結合用于呼吸內科臨床見習教學,探索醫學見習教學的新模式,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分組情況:
2014級全科醫學本科醫學生共54人,隨機分為3組,每組18人。第一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先臨床授課,后見習同學入病房問診、查體,學生自行分組討論,進行病史總結、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等方面進行討論,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提出更正意見;第二組采用PBL的教學模式,在見習之前給出PBL教學病例,學生先分析病例、查閱資料、鍛煉臨床思維;見習當天同學入病房問診、查體,后集中討論,回答PBL病案的問題,最后老師歸納總結;第三組見習同學對TSP進行問診、查體,教師在提供病史的同時還參與指導、評價;其他同第二組。
1.2PBL的課程準備:
見習老師對PBL課程進行集體備課,以保證教學的內容和質量統一,病案設計難度循序漸進、問題承前啟后、理論聯系實際,主要解決臨床醫療中的實際問題。一共見習三次,見習病種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炎。
1.3TSP的訓練:
見習老師共有3名,通過學院教學三級準入,均具有碩士學歷。其中1名見習老師接受醫院專家組織的呼吸內科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并取得合格證。
2.教學效果評價
3次見習結束后,給三組學生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并在附言中寫出自己的上課感受及建議。同時,三組見習同學接受以下考核:問診技能、查體技能、病歷書寫、病例分析。
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4.1對教學滿意度的評價:
共發放調查問卷54份,回收54份,全部為有效問卷。傳統教學組的總體滿意率為74.4%;PBL教學模式組總體滿意率為87.8%;TSP+PBL教學模式總體滿意率為96.7%,三組的整體滿意度有統計學差異(表1,P<0.05)。
4.2考核成績
5.討論
近年來醫患矛盾的突出,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拒絕學生問診查體,在缺少典型病例的情況下,同一患者在反復多次示教后拒絕配合。見習學生參與感明顯下降,臨床見習流于形式。為解決以上教學矛盾,SP人應運而生,SP一般由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充當,經過訓練模仿臨床患者[1]。SP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臨床教學的資源短缺問題。該研究嘗試教師作為標準化病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病人,能夠時刻發現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引導,教師兼顧了設施者、評估者和教學指導者的功能[2],絕大多數學生對這一教學方式表示滿意。傳統教學模式是見習學生跟著帶教教師入病房,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病史詢問,醫療查體,教師歸納總結病史特點、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講解疾病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為被動接受,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不高,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醫學教學的需求和發展,所以PBL教學模式則應運而生。PBL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3],目前被認為是一種較好的促進學生主動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核心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帶教教師根據需見習病種,設計問題,結合基礎知識,由淺入深,啟發式提出問題;學生事先自行查閱資料,分析病案,鍛煉臨床思維能力,后以小組討論,由一名代表陳述觀點,帶教教師作總結性指導、解答學生所提出的疑問,歸納知識點。該研究對比了TSP聯合PBL教學和單獨使用PBL教學的效果,在教學滿意度上,TSP聯合PBL高于單獨使用PBL教學;教學實踐成績上,除病歷書寫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實踐成績TSP聯合PBL明顯高于單獨使用PBL教學組。TSP聯合PBL教學的核心是“病例為先,問題為綱,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小組討論式教學[4-6],老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示范者、引導者及監督者,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參與感大大提升,TSP聯合PBL能夠促進學生鞏固知識基礎,提升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但該教學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臨床上各種危急重癥患者無法模擬,病人的典型體征無法模仿,學生無直觀認識,所以只有把TSP、PBL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學更貼近臨床[7]。
參考文獻:
[1]戴玲麗,張軍芳,奚桃芳.完善標準化病人培訓體系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2):150-152.
[2]韓新鵬,遆新宇,張艱.教師標準化病人聯合病例引導教學法在呼吸內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7):82-83
[3]展淑琴,吳海琴,張桂蓮,等.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4(5):980-982
[4]陳海生.病案導入式教學法在心胸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3(1):183-185.
[6]劉紀實,王成紅,鄧芳,等.PBL結合雙語教學在八年制醫學生內科學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3(14):68-70.
[7]鄭海智,孟晶瑩,趙拴枝,等.教師模擬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技能培訓與考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6(4):75-77.
作者:張玉坤 曾鳴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