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腦血栓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觀察和分析腦血栓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系。方法選取100例腦血栓患者為患者組,選取5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對其血漿FⅧ活性(FⅧ:C)和血漿C反應蛋白(CRP)水平進行檢測和比較,將2組中FⅧ:C≥150%且CRP<3.0mg/L的研究對象列為患者亞組(52例)和對照亞組(50例),比較2組血漿巨細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IgM陽性率。結果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t=8.112,P<0.05),2組血漿CR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37,P<0.05);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與血漿CRP水平無相關性(P>0.05),兩種檢測指標陽性率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McNemar檢驗P>0.05,Kappa=0.16,t=0.161,P>0.05);患者亞組巨細胞病毒IgM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亞組(χ2=34.883,P<0.05)。結論腦血栓患者表現(xiàn)為血漿FⅧ活性顯著上升,其檢測陽性率與CRP等炎癥指標差異較大,血漿FⅧ活性的上升可增加腦血栓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的風險。
【關鍵詞】
腦血栓;凝血因子Ⅷ;巨細胞病毒
腦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復發(fā)率和致殘率,是威脅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的研究已證實,腦血栓患者可出現(xiàn)顯著的凝血功能和纖溶功能異常,其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等常規(guī)凝血和纖溶指標均會出現(xiàn)異常,而且這些指標的水平與疾病的病情具有密切的相關性[1]。巨細胞病毒是人皰疹病毒科的一種雙鏈DNA病毒,也是人類皰疹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DNA病毒,主要通過尿液、唾液、血液和生殖器分泌物等體液接觸途徑在人群中傳播,特別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和人口密度大國家的人群,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率通常較高[2],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可引起多種病理生理效應,近年來研究顯示,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心血管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均具有相關性[3]。本研究針對腦血栓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水平增高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系進行觀察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
2013-06—2014-06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100例為患者組,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經(jīng)顱腦CT、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排除合并有心、肝、腎功能嚴重損害、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及口服避孕藥的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齡48~78歲,平均(64.1±6.8)歲。選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50例為對照組,均經(jīng)臨床檢查排除心、腦、肝、腎疾病,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9歲,平均(63.8±7.6)歲。2組年齡、性別構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儀器和試劑
STA血凝儀(法國DiagnosticStago公司生產(chǎn))、特種蛋白分析儀、MK3酶標儀(德國德靈公司生產(chǎ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試劑(法國DiagnosticStago公司生產(chǎn))、C反應蛋白(CRP)單克隆抗體、巨細胞病毒抗體、流感病毒抗體、副流感病毒抗體和腺病毒抗體(德國德靈公司生產(chǎn))。
1.3方法
采集2組空腹外周靜脈血標本,經(jīng)抗凝處理后,以3000r/min離心15min后分離血漿,應用凝固酶法對血漿標本中的FⅧ活性(FⅧ:C)進行測定和比較,以150%為陽性界值,應用免疫比濁法對血漿標本中的CRP水平進行測定和比較,以3.0mg/L為陽性界值;選取2組中FⅧ:C檢測結果陽性且CRP檢測結果陰性(FⅧ:C≥150%且CRP<3.0mg/L)的研究對象,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對其血漿中的巨細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IgM陽性率進行測定和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珚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獨立樣本t檢測,相關性分析應用直線相關分析進行處理,兩種檢測指標的檢測陽性率的相關性應用配對頻數(shù)表的卡方檢驗(McNemar檢驗)進行處理,應用一致性系數(shù)(Kappa)評價兩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病毒IgM陽性率的比較應用卡方檢驗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血漿FⅧ:C和CRP水平比較
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12,P<0.05),患者組血漿CRP水平也稍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37,P>0.05)。見表1。
2.2腦血栓患者血漿FⅧ:C與血漿CRP的相關性分析
直線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與血漿CRP水平無相關性(P>0.05),血漿FⅧ:C檢測和血漿CRP檢測對患者組檢測陽性率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McNemar檢驗P>0.05,Kappa=0.16,估計t值=0.161,P>0.05)。見表2。
2.32組病毒感染情況的比較
患者亞組巨細胞病毒IgM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883,P<0.05),其他種類病毒IgM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72、3.736、0.171,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學術界對人類凝血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認識的深入,凝血因子與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已成為心腦血管研究領域的焦點課題之一。研究證實,纖維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水平的升高均與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子的形成具有密切相關性,臨床上也可通過應用尿激酶等藥物降低上述因子水平來達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4]。基因組學研究也顯示,凝血因子基因位點的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群的腦梗死的發(fā)病之間也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關系[5],而且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漿凝血因子水平與其梗死病灶的大小、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和近期預后均具有相關性,可作為評估病情和預測近期預后的輔助指標[6],同時,還有研究證實,早期凝血因子的異常也是造成腦出血患者二次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7]。FⅧ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一種凝血因子,最初針對FⅧ的研究多是集中于血友病等凝血障礙性疾病[8],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F(xiàn)Ⅷ與血栓性疾病的相關性逐漸被揭示出來,檢測FⅧ等凝血因子的表達水平和基因多態(tài)性也被作為評價血栓性疾病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9],F(xiàn)Ⅷ還與CRP、纖維蛋白原等指標一起被應用于診斷惡性腫瘤患者的病理性高凝狀態(tài)[10]。巨細胞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β皰疹病毒,其感染具有持續(xù)性和潛在性,是一種世界性的高感染率病毒。巨細胞病毒的感染率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在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及小細胞型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組織中,都存在巨細胞病毒基因的表達,巨細胞病毒基因產(chǎn)物可通過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細胞增殖、侵襲、轉移和血管生成來促進腫瘤的生長和擴散,其表達水平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具有相關性,巨細胞病毒已成為一種新型腫瘤相關病毒[11]。同時,多項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巨細胞病毒感染能夠引起動脈硬化,其機制主要是巨細胞病毒基因和病毒粒子入侵血管細胞,通過自我免疫機制和Toll樣受體作用刺激血管上皮細胞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對血管上皮細胞和血管壁產(chǎn)生破壞,最終導致血管增生和動脈硬化[12]。近年來的研究證實了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其感染嚴重程度與疾病的病情發(fā)展程度密切相關,是激發(fā)與加重血管炎癥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13]。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t=8.112,P<0.05),而2組血漿CRP水平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37,P<0.05),這說明腦血栓患者表現(xiàn)為血漿FⅧ活性的顯著上升,而CRP水平的上升幅度則不明顯;患者組血漿FⅧ:C水平與血漿CRP水平無相關性(P>0.05),兩種檢測指標的檢測陽性率的相關性和一致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McNemar檢驗P>0.05,Kappa=0.16,估計t值=0.161,P>0.05),說明腦血栓患者的血漿FⅧ活性和血漿CRP水平的檢測陽性率無相關性,檢測結果一致性較差;患者亞組巨細胞病毒IgM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亞組(χ2=34.883,P<0.05),說明血漿FⅧ活性升高而血漿CRP水平正常的腦血栓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幾率會顯著升高,較高的血漿FⅧ活性可增加腦血栓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的風險。綜上所述,腦血栓患者表現(xiàn)為血漿FⅧ活性的顯著上升,其檢測陽性率與CRP等炎癥指標差異較大,血漿FⅧ活性的上升可增加腦血栓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黃海華.進展型腦梗死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體、血脂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廣西醫(yī)學,2014,36(7):936-938.
[2]張曦,熊菀.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治進展[J].兒科藥學雜志,2014,20(6):51-54.
[3]楊曦艷,蔡軍,楊新春.人巨細胞病毒與心血管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2,4(5):486-488.
[4]陳圣根,劉昌云,蘇越祥,等.尿激酶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9):84-86.
[5]王倩,宋治,胡中揚,等.凝血因子Ⅱ、Ⅴ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梗死的關聯(lián)研究[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4,41(5):407-411.
[6]衛(wèi)銳,蒲傳強.血漿凝血因子、IL-17水平與腦梗死相關性及預后的研究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10):1638-1641.
[7]王慶波,張俊義.凝血因子對腦出血患者的預后判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0):334-335.
[8]吳競生.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診治進展[J].血栓與止血學,2013,19(2):53-56.
[9]高超,陳群.凝血因子與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性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1):82-84.
[10]徐巧葉,俞華軍.CRP和凝血因子對惡性腫瘤高凝狀態(tài)的診斷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5):693-694.
[11]閆志豐,董秋峰,甄海寧,等.人巨細胞病毒與腫瘤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14):2774-2777.
[12]莫娟,錢瑾.巨細胞病毒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4,37(1):5-12.
[13]陳志剛,孫海燕,岳兵,等.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2):2831-2833.
作者:吳艷 單位:山東棗莊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