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公路標準化整治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目的
以全面開展農村公路標準化整治為載體,在全鎮上下牢固樹立“建、養、管并重,一建就管,有路必養,有路必管”的理念,建立“標準政策明晰、人員組織到位、職責資金明確、運轉考核到位的農村公路管養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實現農村公路規范化管養覆蓋率100%,保障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達到“暢、潔、綠、美、安”的標準。
二、農村公路標準化整治的工作要求
1、標準化整治的范圍:從年起,我鎮至今已納入省農村公路建設計劃并通過省驗收合格的鎮道和村道的建設項目作為本次標準化整治的范圍,以行政村為單位,對轄區內的鎮道、村道進行標準化整治。
縣級道路沿線村配合市交通管理部門的整治工作,負責清理侵占道路用地的農作物、群眾工作以及協助做好違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路名牌、管養責任公示牌、愛路公約的設立和制作由鎮農村公路標準化整治辦公室負責實施。
2、標準化整治的內容和標準。
整治路肩、邊坡。路肩培土達標到位,寬度不小于0.75米。
路肩土方夯實硬化到位,壓實度達到85%以上;路肩邊坡平整密實到位,邊線整齊順直,無沖刷和溝槽。
實施會車道。對路面寬度小于4.5米的農村公路每300-500米設置一個會車道,選擇視線良好的路面,長度不少于20米,寬度不少于2米,可以是兩側各加寬1米或單側加寬2米,結構為15厘米的石灰土基層加18厘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整治道路環境。路田分界,排水設施到位,在公路邊坡外開挖邊溝,達到路田分開、排水暢通的目的;農作物、路基范圍內堆積物和違章建筑清理、清除到位,道路邊溝以內無農作物,無大于15cm的雜草,無亂堆亂放,無影響公路環境的棚披和違章建筑物。
完善交通安全設施。農村公路與國省道及其他農村公路、機耕路交叉路口應視線良好,設置停車讓行標志并在兩側設置警示樁;在沿河路面設置警示護欄;在急彎、寬路窄橋設置反光警告標志;在學校、醫院等門口劃人行橫道線。要求各類安全設施齊全、規范、醒目。
綠化美化道路。一是在道路兩側至少栽植一排以上喬木,株距不大于6米,胸徑不小于4厘米,種植在距路面0.75米以外,喬木之間和居民門口可栽種低矮灌木。二是路肩和道路邊坡地種植草皮和撒播草籽。
維修道路病害。對水泥路面出現的病害維修處理到位,達到道路平整完好,無嚴重破碎板,無拱起、沉陷,無斷裂、翻漿;無龜裂、坑槽等嚴重病害。
3、市級標準化整治的經費和政策規定。
標準化整治經費實行定額補助。經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公室驗收合格的線路每公里補助10000元,其中綠化達標補助2000元,安全設施達標補助1000元,其余項目達標補助7000元。對按標準和要求實施到位并經驗收合格的會車道補助2000元/道。
標準化整治與市級建設補助資金掛鉤。市政府明確,對在這次標準化整治中未能達標的鎮,一是采取在年以前由于路肩、綠化未達標而暫扣的建設補助資金2萬元/公里,今后一律不予返還;二是年已建成納入年省農村公路的建設項目只按6萬元/公里給予補助建設資金;三是市政府增加的年度農村公路建設計劃(300公里)優先安排給標準化整治達標的鎮村;四是年度建設的項目,不按標準化建成的道路一律不予補助建設資金。
標準化整治與養護管理經費掛鉤。只有標準化整治達標的鎮和道路項目方可納入省農村公路正常養護范圍。按每公里每年1500元的標準撥付養護經費。對于整治工作不到位、驗收不達標的鎮村和道路項目一律不列入養護管理的范圍、不撥付正常養護管理資金,不給予編排大中修養護計劃及維修經費。
4、標準化整治的時間和驗收。
時間要求。從現在起,突擊20天,至7月20日全面完成全鎮農村公路標準化整治任務。7月20日—7月30日為驗收評比階段,在市驗收合格的基礎上評選2個“示范村”和5條“示范路”,對示范村給予一定獎勵。
檢查驗收:在整治期間,鎮紀檢監察巡查組開展經常性的巡查督查活動,鎮養護管理辦公室分組對各村的標準化整治工作進展情況跟蹤檢查,統計進度。對符合申報驗收條件的道路及時報市驗收。
5、標準化整治達標養護經費。整治驗收合格的鄉、村道列入正常養護范圍,未通過驗收的,由各村自行解決養護費用。每年每公里的養護經費為1500元(路肩寬度75厘米),養護經費撥付與養護考核結果掛鉤。
三、農村公路規范化管養的工作措施
1、組建農村公路規范化管養機構
2、蹲村干部協助、督促村級管護整治工作。各村村支書負總責,村主任兼任各村道路管護路段長,負責日常管養中的矛盾協助處理和管養人員考勤考核管理工作。每村按6-8公里配備一名管護員,具體負責農村公路的保潔、清障及綠化維護等日常養護工作。
3、明確農村公路規范化管養目標要求。具體做到“三有三無三到位”,即:有機構、有責任、有資金;路面無堆積物、路肩無種植物、路邊無違法建筑物;路肩施工到位、綠化栽植到位、交通標志到位。養護質量要達到“十無”標準:即路基穩定無沉陷,路面平整無坑塘,路肩草坪無雜草,邊坡牢固無沖溝,排水暢通無積水,綠化美觀無空檔,構造物完好無隱患,沿線設施無盲區,安全暢通無危橋,路田分界無糾紛。管理質量要做到“十無”標準:無路面、公路用地及橋下堆積物,無公路打谷曬場、焚燒秸桿,無公路用地內的農作物種植,無損毀公路綠化,無占道擺攤的“馬路市場”,無違法違章建(構)筑物,無擅自挖掘公路、無未經批準的道路搭接,無未經批準的各類廣告及其它非公路標志牌和構筑物,無未經批準的架(埋)設桿(管)線和穿越公路的設施。這兩個“十無”標準既是管養工作的要求和標準,也是實際考評的依據。
4、農村公路管養標準化整治工作列入村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整治考評結果另行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