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地震局應急措施方案范文

地震局應急措施方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震局應急措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震局應急措施方案

1總則

1.1為保證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務院《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及《**省地震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2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減災,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做好地震災害預防和災害救援準備工作。

1.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高度重視地震應急工作,制定、完善本地區的地震應急預案,做好地震應急搶險準備工作。

1.4地震應急工作實行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或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市政府和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有關機構、人員應分別按各自職責、業務范圍和預案相應的規范、要求,采取緊急措施做好應急搶險和恢復重建工作,市監察局應對抗震救災工作中各單位的行政行為進行全面監督。

1.5在破壞性地震應急過程中,按《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有關條款,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玩忽職守、循私舞弊,使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2組織指揮機制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

指揮長:分管防震減災工作的副市長

副指揮長:市政府秘書長、市防震減災局局長、市財政局局長、市民政局局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警備區司令員、震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

成員: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教育局局長、市建設局局長、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市交通局局長、市水利局局長、市農業局局長、市衛生局局長、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市市政公用局局長、市房產管理局局長、市商務局局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市政府信息產業辦公室主任、**供電局局長、相關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及移動通信、電信、供氣、供水等單位領導組成。

“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防震減災局。辦公室主任由市防震減災局局長兼任,副主任由市民政局、市建設局局長擔任。

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1.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震情、災情和地震動態并及時報告市政府領導,經市政府批準及時向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負責與震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應急機構保持聯系;處理其他涉及抗震救災的有關工作。

2.負責傳達、落實中央、省、市領導對抗震救災工作的指示。提出具體的抗震救災方案和措施建議。

3.組織協調救災物資、資金的籌集、安排、調配。

4.組織抗震救災新聞宣傳報道及新聞會。

5.負責中央、省慰問團和外援人員的有關接待工作。

6.負責處理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日常工作,協調指揮部成員單位之間有關防震減災方面的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3地震預報和臨震措施

3.1地震預報的,嚴格按國務院《地震預報管理條例》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條例向社會散布和泄露地震預測預報意見。

3.2在接到省人民政府的**地區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即進入臨震應急狀態(臨震應急期一般為10天,必要時可延長至20天)。臨震應急反應主要包括:

3.2.1全市地震部門密切監視震情,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報告震情趨勢。

3.2.2已地震短臨預報的地區,如發現明顯臨震異常,應及時向市政府、省地震局報告。在緊急情況下,依據國務院《地震預報管理條例》,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48小時之內的地震臨震預報,并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地震業務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地震主管部門報告。

3.2.3根據震情發展,臨震預報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督促檢查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必要時組織避震疏散。

3.2.4地震預警和預防機制

3.2.4.1地震預警級別與

地震預警依據緊迫程度分為Ⅲ級。

Ⅲ級預警:“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地震中期預報)對未來一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區域作出劃分。

Ⅱ級預警:“地震短期預報”對3個月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震級作出預報。

Ⅰ級預警:“臨震預報”對10日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震級作出預報。

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由國務院辦公廳;省內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人民政府;已經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并同時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報告。

市防震減災局根據地震監測臺網資料分析向省地震局提出地震預報意見,并將省地震局震情會商結果,“地震危險區劃分”、“地震短期預報”、“地震臨震預報”等地震預測意見,向市人民政府報告。

3.2.4.2預警預防行動

3.2.4.2.1地震中期預報預防行動

根據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審議通過,由國務院審批劃定的年度地震重點危險區,認真貫徹執行我省地震趨勢及防震減災工作意見,按《**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防震減災規定》(**省人民政府令第110號),及時部署防震減災工作,做好防震準備。

3.2.4.2.2地震短期預報預防行動

(1)召開全市防震減災會議,通報震情,檢查各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落實情況,必要時向預報區派出工作組幫助指導工作。

(2)各級地震部門啟動地震短臨跟蹤方案,加強地震監測,適時報告震情。

(3)預報區各級人民政府檢查落實地震應急預案;檢查應急物資、裝備、物品的儲備情況;檢要生命線工程痛紊趾υ吹姆闌で榭觥?o:p>

3.2.4.2.3地震臨震預報預防行動

(1)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派出工作組進入預報區指導工作。

(2)地震部門進入臨震應急狀態,并在預報區加密流動觀測與強震臺網;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進入緊急待命狀態。

(3)預報區各級人民政府責成地震、建設、國土資源、水利、電力、公安等部門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督促檢查、落實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4)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群眾緊急避震疏散方案,包括疏散路線、場所以及在緊急情況下保護群眾的措施。必要時,避震通知,按方案組織緊急避震疏散。

4地震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4.1.1地震災害事件分級

特大地震災害,造成50人以上死亡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5—7.0級地震,可初判為特大地震災害。

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0—6.5級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5.0—6.0級地震,可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

輕度地震,是指發生5.0級以下地震。

地震災害事件分級標準如下表

地震災害等級

分級標準

初判標準

響應級別

人員死亡

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地震的震級

特大地震災害

50以上

6.5—7.0以上級

較大地震災害

20—49人

6.0—6.5級

一般地震災害

20人以下

5.0—6.0級

輕度地震

5.0級以下

4.1.2地震應急響應分級和啟動條件

應對特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分別啟動I級響應和Ⅱ級響應。由省人民政府領導我市的地震應急工作。

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啟動Ⅲ級響應。由市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

應對一般地震災害,啟動Ⅳ級響應。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災區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災區的地震應急工作。

輕度地震,由震區人民政府領導地震應急工作。

如果地震災害使災區喪失自我恢復能力、需要上級人民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災害發生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其他特殊地區,可根據需要相應提高響應級別。

4.2信息報送和處理

4.2.1震情速報

**及周邊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后(或**市主城區有強烈震感),市防震減災局在震后20分鐘內完成地震速報參數的初步測定(發震時間、震級、震中位置),30分鐘內報告市委、市人民政府。

4.2.2災情速報

地震災情速報內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壞的范圍、人員傷亡、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等。

震區各級地震部門迅速啟動地震災情速報網,迅速派人收集地震災情,按《災情速報規定》報市防震減災局和當地人民政府。市防震減災局前方工作組到現場調查、收集、落實災情,報市委、市人民政府及**省地震局。

4.2.3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災情報送和處理

震區各級人民政府迅速調查了解災情,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抄送地震部門;較大地震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情況可越級報告。

民政、公安、安全生產監管、交通、水利、建設、教育、衛生、國土資源通訊、電力等有關部門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及時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市防震減災局、市民政局負責匯總災情、社會影響等情況,收到特大、較大地震信息后,在4小時內報送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并及時續報;同時向新聞宣傳主管部門通報情況。

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發現傷亡、失蹤或被困的港澳臺人員或外國人,要迅速核實并上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按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通報。

4.2.4震情災情公告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依照有關信息公開規定,及時公布震情和災情信息。在地震災害發生1小時內,組織關于地震時間、地點和震級的公告;根據逐步掌握的情況,適時公告災情和震情。

4.3地震應急反應

4.3.1輕度地震應急反應

**地區發生5.0級以下地震的應急反應(或**市主城區有強烈震感):

(1)由當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按本地地震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工作,并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報市委、市政府,抄送市防震減災局和政府有關部門。

(2)市防震減災局及時將震情、災情上報市委、市政府,并根據災情和震情趨勢向市政府提出建議。

(3)市政府領導視情況赴震區了解震情。

4.3.2一般破壞性地震(5.0—5.9級)應急反應

(1)當地縣(市)、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本地地震應急預案,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報市委、市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實施地震應急工作。

(2)市防震減災局迅速派出前方工作組到地震現場開展工作,及時將震情、災情上報市委、市政府,并根據災情和震情趨勢及時向市政府提出建議。

(3)市政府迅速啟動地震應急預案,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震情、災情確定應急工作規模,決定是否啟動災害緊急救援隊伍,部署指揮地震應急和救災工作,并向省政府報告災情及救災情況。如果破壞嚴重、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通報駐軍機關。

(4)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向災區發慰問電。

(5)市政府領導視情況趕赴震區(若省政府領導到現場,協助省政府開展救援工作),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

(6)市級民政、建設、水利、教育、衛生等部門派出工作組到災區協助救災工作。

(7)市防震減災局會同市有關部門及震區有關部門協助省地震局進行震害調查和震害評估工作。

4.3.3較大破壞性地震(6.0~6.4級)應急反應

(1)震區縣(市)、區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根據預案迅速組織抗震救災,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破壞情況,報市委、市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同時通報當地駐軍機關。

(2)市防震減災局立即派出前方工作組到地震現場開展工作,適時將震情、災情上報市委、市政府,并根據災情和震情趨勢及時向市政府提出建議。

(3)市人民政府應急反應

①立即召開**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聽取地震、民政等部門關于震情、災情的匯報,部署地震應急和救災工作。

②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作緊急動員,指揮現場救災工作;配合省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

③啟動災害緊急救援隊伍,迅速將第一批緊急救援力量投入現場工作,其余隊伍進入待命狀態。

④向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及救災情況,請求省政府支援,同時通報當地駐軍機關。

⑤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名義向災區發慰問電。

⑥市政府領導立即趕赴震區(若省政府領導到現場,協助省政府開展救援工作),指導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

⑦市級民政、建設、水利、教育、衛生等部門派出工作組到災區支援救災工作。市級各部門對口支援災區抗震救災。

⑧按有關規定,市政府舉行震情、災情及抗震救災新聞會。

⑨市防震減災局會同市有關部門及震區有關部門協助并參與省地震局進行震害調查和震害評估工作。

4.3.4特大破壞性地震(6.5級以上)應急反應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地區發生6.5級以上的地震,視為特大破壞性地震。

(1)震區各級人民政府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根據預案迅速組織抗震救災,了解震情、災情,特別是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破壞情況,報市委、市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同時通報當地駐軍機關。

(2)市防震減災局立即派出前方工作小組到地震現場開展工作,適時將震情、災情上報市委、市政府;后方工作組24小時密切監視震情、及時會商。全局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并根據災情和震情趨勢及時向市政府提出建議。

(3)市人民政府應急反應

①立即召開**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聽取地震、民政等部門關于震情、災情的匯報,部署地震應急和救災工作。

②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作緊急動員,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③緊急啟動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全部隊伍迅速趕赴現場施救。

④迅速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和災情,請求國家支援。

⑤根據震情和災情,在局部地區實行特別管制措施,同時請駐昆解放軍、武警部隊支援。

⑥市政府領導立即趕赴震區,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⑦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名義向災區發慰問電。

⑧市級民政、建設、水利、教育、衛生等各有關部門按本預案規定職責迅速開展工作;組織對口支援災區救災工作。

⑨按國家有關規定,由市政府舉行震情和災情新聞會,表示接受外援的意向。

⑩市防震減災局會同市有關部門及震區有關部門協助省地震局進行震害調查和震害評估工作。

5應急組織和及其職責

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震情及災情,按預案職責分工,組織實施抗震救災工作:

5.1搶險救援組

組成單位:**警備區、武警**支隊、**公安消防支隊

組長:**警備區首長

副組長:武警部隊首長和**市公安消防支隊首長

主要職責:調派部隊及民兵尋找營救傷員;搶救國家重要財物、文物;救災人員和急救物資的調運;配合有關部門搶修道路、橋梁和排除險情;負責預防和撲滅火災等次生災害;幫助災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等。

5.2醫療、防疫組

組成單位:市衛生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藥品監管局、駐昆部隊醫院等

組長:市衛生局局長

副組長:駐昆部隊醫院首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導、食品藥品監管局領導。

主要職責:迅速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組建震區臨時醫院、醫療所和醫療隊;搶救、轉運和醫治傷病員;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幫助災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疫情;籌集和儲運急救藥品、醫療器械等。

5.3震情監視組

組成單位:市防震減災局、部分縣(市)、區防震減災局(辦)

組長:市防震減災局局長

主要職責:判定地震類型;密切監視震情發展;預報強余震;提出地震發展趨勢意見和防范對策;編寫震情簡報。

5.4物資供應組

組成單位:發改委、經貿、商務、民政等部門

組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

副組長:市經貿委、市商務局、市民政局領導

主要職責:做好抗震救災物資、群眾生活急需物資的組織、儲備、調撥、管理以及外援物資的接收、分發和轉運工作。

5.5通信組

組成單位:市政府信息產業辦公室、**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電信局、中國電信**分公司總經理、郵政等部門

組長:市政府信息辦公室主任

副組長:**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領導

主要職責:協調各電信運營單位,組織力量及時搶修震區通訊設備和線路,保證抗震救災通訊暢通。

5.6交通運輸組

組成單位:市交通局、市建設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公用局

組長:市交通局局長

副組長:市交通局、市市政公用局領導

主要職責:搶修遭受破壞的公路、橋梁等有關交通設施;消除路障;負責搶險救災人員、傷病員和搶險救災物資的運送和災民的疏運。

5.7治安保衛組

組成單位:公安、武警等部門

組長:市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武警**支隊領導

主要職責:協助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震區社會治安;維護交通秩序;負責保衛震區首腦機關、機要部門、金融系統、救災物資和監獄安全。

5.8工程搶險組

組成單位:市建設局、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供電局、市防震減災局、

組長:市建設局局長

副組長:市市政公用局領導

主要職責:調查震區重要水利、電力、煤氣、供排水、次生災害源等設施的破壞情況;評估震后建筑物和工程設施的安全性能;及時組織搶險、排險和修復,以及房屋的抗震加固工作;提出恢復重建方案。

5.9災民安置組

組成單位: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公安局

組長:市民政局局長

主要職責:負責調配救濟物品,發放救災款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災民的轉移和安置工作,做好死難者的善后工作。

5.10應急資金籌辦組

組成單位: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審計局等。

組長:市財政局局長

副組長:市民政局領導

主要職責:籌集和統一管理抗震救災經費;經市政府批準,及時下撥救災經費;指導災區做好救災款的發放和審計監督工作;負責提出并經市政府批準向省、國務院申報救災經費及向國內外請求援助計劃。

5.11宣傳報道組

組成單位:市新聞辦、市防震減災局、市民政局等部門。

組長:市新聞辦主任

副組長:市廣播電視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民政局領導

主要職責:負責抗震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按規定向新聞媒體和公眾震情、災情等有關信息;負責回答有關震情災情的詢問;做好經市政府批準的新聞工作。

5.12震災經濟損失評估組

組成單位:市防震減災局、民政局、教育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交通局、衛生局等部門。

組長:市防震減災局局長

主要職責:開展地震烈度調查,確定發震構造,調查地震宏觀異?,F象、工程結構震害特征、地震社會影響和各種地震次生災害;進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6宣傳報道

地震宣傳報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如下規定:

6.14.9級以下地震原則上不作宣傳報道。但造成**市區有感的,經請示市政府同意后可由**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播發簡要報道。

6.25.0-5.9級地震由**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作適度宣傳報道。

6.36.0以上級地震各新聞單位按規定全力作好宣傳報道。

6.4新聞稿必須先送市政府新聞辦和市防震減災局審查把關,或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的通稿,方可報道。

6.5特殊敏感時間及敏感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影響社會穩定的,新聞報道由市人民政府視情況請示省人民政府后確定。

4.6涉外事務

外國專家和外國救災人員到現場進行考察和救災及外國新聞記者到現場采訪事宜,由市政府外事辦、市政府新聞辦按有關規定辦理。上述人員在我省期間,由歸口部門負責接待,并依法進行管理。

處于災區的外國領館及其人員、外國民間機構或國際組織代表機構及其人員,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協調安置;應有關部門邀請臨時來華的外賓、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請單位負責協調安置;外國來華旅游者和港澳臺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門負責協調安置。

7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和震后恢復重建

7.1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都要進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其中,在**地區造成破壞的由市防震減災局會同有關部門與省地震局共同完成地震災害損失評估。

7.2恢復重建

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組織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

**各縣區發生4.9級以下地震,由災區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災區震后的恢復。

發生5.0—6.0級地震,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0.3%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災區震后的恢復。

發生6.0—7.0級地震,造成較大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5%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0.5%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或省民政、建設部門統一部署恢復重建工作。

發生7.0級以上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以上,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損壞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2%以上,倒塌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1%以上的,根據國務院的指示、要求,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由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恢復重建工作。

8保障措施

8.1應急預案系列的完備

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完善是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應急工作的關鍵,市地震應急預案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市級有關部門應根據本預案制定部門地震應急預案,送市政府辦公廳備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地震應急預案報市防震減災局備案。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監視防御城市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參照本預案,制定行政區域內的地震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縣級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確定的大中型企業、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醫院、學校、監獄等單位和大型商場、影劇院、體育場館、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以及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其他單位,應結合實際,制定本單位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實施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訂,報確定其作為制定應急預案單位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市防震減災局應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全市地震應急預案管理工作開展檢查和監督,有關情況及時報市人民政府。

為適應地震災害事件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應急機構的調整,需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預案的更新期限為5年。

地震應急預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防震減災局負責。

8.2通信與信息保障

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建設并完善通信網絡,存儲指揮部成員單位和應急救災相關單位的通訊錄并定期更新。各級通信部門做好災時啟用應急機動通信系統的準備。

8.3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重點地震監視防御城市和重點地震監視防御區的城市應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利用城市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和其他空地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公共場所和家庭應配置避險救生設施和應急物品。

8.4技術儲備與裝備保障

市防震減災局儲備地震應急骨干技術力量,同時,儲備必要的地震應急裝備,并建立全市特別是重點監視防御區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以備調用。

8.5宣傳、培訓和演習

公眾信息交流:各級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廣播電視、新聞等相關部門通力協作,開展防震減災科學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逐步實行把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地震重點危險區的判定信息向社會,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防震減災活動。最大程度公布地震應急預案信息,增強社會公眾的地震應急意識,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培訓:各級人民政府定期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救援人員和志愿者進行業務知識及技能的培訓。

演習: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行業、單位要按照預案要求,協調整合各種應急救援力量,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形式和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習。

8.6監督檢查

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防震減災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地震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應急措施到位。

9其他地震事件處置

9.1有感地震應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的地震。

當大中城市和大型水庫等重要設施場地及其附近地區發生有感地震并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市防震減災局應及時收集震情與社情,提出震情趨勢判斷,適時報告市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市人民政府督導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保持社會穩定工作。

9.2平息地震謠言

當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區出現地震謠言并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影響,市防震減災局應迅速報市人民政府和省地震局,并派出專家分析謠言起因,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做好宣傳和穩定工作。

9.3特殊時期戒備

在重大政治社會活動期間,市防震減災局要進行應急戒備,組織震情值班、地震監測、震情會商等工作,確定統一的宣傳口徑,并將應急戒備情況適時上報市人民政府。

10附則

10.1本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10.2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

10.3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啊快捣烂了啦h男男开荤粗漫画|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 看大片全色黄大色黄|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高贵的你韩剧免费观看国语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最新仑乱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热久久中文字幕|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一级一毛片|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男人桶女人叽叽|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福利视频1000|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