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五步教學法在政治學教課中的適用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要求教師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其思維能力,轉換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著知識的占有者、真理的化身、教學過程的控制者的角色,信奉知識至上原則,在教學中把知識掌握的多少和熟練程度作為評判學習效果乃至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唯一標準。教師這種居高臨下的思維模式和對知識和真理的定位,實際上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排斥了學生對知識的選擇,固化了學生的思想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形式單調、內容乏味,很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對學習慢慢失去興趣。五步教學法從教學思維上顛覆了傳統的觀點,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大膽創新,積極轉換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性作為首要目標,同時改變傳統的“保姆式”課堂管理方式,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廣闊空間。
二、五步教學法的步驟
在《政治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五步教學法的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1.列出專題。教師在每章教學內容中均留置出一個與實踐聯系密切、比較容易獲取資料的專題,如“政治行為”一章中的“如何認識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現狀”問題、“政治發展”一章中的“如何看待發展中國家的民主亂象”問題等,六章內容共六個專題,在學期開始之時就發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用兩周的時間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知識積累,選擇確定其中一個專題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問題。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把學生按其選擇的研究專題分為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可適當調配,保證各組人數大體相當)開展自主學習,指定一人為組長負責協調工作,學生們可以小組為單位,緊密圍繞各自的討論專題通過網絡、書籍、報紙雜志等渠道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在認真閱讀、分析、研究材料的基礎上,撰寫專題研究的初稿,由教師審閱指導,并提出修改意見,再由學生進一步完善。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其學術論文寫作水平,更為其課堂討論做了充分的準備。
3.學生上臺講課發言。每個專題均設置專門的課堂討論時間,課堂討論由各組長組織。各小組可就本專題需研討的問題做進一步分工,每個同學各自就自己負責的子課題在課堂上輪流交流匯報發言,每人發言10—15分鐘。也可以采用其他組合方式,具體辦法由各小組酌情商定。要求學生在匯報時需使用多媒體輔助講課手段。教師和其他小組的同學在講臺下認真聽取每個匯報人的發言。
4.學生提問、討論、辯論。在講課小組匯報發言結束后,由教師組織其他小組的同學就專題討論中所涉及的問題和觀點向講課小組提問,再由講課小組的同學予以回應,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可引導同學之間進行適度的辯論,但一定要把握好火候,防止辯論游離了討論的主題。
5.教師評點、歸納、總結。最后由教師對每一位講課同學的發言做詳細的評點,對專題小組做整體性的評判,并結合提問、討論和辯論環節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著重講解學生發言和討論中忽視了的和有明顯紕誤的有關內容,使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全面、更清晰、更客觀的認識。
三、五步教學法實驗的成效
五步教學法在《政治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產生了十分顯著的成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基本知識,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合作學習觀念,鍛煉了學生科學地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1.使學生從接受式學習向自主發現式學習轉變。傳統的教師課堂上從頭講到尾的滿堂灌式教學法,對學生而言是接受式學習方式,老師在課堂上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進行講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信息。而本門課程采用五步教學法,是把學習內容分解成不同的專題,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從網絡、書籍、報刊中搜集資料,并加以整理和研究,再由各組組長領導對研究專題的內容做進一步分解,在組內進行分工,每個學生各自承擔部分任務,消化、理解相關資料,寫出講稿。這樣的學習過程實際是學生自行發現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其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成其認真地獨立思考問題。特別是學生還要親自上臺講課匯報自己的學習研究心得,就更能發揮學生的個人創造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知識視野得到拓展,也激發了自己的聯想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思辨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實踐證明,“五步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超越,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重大轉變,即由過去要求學生“學會”向要求學生“會學”的轉變,使學生不僅“增知”而且“增智”。
2.使學生從個體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在五步教學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獨自進行的,而是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協調組織下,集體學習、集體研究、集體攻關的過程。盡管每個學生都有相對獨立的分工,但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組內成員之間資料信息共享,彼此之間密切交流,相互提點,首先在組內匯報各自學習的情況,并積極討論交流,集思廣益,集體確定本組在課堂上匯報講課的內容和形式。盡管就每個問題上臺匯報講課的可能只是某一個同學,但實際上其表達的卻是小組同學集體智慧的結晶。由于準備充分,學生們也非常重視和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講課的效果十分理想。從六個小組各個同學的表現看,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言語樸實,有的言辭犀利,有的博古通今、娓娓道來,有的針砭時弊、詼諧幽默,有的沉穩老練,有的略顯稚嫩緊張……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無論講課的還是聽課的,大家興致都很高,每個同學講完后,大家都以熱烈的掌聲予以鼓勵,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激勵的良好氛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同學都上臺講課,都有機會得以展現自己的風采,不僅提高了其自身的信心,而且也激發了大家相互學習的興致,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都洋溢著友好向上、團結協作的風氣,有力地塑造了全班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團隊精神。
3.使學生從單純的知識學習向綜合的能力素質鍛煉轉變。“五步教學法”從根本上改變了課堂上老師一直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廣泛參與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反應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教學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講課匯報之后的學生提問、討論、辯論環節,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乃至心理素質要求都比較高,學生們興致很高,討論十分熱烈,場面可以用火爆來描述,很多學生反映這種討論對其鍛煉價值非常大。而這也正體現出了“五步教學法”的精髓所在,即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實踐中,讓每個同學得到的不僅是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多是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鍛煉與提高。
4.提高了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加深了對老師的理解,老師也得以更全面地認知自己的學生。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再加上溝通的缺乏等原因,師生之間時常出現一些齟齬,一方面,老師抱怨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不認真聽講,另一方面學生不滿教師上課滿堂灌,對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時常開小差,甚至只顧看自己的書,即使教師批評指正也不以為然。通過“五步教學法”的實踐,學生由于有了“10分鐘老師”的親身體驗,得以充分認識到教師準備和上好每一節課要付出多少勞動,有多么不容易,從而提高了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加深了對老師的理解和尊重。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性格、能力素質等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為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從而改進教學工作創造了條件。
總之,通過實驗“五步教學法”,把原本比較枯燥、學生不甚感興趣的《政治學基礎》變成了學生興致盎然、津津樂道的一門課程。事實證明,教學效果的好壞除了受課程內容本身所限外,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也至關重要。當然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其局限,如這種教學法一般對文科專業大三或大四高年級學生比較合適,學生缺乏講課經驗,對課堂把握不到位,老師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等。今后,將在教學中不斷實驗、總結、歸納,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此“五步教學法”。
作者:許開軼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