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學校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范文

學校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校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

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制度正面臨深刻的變革,同時,隨著學校心理教育(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這里簡稱心育)的發展,心育制度的建設也開始受到重視,那么,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這里,制度的含義主要指有關教育工作的規范體系及相應的結構體系,也稱工作制度)存在怎樣的關系?這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好德育和心育關系的問題上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這里,我們試基于迄今人們關于德育與心育關系的認識及有關實踐,進一步從制度的功能指向、制度的運作機制、制度的執行主體等三個方面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相互聯系

1.制度的功能指向與性質上具有根本一致性。

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在制度的功能指向與性質上具有根本一致性,這不論在對德育與心理教育關系的理論探討上還是在有關制度建設的政策依據上都得到了確認。

在功能上,目前一般認為心育功能是德育的基礎,而德育是心育的內在前提與重要指向。如業已有學者指出,從心理教育的角度,在主體性發展、整體性發展、現代素質發展、道德心理能力發展、人格發展等方面,心理教育發展觀與德育發展觀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兩者的結合是促進道德人格發展,這種共同的發展觀使心理教育成為現代德育的基礎。(P319)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的是,如近期有論者通過基于健康的整體論視角的解讀和對心理健康的內在前提的追問以及不同學派心理健康觀的審視后指出,心理健康也離不開道德健康,提出可以認為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前提,由此,相應地擴大了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價值與目標等方面也應做一定的擴展與延伸。(P53)

進一步來看,政策是教育制度建設的重要依據。在政策依據上,如早在1998年3月16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規范》第二條規定:“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边@里明示了心理品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也重申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關于德育與心育關系的要求,明確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可以將心理教育理解為是廣義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心育還是德育,其功能指向最終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在功能上當然也是服務于這一共同的目的的。

2.制度的運作機制上存在一定的依從與互補關系。

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德育制度相對成熟、結構完整,而心育制度的建設尚在起步階段,因而基于二者功能指向上的內在一致性,使得心育制度的建立和運作在總體上只能歸屬和依從于德育制度的框架之內。特別是在我國,有著較長時期重視德育的傳統,傳統德育在觀念意識上影響極為深入,離開了德育制度的框架,心育制度的建設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德育制度高效率的運作機制可以說為心育制度建設的起步和發展、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具體的運作過程與機制上,如人們目前所看到的,心育制度在相當程度上也的確是參照和依附德育制度的框架進行的,如政策的與規定往往相互關聯、各層次機構的設置與人員的配備上具有濃厚的現代科層制色彩、注重工作的效率、評價與管理機制等也都具有濃厚的德育制度的色彩。特別是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設與運作的政策依據來看,對此也給予了明確要求。如2002年4月23日,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教育工作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系中,實行主管校領導負責制,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支持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高等學校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學生德育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或副校長任組長,并明確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協調和組織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科研以及輔導或咨詢工作。”在其他的相關文件中,也有類似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心育制度的逐步建立和發展,心育制度也開始對德育制度的豐富和發展、德育制度運作理念上的變革、德育制度實效性的提高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3.制度的執行主體具有角色重疊與角色互補性。

目前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執行主體具有明顯的角色重疊與角色互補性。二者主要的參與人員有:一是學校管理者,包括各級學校的領導特別是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長、書記、副校長、黨委宣傳部長、思想政治教學部主任、學生工作處長、團委書記等;二是德育專任教師(主要是德育教師、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心育專任教師(學校心理教師);三是有關的普通教師(學生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各科任教師);四是學校教育輔助工作人員(學校后勤、保衛、招生與就業服務、教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員等)。這些人員均不同程度地分別或同時擔當德育與心育工作的參與者、執行者。當然,如《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所要求的,“高等學校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原則上應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管理序列。承擔其他專業課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兼職教師職務評聘,應根據崗位需要和本人承擔的工作任務及具備的任職條件,聘任相應的教師或研究等專業技術職務?!ㄟ^專、兼、聘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币约啊皩嵭兄鞴苄nI導負責,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的工作體制。”同時強調,“高等學校應配備專職人員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這一政策要求也是對目前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執行主體具有明顯的角色重疊與角色互補性的反映,也體現了前面所指出的心育制度的建立和運作在總體上依從于德育制度的框架的現實。

二、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相對區別

1.制度的功能指向的側重有所不同。

雖然德育與心育在制度的功能指向與性質上具有根本一致性,但二者在制度的功能指向的側重是有所不同的。如有學者指出,德育的目標是促進人的思想、道德、政治、法紀等方面的素質發展,盡管它們都以一定的心理發展為基礎,但心理教育并不直接指向德育目標。P319也有論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兩種基本功能是育心與育德,但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功能,育心是基本功能,而育德是派生功能。而在具體的功能或目標的側重上,二者存在如下區別:(P22)

2.制度的運作機制上存在各自的相對自主性。

由于總體上而言,德育與心育還是存在相對的區別,如有論者指出心理輔導(即心育)與德育在理論基礎、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學生觀、工作原則、工作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相對的區別,(P91-92)因而,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在各自的運作機制上必然要求各自的相對自主性,而不能簡單地彼此互相替代。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德育制度在運作上往往更具強制性、更加強調德育影響單向的傳授——接受過程、重視外部評價手段的運用、傾向于教育者中心等。相對而言,心理教育要求心育制度的運作更具非強制性與自愿性、強調心育影響的啟發與雙向互動過程、重視學生內部體驗的引導、更傾向于學生中心等。

3.制度執行主體存在專業角色取向的區分。

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執行主體在專業取向上是存在相對的區別的,在專業取向上,二者的主要專業承擔者應該分別是德育教師和心理教師,二者的專業角色區別業界已多有探討。如有論者指出,二者在工作目的、面對的主要教育問題、工作的理論基礎、工作的主要內容、工作的主要方法與手段、工作的典型特征、工作的基本過程、工作成功的關鍵等方面均存在相對的角色差異。(P27)

引人注目的是,業已有論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德育教師)從事心理咨詢(心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工作模式與其他心理咨詢模式有所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遵循個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理念和目標、秉承個體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格理論、注重道德因素的調節作用、采用說理教育為主的咨詢方法等。(17-20)這提示人們,雖然德育教師也可以參與心育過程,但其專業取向還是德育取向,不能簡單地取代心育的專業取向。

必須注意到,基于德育與心育的相對區別,可能使得德育教師與心育教師不僅存在專業取向的差異,還可能造成二者在工作角色上產生多種角色的沖突,主要表現在價值尺度的沖突、工作重心的沖突、工作原則的沖突、教師觀的沖突等方面。(P91-92)

三、處理好德育制度與心育制度的關系,促進二者的健康和諧發展

1.重視對二者關系的研究,避免認識上的簡單化、片面化,加強政策引導。

目前,人們對心育制度的建設日漸重視。除了實踐上的探索不斷深入,在理論上也開始進行探討。如就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設來說,有論者提出,亟待健全相關制度,其中,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及其組織、管理規章制度等是基礎,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綱要和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規程是關鍵。(P68)

在心育制度建設的政策依據上,除了國家層面的有關政策不斷出臺,一些省市、地方政府部門也開始加大了這方面的力度。如在2005年,北京市專門出臺了《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疾病預防與危機干預大綱》,對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疾病預防與危機干預有較為明確的要求;2006年9月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建設標準》,這是全國首個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建設的省級文件。2007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組織起草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將在全省設心理健康教師崗位,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

但總的來講,在促進心育制度建設方面,我國在心理教育制度建設的政策與法規依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與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迄今人們對德育制度的建設已經多有探討,而對心育制度及其與德育制度的關系的認識尚待加強。

2.重視二者的聯系,促進二者的健康和諧發展。

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德育制度迄今尚存在各種弊端,實效性亟待提高,甚至存在負功能現象,因而亟待變革。有論者指出,當前受學??茖又拼嬖诘膬r值缺陷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德育的育人功能產生缺陷,造成了對學校德育的負面影響,如德育中的價值扭曲、在一定程度上阻抗來自教育主體和社會的德育要求、學??茖又葡碌牡掠ぷ鲗iT化使學校教育的整體育人功能受到缺損等。[9](P89-90)

而心理教育的興起及心育制度的發展則有助于德育制度的變革。正如有論者所提出的,是否重視開展心理教育并且將其納入學校德育工作內容,是衡量一所學校德育工作是否有現代意識的標志之一。(P319)可以認為,心育制度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有賴于德育制度的支持,獲得自身順利運作所必須的政策、人力、物力、環境等資源,另一方面,心育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有利于促進德育制度的人性化變革,克服傳統德育制度存在的弊端。

3.重視二者的區別,防止心育制度簡單德育化或德育制度簡單心育化。

當前,首先要重視防止心育制度簡單德育化及其不良后果。當前學校心理教育中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強制性傾向,如強制性要求學生接受學校的有關心理教育課程與活動的安排、對學生施加強制性的心理教育手段與措施、在心理教育與輔導過程中對學生施加強制性的“心理教育”影響等;人們往往只重視了強制性心理教育正面的功能,但卻忽視了它所造成的負面后果。[10](P41-44)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當前心育制度簡單德育化是重要的原因。

具體如曾有材料披露:“喜歡訓導,喜歡下命令——面對著前來咨詢的學生,一些中小學心理教師總是放不下教師這個角色,充滿了‘班主任味道’”。即一些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心理教師在心理教育過程中當遇到學生的抵觸、不良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時,不是采用平等對話、溝通的方式去進行心理輔導,而是以具有強制意味的訓導、灌輸等方式將自己的觀點、要求強加于學生,甚至對學生的生活橫加干涉。也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當前我國心理教師存在角色模糊現象,主要表現為心理教師與管理者、與德育教師以及與普通教師的混淆,造成這一混淆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和管理框架內運作,沒有注意區分德育系統與特殊教育系統的不同、缺少與特殊教育的聯系等。[11](P61)

當然,另一方面,隨著心育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要避免德育制度簡單心育化,在學校教育中片面移植一些西方國家的做法,把不少需要德育工作解決的教育問題和達成的教育任務簡單地都納入所謂特殊教育的范疇,放棄德育制度的主導性,忽視學校教育的價值引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厨房切底征服岳| 777精品成人影院| 好看的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好男人影视官网在线www|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美女扒开胸罩摸双乳动图| 探花视频在线看视频| 亚欧洲精品bb| 欧美日韩第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四虎影视884aa·com| 赵云腹肌下的紫黑巨龙h|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可以**的网址|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入口|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一区二区播放合集|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18性精品|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日本免费成人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