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員學習論文:黨員自我教導的實現與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黃月圓單位:桂林醫學院
大學生黨員教育針對性不強突出表現在:教育沒有找準切入點,沒有把握好教育的結合點,無力激發大學生黨員的興奮點,教育的重點和層次性不明顯。第三,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實效性不強。盡管各高校都加強了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力度,特別是實施“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工程”以來,各類教育活動蓬勃發展,但教育的實效性卻差強人意。
主要表現在:一是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樣化。有相當部分黨員入黨動機不純,有的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有的為了增加就業砝碼,有的是盲目跟風等。二是理想信念不堅定。據中共廣東省委高校工委對中山大學等10所高校進行抽樣調查,有30.8%的黨員認同“共產黨員有信仰自由”,有15.6%的黨員認同“私有化是我國未來趨勢”,有25.9%的黨員認同“不管實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國強就行”。可見,部分大學生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不堅定。三是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相當部分黨員入黨前后反差大。四是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沒有很好地發揮黨支部在校風、學風、班風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第四,大學生黨員教育干部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近幾年,學生黨員數量增加了,教育干部隊伍的素質要求與其實際現狀之間的矛盾凸顯:一是作為目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主要陣地的黨校,其師資多數來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們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但是他們多數缺乏實際的大學生黨建工作經驗,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夠貼近學生。二是高校從事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專職教師很少,多數大學生黨支部書記都由輔導員兼任,部分輔導員不僅對黨的歷史和理論了解不多,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吃不透,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相當部分高年級黨支部書記是由大學生黨員擔任,他們自身的政治素養并不高,理論水平也非常有限,缺乏從事黨務工作的經驗。
全面提升大學生黨員素質的必然要求。通過問卷的數據統計分析,可以總體上得出結論:當前大學生黨員有較強的自我意識,絕大部分大學生黨員都能認識到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調查顯示,88.89%的大學生黨員勉勵自己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91.69%的大學生黨員認為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重要;70.43%的大學生黨員認為有必要建立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監督制度。認同自我教育對于大學生黨員提升綜合素質、提高黨性修養、保持黨員先進性有著重要作用。
自我教育就是大學生黨員立足于自我的身心發展需要,根據《黨章》的規范和社會的要求,不斷加強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與自我控制、自我學習與自我完善,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等的一種對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可見,自我教育充分尊重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滿足大學生黨員多樣化的心理需求和發展愿望。
實現大學生黨員價值的基本訴求。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黨員實現學生黨員價值的訴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學生黨員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大學生黨員怎樣才能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目標呢?一要加強自我學習。大學生黨員通過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才能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目標。二要加強自我改造。大學生黨員應對思想中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符合的觀念進行深刻的自我改造。特別是一些自私自利的思想要及時得到更正。三要加強自我實踐。大學生黨員實現黨員價值的自我學習、自我改造、自我實踐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大學生黨員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實現黨員價值的行動,就是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自我教育。
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學生黨員日趨成熟的生理、心理條件。大學生黨員日趨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為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大學生黨員正處于青年中期。“我國大學生身體的發展,是經歷了二次快速生長期而進入到了生長的較穩定的時期。從生長的發育期進入生長的穩定期,身體各部分的長度、寬度和圍度的生長發育基本完成,身體內部各系統、各器官也漸趨成熟和健全。”
身高、體重、胸圍、坐高是身體形態的主要指標,大學生黨員身體形態日趨定型。大學生黨員的身體機能也日趨成熟,各器官、各系統的功能日益完善。作為心理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的神經系統的發育也漸趨成熟,記憶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顯著提高。可以說,大學生黨員正處于人體功能旺盛,生機蓬勃的“準成人”階段,這為大學生黨員發展思維和開發智力、擔負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適應各種環境準備了充分的物質條件。
“從發展的觀點來看,大學生身體的發展正處于生長高峰和迅速走向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對個體心理的發展有著全面的影響。”不僅如此,大學生黨員在精神需求方面也有更高的追求,這種需求能夠激發大學生黨員進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可見,大學生黨員身體形態、身體機能的成熟、穩定以及大學生黨員思維、創造能力等心理素質的不斷發展,為自我教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內在條件。
2.高校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育人氛圍。高校“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逐漸深化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等良好的育人氛圍為大學生黨員進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優質的環境和肥沃的土壤。第一,“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育人理念是高校的靈魂,它決定了高校的辦學目標和方針,對辦學規模、水平和效益等都有直接的影響。陳學飛指出“根本不是學生或其他任何人,而是時代本身和當前全世界的教育現狀正在再次迫使大學要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為學生服務,而不是為教師,正如當初大學處于最興盛的發達時期那樣”,高等教育強調的不只是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學生的發展被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而本質的功能而備受重視。
第二,逐漸深化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行了重大的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深化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是為了使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相應的政治、科技、文化體制改革相適應,也是高校謀求長足發展,提升高校內涵的必由之路。按照《高等教育法》第5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高校積極轉變觀念、抓住機遇、開闊視野,大膽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索。通過深化改革,高校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合作,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不斷增強自主辦學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管理體制改革體現了“服務”、“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體現了高校民主治校的宗旨,充分體現了高校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
第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調查顯示:大學生黨員認為“有助于大學生黨員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選項中,“社會實踐”、“良好的班風、校風”、“身邊優秀學生黨員的榜樣”、“社團活動”的比例依次為90.31%、86.14%、79.88%、70.79%。可見,校園文化有其特殊而強大的育人功能,在大學生黨員中有較高的認同度。大學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黨員展示自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是大學生黨員成長、成才、成功的重要保障。
“校園文化能更好地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同一。”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大學生黨員既作為自我教育的客體,又作為主體。大學生黨員通過組織、策劃或參與活動,激發主體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從校園文化中汲取養分和精神力量,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從而順利實現大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產生是個體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大學生黨員以主體的身份自覺地以自我作為教育的對象,經歷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控制、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等不斷循環的教育過程來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長效機制,也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