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文寫作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應用文寫作不僅是訓練學生對各類應用文書閱讀、寫作與處理的技能,更是引導學生觀念、情感、意志等內在品質的形成過程。通過重視情感目標培養,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安排,創新教學方法,應用文寫作教學將作文、做事、做人一體化,從而引導學生不斷走向更高層次的寫作境界。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人文素質;教育;教學
應用文寫作是普通高等院校面向所有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各類應用文書的寫作與處理的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行文技巧。許多人,包括不少教育實踐者和寫作實踐者,都認為應用文寫作只是一個格式規范的技術活,認為只要通過簡單模仿,就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常用應用文體寫作的格式與模式,就能在寫作實踐中勝任自如。因此,模仿例文、照貓畫虎成為行政人員擬寫辦公文件的常態,模板教學成為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殺手锏。此外,由于當前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應用能力,而基于應用文書在真實性、實用性、邏輯性和格式穩定性上的嚴格要求,使得應用寫作教學更具功利性,多重技輕文,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素質是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學識才華等精神收獲的總和。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借助教師言傳身教、學生課外實踐、校園環境熏染等多種形式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學識才華等素質,成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通過引導學生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從而確立做人的態度與原則。而應用文寫作“作為運用語言文字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是寫作者凝聚思想,表達情感,加工與傳遞的過程,表明該課程又是一門人文課程。”[1]進入大數據時代,大量信息充斥,“對于新聞記者而言,當下的競爭力和優勢不僅是如何借助大數據獲取數據,更在于如何分析數據,以怎樣的理念或價值觀解讀數據”[2],使文稿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感與人文關懷。同理,應用文寫作以解決與處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為特征,決定了對寫作者極高的素質要求,一份有素質的應用文書,是需要具有極高素質的寫作者來完成的。因此,應用文寫作既是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更是觀念、情感、意志等內在品質的形成過程。應用文寫作教學在培養學生未來職業生活所具備的基本辦公文件的寫作與處理等技能過程中,更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懷,以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重視情感目標培養,變單純的技能訓練為綜合素質的養成
任何一門課程,其教學目標都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而情感目標,是在習得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就是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一個只懂技術而不知文化修養為何物的人,是可怕的。這樣的人主持實際工作往往是以物為本,而不能以人為本,因為他不知人文為何物。”[3]因此,在技能學習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開展人格、氣質、修養的人文素質教育,將成為提升職業教育品質的重要環節,同時,這種技能教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工作過程與情感生成過程相融合的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最佳途徑。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關于應用文的文種、特征、作用、寫作格式、寫作要求等必需的系統而詳細的知識,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寫作方法和規范,而且要在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文旨、文思,梳理文理、文脈,掌握文體、文法,洞悉文境、文風,完成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去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交際規范和情感意志;通過引導學生作文時如何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權利與自由、價值與尊嚴,進而影響其做人要養成獨立人格,形成剛正不阿、不趨時媚俗的人文情懷。因此,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寫作知識、提升語言表達邏輯和遣詞造句能力、提高與人交流能力等諸多要點的訓練過程,也是增進學生技能與影響學生思想觀念交互融合的過程。以寫作技能訓練為中心,通過知識吸收、環境熏陶及其自身實踐,在培養學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當判斷的能力和辨別價值的能力”[4]的基礎上,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境界的開拓,并使之內化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提升生命的質量,這是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重要使命。
二、豐富教學內容———走出技能至上的誤區
關于應用文寫作教學,張江艷劃分了四個層次:技能教育、理論教育、理念教育和視野教育。而單純的技能就可分為三個級別: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技能,熟練、恰到好處地運用技能的技巧,以及富于創造性、精致性、傳承性地運用技能的技藝。要使學生掌握某種技術,達到從技能到技藝的飛躍,只停留在技能教育層面絕對不行,“只有將這四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算得上是有境界的教育”。[5]因此,單純按照模板訓練,模仿例文開展應用文寫作教學,是絕對不能培養出富于創造性、精致性的寫作能力的。“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還應打開學生寬廣的理論視野、知識視野,以深厚的文化作為基礎,逐步樹立科學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形成具有時空跨度的人文理念,才能達成內在修養與外在能力的雙贏。首先是豐富學生的語言。語言是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素,優秀的語言精辟準確,充滿智慧,給人啟迪。但能夠揮灑自如地駕馭語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閱讀各部門報送的文件時,就曾感嘆道“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6]。其實,這種現象至今仍然存在,很多機關單位辦公文件語言乏味,語意矛盾,官話、套話、廢話連篇的現象時有發生。如2015年,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庫房發生嚴重火災,雖然損失慘重,但官方仍采用雷打不動的八股體,將情況通報淪為簡單的完形填空,對受難者缺少人文關注,引起民眾紛紛調侃。古人有許多書信、碑志、奏疏、表志、序跋等應用文書,雖屬不入流的“時文”,但文章駢散結合,華美流暢,邏輯清晰,說理深刻,表現出極高的文采。如魏徵在貞觀十一年(637)所上《諫太宗十思疏》中,闡述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7],短短數言,從多方面開闊唐太宗“盛世危言”的境界,蘊含深刻的道理,展現了作者憂國系民的人文情懷,成為后人學習的名篇佳句。其次,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遠至古今中外詩詞歌賦,今之網絡優秀作品,皆可從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粹,將豐富的文學文化融進現代應用文寫作,從而使應用文寫作鮮活起來。如近些年在各地接連出現的“詩意判決書”,引用《弟子規》講孝悌之道解決母子之間因房產糾紛交惡,引用“六尺巷”典故解決鄰里之間房屋糾紛,“從情、理、法各個維度闡釋出裁判理由的那份真誠”。[8]判決書脫離以往簡單地如房屋買賣合同那樣套用模板的寫作套路,而是自然地融入作者的人文關懷,融入國家法治的溫度,正如審判官王云在成功調解一對夫妻的離婚糾紛案后所說:“寫這份判決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刻意準備,只是在審理過程當中,了解到雙方當事人曾經有過那么一段美好的戀愛過程,而現在卻要勞燕分飛,心有所感寫出了這一份判決書。”[9]這里,王云法官所說“心有所感”,其實是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積累與內化,只有經過這一過程,提起筆,才會寫出魅力好文。因此,應用文教學不只是“寫”的訓練,還需要通過引領學生閱讀,去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行文的技巧、感受布局謀篇的巧妙,從而以更加開闊的境界,感受世界文化的豐富燦爛、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人間世態的悲歡離合。
三、調整教學安排———因時施教,因材施教
美國教育家菲利普•W•杰克森曾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10]每個人思維模式、接受水平有別,并且,在不同環境下、不同時段內關注點有異,這就要求教育的開展要因勢利導。具有高水平職業能力的教師“必須懂得在教什么人,而且始終能以此觀點把控學生的討論。他必須具有進行清楚解釋的能力,鼓勵、激發和構建學生思維的能力。”[11]因此,“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要認真研究教材的特點,一方面要切實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他們的需要,有的放矢,確定教學方法。”[12]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動機、學習需求的情況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安排,因時施教。體現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要從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出發,針對學生乃至社會關注的現實問題,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寫作訓練,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客觀性,增強參與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及人文情懷。首先,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許多學生初入大學,面對嶄新的學習生活,不能很好地為自己的發展定位,甚至對未來的發展感到困惑,此時,進行計劃文種的寫作教學,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科學的發展目標,制定完成目標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分階段地策劃實施步驟就極為重要。通過計劃的寫作,學生不僅掌握了工整嚴謹的程式規范、科學可行的寫作原則,并且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計劃,也成為大學三年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了奮斗目標。而當學生經過三年學習即將走向社會,思考未來職業方向之時,通過求職簡歷的教學,在訓練學生如何凸顯個人優勢與特色的寫作技巧的過程中,學生梳理自己的大學收獲,發現不足,對于他們科學地進行求職定位,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就非常重要。其次,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因時施教。這就要求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計劃要“接地氣”,結合現實的學習、生活開展教學。提起母校,學生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環境、設施、管理、教學難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教師可在應用文寫作教學計劃中專門設計一節“吐槽課”,針對學生反映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深入調查,辯證分析,寫成調查報告,提交相應部門,不但完成了學習任務,為學校建設提供參考,同時,端正學生辯證看問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真正理解為什么“母校是你一天罵八遍卻不允許別人罵的地方”[13],情感態度得到提升。當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雖然愈發凸顯,但由于歷史原因并未受到社會的認可,也因此影響學生的自信心與自我價值認同感。自2015年起,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教育部將每年五月第二周定為“全國職教活動周”。活動周期間,全國各地技能比賽、職教活動接連不斷。在此期間讓學生深入到職業教育的宣傳工作中,進行消息文種的教學,以職教人寫職教事,將應用文寫作教學與職業教育發展緊密結合,學生既及時報導了職教動態,又感受到職業教育的魅力,增加職業自信。總之,適時開展教學,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滿足學習需求,學生收獲的不僅是寫作技能,更是對自身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塑造。
四、創新教學方法———走出課堂,服務社會
愛因斯坦在談到學校教育的時候曾經說過:“有時人們把學校看成僅僅是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遞給成長中的一代的工具,但這是不對的。……學校的目標必須是培養能獨立行動和思考的個人,而這些個人又把為社會服務視為最高的生活問題。”[14]走出課堂開展應用文寫作訓練,切入生活組織教學,將應用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不僅增強寫作教學的親和力,使寫作有的放矢,更增加應用文寫作的現實關懷,真正實現人文素質教育“不局限于講座、不局限于學者、不局限于課堂、不局限于知識、不局限于學校、不局限于現在、不局限于中華”。[15]首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應用文寫作教學。寫作商店營銷方案,就將學生帶到店里,讓學生從市場的角度,從裝潢的角度,從環境的角度,從消費者的角度,設計裝修風格和營銷策略,從多維角度去鍛造學生自覺形成讓消費者滿意的人文觀照。其次,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足不出戶,認識社會,掌握不同企業、機關、單位文案寫作的要求。例如,針對2019年6月網上刊登的圓通快遞員面對客戶投訴而向客戶百般退讓,甚至下跪的事件,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為該公司試寫規章制度。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深切感悟到,規章制度一定要在建立高效順暢的維權機制、監管機制的基礎上,在建立員工正當權益保障制度的同時,關注并體現員工的生存、尊嚴、自由、權利和價值;針對網上頻繁曝光的裁判文書錯漏百出的事件,讓學生明白裁判文書的寫作質量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審判質效的集中體現[16],要在保持法律高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反映出寫作者嚴謹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態度,豐富的人文情懷。總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開展社會實踐,使學生建立起“突破雕蟲小技的技術層面,主動讓如何做人的價值追求引領做事和作文”[17]的寫作觀。當前,隨著各行各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越發緊迫,職業教育的目標已經突破單純“找工作求生存”的“就業教育”,上升到與國家發展戰略息息相關的高度。這就要求教育教學要更多地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可持續、多元化發展,應用文寫作不僅用來解決現實問題,更反映寫作者態度、作風、品格。因此,應用文寫作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有頭腦會思考的“人”來看待,實現教育的“人化”過程。當然,應用文寫作技能的習得與人文素質的提升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要摒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杜絕教育目標在育人理念上的下滑,追求作文、做事、做人的一體化,引導學生不斷走向更高層次的寫作境界。
參考文獻:
[1]李金華.應用文寫作課程多維教學探析[J].應用寫作,2019(6):40.
[2]張江艷.從“鵝毛筆”和“阿爾法狗”看大數據語境中的新聞寫作[J].寫作(上),2017(3):3.
[3]我們今天為何讀研究生———張汝倫教授在復旦大學的講演[N].文匯報,2008-11-15.
[4]張江艷.探索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意義和實踐途徑[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4(4):68.
[5]張江艷.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看應用寫作制度教育的缺失[J].寫作(上),2015(01):29.
[6].反對黨八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7]徐中玉.大學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9)
[8]朱子驍.“詩意判決書”何以走紅網絡[J].浙江人大,2017(01):46.
[9]江蘇“詩意判決書”走紅[MEB/OL].[2016-12-16].
[10][美]菲利普•W•杰克森著,吳春雷等譯.什么是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305)
[11]哈弗委員會著,李曼麗譯.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0)
[12]王基.程式化———語文教學的一個弊端[J].河南師大學報,1980(02):103.
[13]李培根.母校是你一天罵8遍但不許別人罵的地方[EB/OL].
[14]姚旭.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3(06):61.
[15]李培根.我看人文素質教育[EB/OL].
[16]宋江云.九江一法院作出的民事調解書現多處錯誤,院長稱了解后再回應[EB/OL].
[17]參見張江艷.論價值抉擇中的應用寫作:融合“技”與“道”[J].寫作,2016(05):39.
作者:李金華 單位:天津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