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轉型期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可以創造最先進的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會服務,為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通過對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存在的理論依據進行探討,推斷出對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進行優化改革,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選擇,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在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層次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繁榮和發展尤為重要。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為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1轉型期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的必然性
根據《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文件的規定,從2014年9月起,國家和高校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的研究生收取學費,研究生教育全面開始收費。又陸續了《關于做好研究生擔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學生輔導員工作的意見》、《關于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工作的通知》。這表明,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將進入改革優化的新時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1.1符合我國研究生全面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經歷了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全面公費制時期(1949-1985年)。該時期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實行的是相對單一的“國家財政培養支付”的模式,所有研究生均免學費,同時享有國家規定的普通獎學金以及其他的生活補助金[1]。第二個時期:雙軌制時期(1985-2006年)。1985年,國家下發《高等學校招收委托培養研究生教育的暫行規定》,指出研究生的單位需要向招收委托的高校收取一定的培養費用,研究生教育開始進入雙軌制時期。1993年,國家對計劃內定向、計劃內非定向、計劃外自費三類研究生收取定額學費,研究生教育收費雙軌制更加完善。第三個時期:收費逐步完善時期(2006年-至今)。從2006年起,包括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一批“211工程”、“985工程”就試點取消了公費制。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2013年國家頒發了相關文件,規定從2014年秋季新學期開始,新入學的研究生全部繳納學費。自實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以來,國家又陸續頒布了完善研究生“三助”政策,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貧困研究生助學貸款和資助政策,進一步優化我國的研究生投入機制。
1.2與國際研究生教育接軌的需要實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政策是與國際研究生教育接軌的重大舉措。在世界大學的國際交流中,要不斷吸收和借鑒國外一流大學的精華,來彌補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不足。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之一。世界著名大學對研究生教育實行收費制度是普遍認可的。美國研究生教育收費的標準完全根據市場來確定,采用分段式收費方式,學費因學校、專業以及研究生項目的不同而不同。對研究生教育,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廣泛的采取“支付上學”的方式。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教育應當走向市場化,靠攏國際標準,在教育系統上引入競爭模式,而我國實行的一包到底的高等教育模式難以提高高等院校的競爭力,與國際高校的實力是無法比較的”。[2]因此,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實施研究生全面收費制度,同時不斷補充和完善資助體系,既可以提高研究生培養單位的辦學質量,也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資源和平臺,近而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環境的國際水平。
2轉型期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的理論依據
2.1關鍵:人力資本美國經濟學家里奧多·舒爾茨最先提出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認為高等教育能夠給人帶來巨大的個人收益,個人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大的受益者。個人收益也叫私人收益,是指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從產品或服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收益。[3]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的不僅是學習的機會和場合,更體現了人類追求學問、科學研究和學術自由的高層次需求,是一種探求和研究知識的權利。[4]作為非義務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它是高層次的教育。受教育者接受高層次的教育將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越的資源和條件,最終獲得較大收益的還是個人,長遠來看它是一種重要的人力投資活動。因此,研究生個人要承擔一定的教育成本,必須繳納一定的學費。
2.2根本:教育成本分擔20世紀50年代,英國著名教育經濟學家約翰·維澤出版了《教育成本》,這本書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育經濟學家約翰·斯通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擔”理論,這個理論主要闡述了教育成本分擔的合理性,從理論上證明了高等教育成本應該由政府、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社會等共同承擔,不應該由單一主體來承擔。根據“誰受益誰分擔成本”基本原則,教育投資應由政府、受教育者、家長等共同分擔。[5]研究生教育是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可以使個體成為社會的“稀缺資源”而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好的經濟收入。[6]研究生教育又屬于非義務教育,要想接受更高的教育,受教育者個人就應當承擔一定的教育成本。我國在教育成本分擔理論的支持下實施研究生全面收費的新政策,實行“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教育成本、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
3轉型期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的重要意義
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優化改革為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研究生教育全面改革指明了方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對我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3.1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教育公平實行全面收費政策要堅持的首要原則就是教育公平。國家對研究生教育進行優化改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體現和實現教育公平。自從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以來,人們對教育公平的呼聲越來越強,同時它也是學者們討論的熱點問題。研究生投入機制優化改革,要求研究生個人都要繳費,正體現了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近而實現研究生的教育公平。對研究生教育實施全面收費的同時,國家也逐步完善了對貧困研究生的資助和補償措施,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性化、合理化和科學化。
3.2有助于提高我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投入新政策規定每個學生都要繳納學費,不再按照考研成績來劃分為公費生和自費生。這種收費制度有助于激發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降低學生因公費與自費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全面收費政策增加了研究生的讀研成本,學習成果和經濟利益直接掛鉤,這樣會使研究生更加自覺、主動的學習,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學習和科研,爭取拿到更多的獎學金,提高了研究生之間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研究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進一步會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最終會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水平。
3.3有助于優化我國各個高校的教育資源配置實施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新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節省了我國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教育資金,整體增加了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各個高校可以優化本校教育資源配置,不需要再把大量的教育資金用在研究生培養經費方面,而是主要把國家的財政撥款、研究生的學費、慈善捐贈資金以及高校科研轉化創收所得用于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提高科研能力,進一步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利用的合理化。
參考文獻:
[1]魏紅梅,邱贊.我國研究生獎助制度的政策演變與思考[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4,(5).
[2]李成虎.高校研究生收費標準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
[3](美)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才資本投資[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4]郭雯霞.關于研究生收費的思考[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1,(1).
[5]毛建青,謝玲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收費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14,(6)下.
[6]郭娜.從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角度分析研究生收費制度[J].教育觀察,2013,(2).
作者:朱嫚嫚 徐水晶 王奎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