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談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兒習慣養成的教學范文

談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兒習慣養成的教學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兒習慣養成的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談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兒習慣養成的教學

摘要:利用當地民俗文化資源,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及管理方法促進幼兒習慣養成的教學方法,讓幼兒通過感知、體驗、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增強幼兒的鄉土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操,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隨機學習、大自然中的體驗探索及專題活動,有計劃地培養幼兒,讓他們更多地體驗生活、探索自然、豐富社會經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

關鍵詞:地方民俗文化;幼兒;習慣養成;教學;實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幼兒階段是一個人社會意識、行為意識、思維意識等形成的初級階段,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而教師將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作為教學重點,能讓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一、弘揚傳統習俗文化,夯實幼兒習慣養成

中國傳統習俗文化中蘊含著各種思想精華和文化品格,正是幼兒時期需要培養的優良品德。幼兒園將其融入幼兒園日常活動中,能夠讓幼兒感知、體驗傳統節日的氣息,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和習慣,增強幼兒的鄉土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操,養成敬老、友愛、勤勞、善良的優良品德。

1.頌傳統節日精神,傳承品德禮儀。傳統節日是當地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其典型習俗,對于保護地方文化、熱愛家鄉有著很好的教育價值。如在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日中,幼兒通過親子做花燈、做月餅等活動,感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刻,在探索制作中,體會動手實踐的快樂;在重陽節、端午節,通過給爺爺奶奶做件事等活動中,傳遞尊敬長輩、愛家鄉愛祖國的優良品德。教師只有讓幼兒親身體驗、感受,才能讓他熱愛、傳承。

2.食民間節氣糕點,培養探索精神。在農家生活中,每個節氣都有相應的傳統美食,幼兒園可以節令美食為點,開展探索體驗活動,如春龍節的“撐腰糕”,春季的“涼拌馬蘭頭”和“菜花頭塌餅”,端午節的“粽子”,冬至的“蘿卜絲團子”,春節時分的“百貨糕”。每個時節的美食都有美好的寓意,幼兒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全參與,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幼兒在制作品嘗中了解當季的時令蔬菜水果及糕點,在活動中豐富生活經驗,同時在制作中體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享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樂于動手、樂于探索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品德,享受“全獲得”的過程。

3.行傳統習俗禮儀,陶冶情操美德。幼兒時期是形成一個人品格的關鍵時期。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幼兒一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幼兒能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幼兒園挖掘傳統習俗中的禮儀習慣,創設濃郁的傳統禮儀氛圍,讓幼兒“身臨其境”,進入文化,進入歷史,感受祖國悠悠歷史的別樣風采。如在元宵節開展“著漢服慶元宵”活動,幼兒園利用校園自身農村特色,在桃花林間、木質長廊下,懸掛幼兒自制燈籠,營造古都街景;活動當天,教師讓幼兒身著漢服,三三兩兩結伴于花燈之間,賞花燈猜燈謎,在氛圍的烘托下,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漢服襯托下,教師學習行走禮儀、賞燈禮儀及同伴相處禮儀。這樣沉浸式的體驗模式,讓地方文化內涵更加直觀,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有機融于幼兒體驗活動中,把知識傳授和陶冶情操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有效結合,讓幼兒教育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二、建構體驗式學習,實施習慣養成教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求。在班級教育管理中,幼兒園倡導綠色體驗式學習,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隨機學習、大自然中的體驗探索及專題活動中的有計劃培養,讓幼兒更多地體驗生活、探索自然、豐富社會經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

1.借一日生活皆課程,浸潤生活行為好習慣。幼兒的注意力發展特點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師要善于把握一切可利用機會,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好習慣。如利用晨間來園時間,教師與幼兒經常進行問候打招呼,讓幼兒養成見面問好的禮儀習慣;在餐前便后及游戲后都設置洗手環節,讓幼兒在浸潤式教育中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游戲中一切有效機會,讓幼兒浸潤于良好的習慣修養環境中,讓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2.探大自然課堂,激發熱愛生活好品德。根據農村園所的地方特點,幼兒園有意識地將戶外場地打造成農家生活體驗區、農趣運動拓展區、農味藝術探索區等多元綜合探索體驗場所,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這種親近自然、體驗生活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身心放松,也使幼兒的認識與獲得更加直觀與生動,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值得一提的是,在體驗農村特有的田間勞動教育中,幼兒通過觀察、探索、學習,嘗試著收獲播種等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及植物的生長習性等。這些熏陶和教育將成為幼兒一生美好的起點和體驗,所有一切都是幼兒快樂的源泉。

3.設好習慣專項課程,促進身心“全獲得”。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如何精準有效達到效果,有針對性地養成計劃也是我們在養成教育中常常思考的問題。

(1)設立“好習慣養成月”,讓習慣成自然。幼兒園通過“習慣養成月”的探索模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學習關鍵期,各年齡段制訂適宜的養成目標和方向,在有意識的滲透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優良品德。如大班以“幼小銜接”為切入點,在每年6月份設定為“學習習慣養成月”。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強化規則意識,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將要上小學的事實,滲透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小班則以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如制訂自己學會如廁、自己會穿脫鞋子等月階段小目標,使該階段的教育方向更加清晰,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這樣定時、定目標的模式,讓養成教育變得更加有效,結合日常滲透,使習慣成自然,為幼兒成長一步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2)巧設“好習慣專項課程”,讓隱形教育變得生動有趣。幼兒園階段是幼兒人生的起始階段,培養隱性智慧往往比顯性智慧更重要。因為任何知識都可以日后通過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去彌補,唯有人格的養成是從小培養并且基本定型。幼兒園根據時展的需要,關注幼兒成長的關鍵期,有意識地挖掘幼兒身邊的人事物作為教育素材,如“我會洗手”“小口罩怎么戴”“垃圾分類小能手”等專項主題課程,使幼兒在參與過程中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形成了善于觀察、樂于提問、主動探究的好習慣。這提供了更多讓幼兒與社會、自然接觸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獲得了提升,活動的適宜性讓幼兒是“全獲得”的體驗過程,也讓抽象的養成教育變得立體和具象,能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莉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陳妃燕,彭楚蕓,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4.

[2]徐嵐.投其所好,自主游戲——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策略[J].山西青年,0,(4).

作者:張燕芳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莘塔幼兒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视频|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2o18国产大陆天天弄| 太深了灬舒服灬太爽了|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蜜桃97爱成人| 国产小鲜肉男同志gay| xxxx日本黄色| 国产精品视频一| 99视频精品国在线视频艾草|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久热这里有精品| 欧美XXXXXBBBB|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专区丝袜脚调教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天天爽天天干天天操|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久久午夜宫电影网|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欧美人与性动交另类|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欧美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