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層次需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建立多元的心理健康維護團體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各個層次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需要時刻關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個人基本需要是否滿足有不同的個人標準,那么在一定時期內這些需要是否滿足要及時監控,否則就會出現問題,進而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在高校中,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動態對學生自我實現非常重要。
(一)各個班級設置心理委員
在高校內,每個班級都設置心理委員作為班干部的一員,心理委員作為班級心理動態的觀察員,平時多關注那些有心理問題或者一段時間內,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及時與相關輔導員教師反饋班級心理動態。同時各個班級心理委員要定期以文本的形式,上交一份班級最近一個月的心理動態發展狀況,讓相關輔導員、心理教師了解學生最近的心理狀態,為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
(二)成立心理宣傳社團
在高校中,社團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學生組織,通過學生社團舉辦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會一些心理健康知識,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理。
(三)成立心理朋輩導師隊伍
在高校中,從高年級學生中,選出一批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以及有心理學學習背景的學生組成心理朋輩導師隊伍,為低年級的學習解決心理困惑,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生活,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去關心指導低年級的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需要,及時以師兄師姐的身份去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需要。
二、多渠道開展心理咨詢
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中,各個層次需要的滿足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低級層次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才會出現高級的需要,而低級需要是否滿足會因人而異。所以是否能夠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是否使每一個人都能自我實現,為他們提供自我實現的環境,就需要去關注每一個人的需要,特別是基本的心理需要,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及時關注個人的需要,積極關注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及時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心理幫扶。
(一)個體面對面心理咨詢
對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個體心理咨詢,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為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幫助其走出心理陰影。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追蹤關注,這樣能更大化地提高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二)開展網絡咨詢服務
在高校內,設立專門心理咨詢的電子郵箱、網絡QQ等,為學生咨詢開辟新的渠道。有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因為性格內向或者對心理咨詢有一定排斥,當出現問題時又不好意思到心理咨詢中心,而又急切需要心理輔導,那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聊天的方式幫助其走出心理困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積極性。
(三)開展信箱咨詢
在各系部、各個宿舍樓區設置心理信箱,通過信件的方式把困擾自己的問題傳遞給心理咨詢中心,對大家都急切關注的問題,心理咨詢中心會通過團體輔導、開展相關活動講座等形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培養高校優秀心理咨詢團隊的專業素養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決定了國家棟梁的未來。很多學術很強的學生心理卻存在一定問題。只有從各個層次滿足學生基本生理心理需要,那么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他們的能力,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僅通過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在有問題時可以獲得及時的幫助。高校中專業心理咨詢師的數量是有限的,如何滿足廣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需求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定期安排心理教師參加專業培訓
為了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心理咨詢教師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參加各種心理咨詢技術的培訓。高校為心理教師提供再進修,外出學習的條件,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各種會議與培訓,掌握最新的心理咨詢技術,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二)高校加強對學生心理咨詢團的培養
為了滿足學生對于心理咨詢的需求,高校可以在心理委員、心理社團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中選拔出一批優秀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技術的培訓,作為學校的學生組織心理咨詢團。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這些咨詢團的學生可以及時給予幫助,如果無法解決再轉到心理咨詢中心來,這樣學生可以更及時地得到心理幫助。
四、加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設
高校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養出合適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每個高校的主要任務。從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讓學生達到自我實現,我們就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學校中,感受到安全和尊重,感受到和諧健康的校園,那么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的關注。
(一)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
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也有待提高,很多高校并沒有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而是掛靠在某一個部門,做心理輔導的教師更多是兼職或者兼任,并沒有一定的專業資格。在所有高校中都應推行設置專門的機構,專門負責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批出專款經費,提高心理教師咨詢水平,鼓勵心理教師進修學習,為教師職業生涯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二)學生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
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主干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延伸教育課程可根據學生情況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學期開設。
(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
除了公共必修課以外,高校還應該設置心理學相關選修課程,供不同專業需求的學生來學習。例如,旅游心理學、服裝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課程等,為不同專業的需要提供輔助。另外,鼓勵非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輔修心理學專業,把心理學作為第二專業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高校中,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已經引起了各界領導的大力關注與支持。馬斯洛的以人為本的需要層次理論恰恰詮釋了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的內涵,同時也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并指明了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積極而科學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多層次地為學生的心理發展服務,為學生的自我實現提供最好的環境,這樣才能培養更多社會有用之才。
作者:王琳單位: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