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2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種類
2.1學習類問題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2.1.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1.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2.1.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2.2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2.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2.2.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3青春期心理問題
2.3.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3.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2.3.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2.4挫折適應問題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3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狀態。說得通俗點,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人際關系良好,能適應環境,有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
4班主任主要職責
4.1用自身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感染學生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自身素質的高低,對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1.1更新觀念,增長知識,時刻注意提高自身修養。當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社會觀念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這自然也影響到教育界,波及到學校,基于這種認識,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是建設班集體的首要因素。因此,班主任要不斷加強教育學、心理學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的學習,研究教育新特點,適應新形式。
4.1.2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始終在學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以滿腔的熱情、樂觀的精神面貌感染學生。班主任的言談舉止,甚至于服飾都為學生所觀察、注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的中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復雜性都提高了,他們不再輕易相信教師的“光環效應”,更注意教師的“示范效應”。面對學生的沖動及不良言行以冷靜態度為自己的心理筑起堅固的保護墻,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適應能力;對待學生要熱心、誠心、耐心。
4.1.3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關愛學生,首先就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從本質上熱愛學生,教育、教學才能獲得成功。這種愛,絕不單純是一種情感的傾注,而是精心構筑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用一顆平常心、寬容心看待學生的不足之處,甚至可以淡化他的某些缺點或錯誤,給他們自悔、自改的機會。
4.2建立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力求做到早預防和早糾正。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在社會生活環境、家庭影響下,生理、心理趨于成熟,思想活躍,經常產生思想矛盾,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表面看來難以預測,俗話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班主任就要做到腿勤、眼勤、口勤、腦勤,多觀察,多留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力爭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
4.3主動聯系各科教師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的內容。實際上各科教學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如,語文課就包含有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勞動課、體育課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的挫折隨力、鍛煉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
4.4與家長密切配合,為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的結構、氣氛、文化、經濟背景等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班主任要以多種形式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告訴家長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教給家長一些教育方法,讓家長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多關心子女的成長,主動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