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江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是針對基層缺少全科醫生的現狀而提出的政策,實施過程中發現,這類學生在學習態度、心理健康、職業認同等方面表現出異于普通醫學生的現象。依據江蘇對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定位,探索有效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關鍵詞: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蘇省將“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作為綜合醫改試點工作的重點,著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有效改善了基層衛生機構執業環境。然而,江蘇省要真正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的就醫新格局,除了職業環境的改善,更需要人才的有效供給。人才數量短缺、衛生服務水平有限、醫療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依然是制約江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的瓶頸。因而,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是關鍵問題。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通知》(蘇衛科教-2015)21號)和《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關于做好2016年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通知》(蘇衛科教-2016)8號)要求,有關要求,2016年起江蘇省恢復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為蘇北、蘇中地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適宜醫學人才,這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衛生人才短缺的有效路徑,有望為基層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醫生。[1]然而,實施中發現,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存在學習態度不端正、心理障礙易發、基層意識不強烈、職業認同度不高等問題。為了能使訂單定向醫學生成長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綜合性全科型人才,不斷壯大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在這類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斷探索多樣形式的實現路徑。
1加強江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免費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到有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6年。[2]沒有學費、住宿費和就業的壓力使一些同學失去了學習動力和服務基層、自覺提升崗位服務能力的熱情,因而要對他們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備與崗位需要相匹配的思想意識和職業素養。
1.1有利于加強江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服務基層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江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計劃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就近兩年免費醫學生招錄情況來看,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學生報名踴躍,錄取分數較高。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畢業后在基層主要以預防工作、健康管理、康復保健、慢病管理等為主,還需要深入理解國家基層醫改政策,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增強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然而,免費醫學生也面臨著一定政策窘境與難點,部分學生從醫意愿不強,而且愿意回到相對貧困落后地區從事基層衛生工作的比例也不容樂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打消學生的種種顧慮,自覺融入健康江蘇建設事業中。
1.2有利于加強江蘇訂單定向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教育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其專業性質、未來職業的特殊性。定向醫學生就業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對象的文化層次不高,這要求醫生具備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品質,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對患者予以充分的情感交流與人文關懷。人文素質是醫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救死扶傷的價值觀。
1.3有利于加強江蘇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根據舒伯(Super)的生涯彩虹理論,大學時期是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定向醫學這一學科,能否產生較好的職業認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在的學習行為以及將來的診療活動。[3]由于醫學院校和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尚缺乏人才培養機構與人才使用機構的緊密銜接經驗,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部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在畢業前夕仍然不能明確自己的就業安排,可能會影響其合同履行情況,并對以后的訂單定向醫學畢業生的擇業意愿產生負面影響。[4]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根據醫學生特點,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培育定向醫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激發其正向情感,提高其基層醫療工作認可度,培養扎根基層的責任感,避免出現職業信念動搖,自我定位模糊的情況。
2江蘇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分析
2.1學習態度不端正
一方面,相較于熱門專業,定向免費醫學生的生源數量相對不足,生源質量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家庭困難,一心想從事醫療方面工作的學生而言,這一免費培養項目能夠幫助減輕家庭負擔,他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與肩負的責任;部分學生因為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已經確定,不用自己費心找工作,對學習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想要退出但是又存在較多障礙,對這部分學生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2.2心理障礙易發
免費醫學生中往往存在幾個方面的壓力:一是有的學生在報考時,并不了解這一免費培養項目的具體要求和未來的基層服務內容,從而產生對未來前途的迷茫感;二是多數免費醫學生來自相對貧困的地區和家庭,受到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三是人際交往障礙,這類學生往往單獨編班,在于其他專業學生接觸過程中產生不安感。這些心理障礙會對他們的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期望帶來負面影響。
2.3職業價值觀淡漠
有關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訂單定向生并不愿意到農村鄉鎮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工作。[5]部分免費醫學生來到基層衛生機構就業,但由于工作環境、待遇等問題,大多沒有長期扎根之念想。影響他們產生面向基層服務意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畢業生就業后待遇不高,大多數基層單位工資水平較低,遠遠落后于城市,且工作環境簡陋,科研設備落后,就診病例少;二是發展受限,近年來不少免費醫學生在報到和就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問題,還未建立起較為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
3江蘇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
3.1深化課程改革,增強課程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主渠道,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應當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結合他們的具體工作內容,開展針對性的主題教育:一是感恩教育。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來到醫學院校學習的機會都是將來在基層醫療單位服務6年換來的,接受服務和照顧是他們應得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滲透感恩教育。二是歸屬教育。訂單定向醫學生是醫學院校的弱勢群體,內心難免抵觸焦躁。歸屬感教育有利于幫助他們甩掉心理包袱,在集體交往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認同。
3.2豐富社會實踐形式,提升人文素養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開展各種見習與社區醫療服務能夠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基層衛生事業現狀,認識到自己將在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改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可以開展居民健康體檢、醫學科普宣講、義診、送醫送藥下鄉等醫療衛生活動,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地方病篩查、基層醫療狀況調查等科研性質實踐活動。早實踐、多實踐有利于幫助免費醫學生加深職業認知,增強職業情感。國家和省市教育、衛生部門應做好實踐方案制度建設,保證定向培養工作的質量。
3.3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教育形式
當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維和行為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免費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在內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與時俱進,優化教育效果。要做好信息化時代的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認真思考網絡傳播的基本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單向的被動灌輸教育,而借助于課程網絡平臺和在線通訊工具,可以較好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活動,將單向的傳輸轉變為雙向交流的互動模式,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接受者,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師生互尊、互促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出現。特別是在一些惡性傷醫的新聞事件報道面前,為了防止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堅定其扎根基層衛生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必須深入探討事件發生的原因,利用好qq、微信、微博等工具,掌握校園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3.4靈活融入專業教育,倡導全員教育
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依靠思想政治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醫學基礎課和臨床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融通,實現全員教育。醫學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文專業教師缺乏醫學背景,而臨床醫學院的教師缺乏人文學科知識的困境,導致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層次較低,未能真正滲透并應用于專業領域。針對此,要樹立全員育人理念,除了培養一批復合型醫學人文專業教師,還應引導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增加臨床優秀案例、感人事例,定期邀請臨床經驗豐富且醫德高尚的醫生開展人文講座,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訂單定向醫學生的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強.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廉政文化建設探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5(311):366-368.
[2]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教育部等.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Z].2016-06-08.
[3]袁婷.影響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因素及對策[J].衛生軟科學,2016,(3):172-176.
[4]胡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政策實施現狀調查[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9):60-64.
[5]張玉旺,仇寶山.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3):82-83.
[6]申正付.新醫改背景下農村訂單定向式免費醫學生培養機制創新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1-3,15.
作者:趙丁海;喬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