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審美教育發展趨勢(4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初中的語文課本內容匠心獨具,需要學生和教師仔細的推敲和品味,本文針對語文名著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前言
初中課程內容往往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在教材中的名著時感悟極深,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對學生學習語文有著重大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具有多結構多層次以及多要素的審美系統,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反應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1.當前語文審美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1對于審美教學的認識度不夠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由于學生處于發育生長期,注意力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而語文又是一個由大量文字組成的文章,學生往往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耐心,導致很多學生的閱讀水平受到限制和阻礙[1]。學生想要在一定的時間內迅速的提高語文成績是不可能的,語文是一個繁雜量大的工程,是需要學生長期積累學習的結果。另外,教師在審美教學上不夠重視,學生提不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學生的閱讀水平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1.2語文審美的教學范圍過窄
由于語文教師在審美教育上不夠重視,教師在審美方面沒有過深的研究,提到審美,教師一般將目光停留在表面。初中語文教材往往具有優美的語言及豐富的內涵,語文教師要抓住教材的韻律美以及意境美,學會將這些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對此進行深刻地體會。由于學生年幼,對詞語的研究不多,因此,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難以體會到文章深層的美感,從而達不到教學效果。
2.提高語文民主教學審美教育的幾點建議
2.1多樣化發掘教材的內含之美
初中的語文課堂大多圍繞著教材內容進行展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研究,挖掘教材的優點,體會教材中的意境美。現今的語文教材靈活性以及文學性很強,很多文章都是國內外著名且具有豐富內涵意義的作品,文章的語言樸實而又麗句清詞,不僅是教師,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語言的金輝玉潔。如《朝花夕拾》名著中,初讀文章覺得婉約,再讀文章便覺得人生如夢露,青春似花,落幕夕陽。拾起記憶的碎片,笑當年天真的無邪。整篇文章辭致雅贍,恍如身臨其境。魯迅先生筆下的生活充滿了平淡以及哀傷,繪風俗寫動物憶舊人,寥寥幾筆卻能讓人回味已久。學生閱讀時可真切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子急,總是捕不到鳥;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為非常的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蛇。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學生讀起來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身臨其境的感受魯迅的童年生活。
2.2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段落
現今我們迎來了數字化的時代,因此教師對教材研究時可利用網絡進行搜集文章的背景意義,充分的準備教材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如在學習《駱駝祥子》名著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對這篇文章進行搜集,利用音樂、帶有畫面感背景以及聲音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悟,學生從這篇文章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讀起文章時對勞動者悲慘的生活有著深刻的感受以及有設身處地的感覺,學生無不動容,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2.3教師的自身影響
教材是教師學習的素材,除了教材之外,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技能也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將教材干巴巴的語言轉化成優美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教師可將詩句中的語句進行擴展。例“殘花綴在繁枝上,鳥兒飛過去了,撒的落紅滿地———生命也是這般的一瞥么”。教師在講解這首詩時,對語句進行相應的擴展,培養學生創造想象力,“殘花像老去的青春般綴在繁華的枝頭上,繁花也終有一日會凋零。鳥兒飛去了,鳥兒來了又飛去,撒的落紅滿地都是。繁華散去,只剩的落花滿地。生命是否也像這般一樣短暫,翩如驚鴻,只留下這短短的一瞥。學生在學習詩詞中往往會感到乏味,教師要利用語言的優勢激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不管是在語言表達上還是在藝術人格上要有較高的水準,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示范。結語總而言之,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力,而且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感受教材中的韻律美、意境美以及語言美,深刻的感受到文章的優美性,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擴展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國強.關于改善學風教風的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6,(1):6-10.
作者:顏小泳單位:福建省石獅市實驗中學
第二篇:初中英語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
摘要:在一種學科中的教學中,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就會加入很多的教學方式,審美教育是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的一種教學形式。審美教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形式,加入進去比較復雜,不管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一個比較復雜難認知的過程。但是,在實施審美教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前的各方面素質修養,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用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和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并豐富學生的情感。對于英語,與審美一起相結合會使得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結合。
關鍵詞:英語教學;審美教育;有效整合
一、發掘文字背后的含義,找尋其中賦予的內涵
我國文學大師葉圣陶先生對文字鑒賞表達過自己的看法,想要更準確地對文藝進行鑒賞,就要對描述的文字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觀察所描寫的事物,進而轉化成最初的審美。文學作品是作家從自己的角度來創造出自己文章中的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從生活的美好中來反映生活的美。
二、從生活中找尋靈感,體驗事物背后的樸實美感
知美這一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這種能力是人的一種理性直覺,審美這一心理活動是理性與感性相統一的結果。我們初中英語的課本上所甄選出來的文章都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的,佳作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作者在創作時賦予了文章血肉和生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試著將作者的情感傳達給學生,在他們之間建立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美。
三、放飛創意,用想象給生活增添時空美感
所謂想象力,都是人們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表象記憶進行加工成為新的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想象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抽象力的表現,它既需要依賴你對事物本身存在的記憶,又需要你打破這種固有的記憶,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象成一個新的事物,這就需要抽象思維了。如看到太陽,就看到了希望,看到綠葉,就充滿了信心,這種既基于事物本身的想象又打破事物本身的感覺,給所有我們看到的事物賦予了新的生命,美也因此從我們的想象力中得到了升華。
四、不斷地對比鑒賞,體會文字背后的意境傳遞的美感
比較是一種常見的在教學過程中會運用到的手段,通過兩者的對比,能讓學生加快對某一事物的理解。在審美教育中也可以加入比較法,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亦是如此,但在這里沒有傷害這么嚴重。通過對同一事物兩種描述進行比較更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語言能賦予事物美的能力,進而得到美的熏陶。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語言,背后代表的文化,但是,文字背后所蘊含的藝術之美是每一個人所追求和欣賞的。通過對于英語的學習,可以讓孩子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讓孩子在接受幫助時知道表達感謝,在打擾別人時知道表達歉意,這些都是語言所帶來的美的體現。因此,在教學時,還應注意加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對一些能使文章語言變優美的詞藻要讓學生多進行比較并做到熟練應用,提升自己平時的寫作功力,讓自己的文章讀起來更加優美。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對于學生的發音練習,可以挑選一些繞口令來進行專項訓練,通過簡單的繞口令所帶來的節奏感讓學生能夠更加地投入,有更大的興趣去練習。不僅如此,通過不同的練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本身的韻律美,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英文對人們的吸引力,并體會作者為什么最后確定應用敲字的意圖,讓學生試著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加深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五、懂得鑒賞文字背后的含義,提升學生對美的追求和欣賞
加強英語在審美方面的教育并不是意味著不重視英語的基礎知識教育,相反如果不具備牢固的基礎知識能力,那么就無法很好的進行審美教育,一句話就是審美教育是建立在穩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上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訓練,不能顧此失彼,更因此使審美教育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果。審美教育不僅只有表面的對文章進行美的欣賞這一狹義的理解,而是在引導學生欣賞文章優美的語言的同時教導學生更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文章,比如說人物刻畫、文章中心主旨和作者的人文情懷等。通過這種形式學習英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離不開審美教育,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學系統。首先是英語教學課材是由中外名作組成的,這些名作代表著各自的時代、不同的民族、豐富的審美角度帶領著學生學習英語。因此,教師應做到的就是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初中生加強美學教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閱讀范文、分析內容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訓練學生、引導學生去充分的感受文學的魅力,以正確的方式欣賞文學的美,感知美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鄺堅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注重審美的培養[J].教師,2014,(29):49.
[2]盧彥紅.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審美及英語素養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2,(33):189.
作者:李得花
第三篇: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探討
【摘要】現實的反思、時代的召喚、語文的個性、美育的魅力,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然而,當前相對滯后的教育觀念和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很大程度地制約和影響著語文美育的具體實施。為了讓美育真正走進課堂,教師要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師;審美教育;反思;個性;魅力
初中語文由于內容結構較清晰,內容層次較多,因此自身就是一個較完整的審美系統。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視,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初中語文課本中包含許多民族與國家的文學作品,包含許多審美方法與要求,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有很大的意義。然而,某些教師不重視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見選擇初中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一、現實的反思
由于升學機制的導向,語文教學逐漸畸變成應試語文教學。在高考指揮棒的揮舞下,教育的結果最終異化為卷面成績。本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語文教學,卻只強調了語文的知識系統,突出工具性特征,造成了較強烈的唯科學主義傾向,削弱了語文教學的情感性、人文性、審美性特征,使充滿語文之趣、文學之美、人性之光的語文教育成了機械僵化的技藝之學、應試之練。
1.主體機械化。作為國民的基礎教育,語文不僅是訓詁之學,“而是活思想問題,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但應試教育下的語文訓練,學生成了學習機器、考試機器,人的情感、價值、地位可怕的消失了。
2.目標片面化。在“認識、情感、技能”三大領域中,應試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身心變化這一重要標準,以考試為中心,目標教學變成“應試目標+應試訓練”,教育過程只有知識的傳遞,而沒有感情的激勵。
3.目的功利化。求真、趨善、立美,是人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應試語文教學以“應試”為最高目的,教師只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卻不對學生的習慣、思維方式負責,不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個性發展負責。
4.要求標準化。千差萬別的人,經過“標準化”的訓練,成為基本相同的標準件,以犧牲個性的發展來換取共性的認可,創造的潛能被壓制。
二、時代的召喚
2000年秋,重視人文性的語文教材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加之,2004年在教育界掀起軒然大波的新課題改革,是一項由課程改革所牽動的包括教學改革在內的整個基礎教育的改革,新課程改革計劃的實施對整個基礎教育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新課程目標的建立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強調“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養成對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和藝術美一定的感受力、想像力和鑒賞力。樂于參與各種不同形式的健康的文化藝術活動,進行表現美、創造美的嘗試和實踐?!蔽覈乃嚴碚搶<?、《小學語文》主編馬新國教授在探討審美教育方式與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時也強調,審美教育方式應該是教育的基本方式,語文教育應采取審美教育方式。因為在這種教育方式中,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在獲得審美愉悅中受到審美對象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價值觀的替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內化為自己的意識和下意識,終生發揮作用。
三、語文的個性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所選課文大都文質兼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絕大多數作品無不與美有關,與人的美化有關,可以說,語文是人的精神家園,是人類審美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在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今天,美育與語文有質的統一性。教學中應用“美”吸引學生,實施美育。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最終實現人類自身的美。語文教學中貫徹審美教學理所當然。
四、美育的魅力
山東大學校長曾繁仁教授說:“我們從知識經濟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視覺來重新審視美育,得出的結論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審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時候也都更重要。”首先,對智育,德育等的作用。王國維說過:“一方面又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蔡元培認為“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成,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我們知道美育憑借的感性材料和藝術作品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源泉,可以把未曾經歷過的生活以直接經驗形式表現出來,開拓知識面。美育還可以激發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強調“寓教于樂”的思想,指出學習有“知之”、“好之”和“樂之”三種境界,教學就要追求使學生“樂之”。只有“樂之”才學得快、理解得深、主動學習。五
、加強語文老師的審美元素的開發
語文教學內容具有很多審美元素,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老師是一個美的結合體。當代初中語文老師要加強對自身審美元素的開發,促進學生審美教育內容的豐富。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發揮模范作用,以一舉一動影響學生的行為與思想。老師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的審美態度具有直接影響,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表現出正確的審美態度與審美情趣,通過模仿,很好地實現自我審美情趣的提高。老師要強化自我學習意識,通過豐富專業知識及提高觀察能力,促進自我文學素養的提高,使知識與人格成為學生心目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總而言之,英國美學學會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藝術》中指出:“美育以其自身魅力不僅成為當今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和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張敏 單位:江蘇省泗洪縣太平實驗學校
第四篇: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摘要:以文字的形式把一個美麗的世界展示給人們,這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因此,有效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效進行審美教育的保證。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以文字的形式把一個美麗的世界展示給人們,這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有效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效進行審美教育的保證。
一、語文素質教育
從本質上而言屬于美感教育學生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素養的慢慢提升是由教育教學方式改變而完成的,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這個要求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很重要。而美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語文學科中有效實施審美教育,需要把語文學科運用美學的法則與原理進行傳遞,同時,素質教育必不可少。換句話說,在語文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擁有美感而懂得理解、鑒賞美,需要利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來進行,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能夠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
(一)審美教育可以為學生發展創造促進條件
人們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美育?!皹氛?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边@是著名戰國時期教育家荀子的觀點。舉個例子,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播出之后,就有很多大學生在對理想的憧憬中積極投身至西部建設中。因此,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人們良好的個性與品德是可以培養形成的。
(二)美育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的需要與愿望往往都由良好的興趣轉化而來。所以,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后再進行語文教學,對學生良好興趣的培養可以由審美教育來擔當。比如,《童趣》是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是通過幾件有趣事情的記載來表達的。所以在學習本篇文章之后,學生們的童年時期的美好記憶會在文章的賞閱之下而被憶起。因此,要想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來學習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的形式,以及運用自身的語言把文章中的美感呈現給學生。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立足教材內容的角度,分析語文學科具有的審美教育作用
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語文學科的內容還包含散文、小說、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的文學知識。這些高于生活但來源于生活的文學作品,表現了很強的審美意識,大多數都成了傳誦的經典,歷代相傳。在教材中,對這些文學作品做了主題區分,有效地加深了審美教育功能。比如,教《蓮文化的魅力》專題課文時,學生審美的創建可以在學生對這些文本進行具體學習時進行引導。不管這些文本的表現形式是散文、詩歌還是詞,其美感的表現都離不開“蓮”。
(二)立足學生心理結構的角度,分析看語文學科具有的審美作用
由于年齡特點,初中生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不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在對文本的體驗中把事物美與自然美體味,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審美的教育應該由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一定情境的營造而達到。比如在對巴金散文《繁星》進行教學時,雖然學生們常常能看到頭頂的星空,對這些都很熟悉,但是生活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只能觀察天空的客觀物體,而不能夠體會這篇文章中作者的不同心境感受是如何通過星空所表達展示出來的。因此,需要把文本的內容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文本的審美意境。
三、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文本形象,使學生體驗“美”
領悟文本中的人或物的形象特點,這是語文教學的特色。比如的《長征》,利用夸張等修辭手法,運用“五嶺逶迤騰巨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薄案册荷角Ю镅?三軍過后盡開顏?!焙茌p松地描繪出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在講這個文本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后面的長征節選《老山界》一起概括性對學生進行講授,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體味出紅軍當時那些堅強、執著、大無畏、勇往直前的革命情懷所展現出來的美感。
(二)激活學生的情感,感悟文本之美
學生對美的深層次感受是在學生獲得美感之后,由教師引導得出。教師就像一個紐帶,在作者與閱讀的學生之間架構起一座橋梁,使學生能夠對美有充分地理解。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只有進行深層次地閱讀作者對父親背影追憶的部分,才能夠把父親對兒子那份深切的關愛體悟出來,也才能把審美教育作用在學生身上。
(三)展開對比閱讀,對文本之美全面欣賞
只有在對比中才能夠體現出事物或人的美與不美。在鑒別或者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具體地感受美。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對比閱讀作者的讀書時三味書屋與生活時的百草園,從而把作者童年的變化在閱讀中加以感知。而對其生活變化的感知可以在對比樂園與枯燥的學堂中得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進行回憶,從而理解和欣賞文本中展示的美。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中需要體現中語文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以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金蓮.注重初中語文課審美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1(11).
[2]徐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06).
[3]孫新杰.提高初中語文審美教育措施探討[J].課外語文,2016(05).
作者:羊錦繡 單位:江蘇省濱??h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