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發展科學指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十七大報告;教育;科學指南
論文摘要同志十七大報告有關教育的論述,是我國教育發展的科學指南?!罢撌觥钡谝淮伟选皟炏劝l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指出了長期以來影響教育健康發展而又難以破解的新問題,對今后我國教育的科學發展提出了全面的指導性要求?!罢撌觥庇嘘P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堅持教育公益性質、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的科學創新理念,對我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提升和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科學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同志十七大報告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指路明燈。作為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探究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教育新問題的論述,對于理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提升和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科學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十七大報告第八部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首先強調“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第一次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把教育和民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教育在人類生存、發展、提升中的重要功能。把教育作為民生之首,是更科學更準確地對其本質和功能的定位。
作為黨的綱領性文件,十七大報告有關教育的“論述”把握大局,對教育的科學發展提出了全面的指導性要求。
黨的教育方針是指導教育的根本方針、大政。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重點。“論述”在改善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凡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辦好人民滿足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而為人的生存、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人的需要是教育的出發點和目的,以前在“左”的思想指導下,片面地強調社會需要而忽視了人本身的需要,顛倒了人和社會的關系。這種思想雖然已經不再盛行,但其影響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依然存在,堅持教育育人的功能,強化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檢驗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就是人民滿足不滿足。
教育結構是一定階段對各類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合理的教育結構的規劃既立足于目前一定階段對人才的社會需求,又符合教育長期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既要對各類人才培養的科學分流,又要滿足人對自身發展的需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茖W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民眾素質的提高既是人的自身追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必須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由于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在一些經濟落后地區,普及義務教育要做到位,還要花一定的力氣。從社會和諧發展的視角看,不發達地區的教育提升尤為重要,只有把最短的一塊板做長,木桶的容量才能增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應該把重點放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
第二,加快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質的關鍵舉措。高中這一階段,是從少年走向青年的基礎期、質變期,這一時期人的思想最活躍、最敏感。高中階段是基礎知識基本完備、各種習慣逐步形成,開始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是可塑性、可變性最關鍵的階段。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是讓每一個人在這一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為自己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整個民族的素質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強調的是,目前有相當多的人對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沒有正確的熟悉,只是把注重力集中在高中階段的培養目標就是上大學,他們不理解中心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深謀遠慮。
第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和后義務階段教育的合理配置的矛盾日益突現出來。社會需要各種類型和不同層次的人才,人自身有各種不同的追求和喜好喜好,作為教育如何滿足人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值得引起重視的新問題。一是必須拓展人才培養的渠道,非凡是當前社會十分需求各種職業的一線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需要,也是合理導向人才流向,充分提供不同類型的人發揮潛質渠道的需要。二是提高教育質量。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數量的遞增必然要求質量的提升,這既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唯有質量的提升,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觀念是思想的結晶,是行為的靈魂。只有新觀念才能出新思想、新思路、新舉措。長期以來困擾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大障礙是觀念陳舊,始終圍繞著一個“分”在打圈子。從小學開始就以分來排名次、排班級、排學校,大多數家長培養子女的目標就是上大學、上名校。學奧數、學藝術、參加各類競賽的目標就是高考能加分。在我國,高考改革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開關。但高考理念,三十年基本不變,為了以示區分度,題目越來越難,越來越繞,越來越死。高考觀念不變,高考思路不變,高考內容不變,教育教學改革很難跨出根本性的一步,要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只能是嘴上喊喊,面上做做,多數學校、大多數學生永遠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藩籬。原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不是給總書記寫信了嗎?社會各界不是在大聲疾呼嗎?但實際的效果怎樣呢?中小學生的書包越背越重,耗在學習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考試的壓力越來越大,廣大青少年在應試教育中磨掉了朝氣、靈氣和自信,說到底這是對人性的摧殘。黨的總書記在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說摘要:“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教育的新問題強調如此具體,要求如此明確,在我黨的歷史上可以說是第一次。細細推想,這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礎之舉、是貫徹教育方針的基本渠道、是落實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各級教育部門、各類學校必須從更新觀念人手,抓住高考改革這個樞紐,采取切實有效的改革辦法,把中小學生從沉重而又無用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和時俱進,不斷創新,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的內在動力。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教育必須不斷發現新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尋求新發展。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這是對教育的科學、準確定位,更是充分突出教育在民族發展過程中不可動搖的地位??v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私學興起,養士之風盛行,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推動了社會的變革。美國人說摘要:沒有哈佛,就沒有美國。這就是強調是教育造就了美國。明治時代日本的迅速崛起,離不開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巖倉使節團在赴歐美考察期間,木戶孝允在給國內寫信時說摘要:“吾人今日之開化非真正之開化,為防十年后之弊病,唯在于興辦真正之學校”,“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無窮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凡此種種,無一不證實教育對人類進步發展的推動功能。非凡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開拓和創造越來越離不開教育培養出來的各種人才。
我國歷來是重視教育的大國。非凡是改革開放30年來,教育的地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體制、機制上的原因,對教育發展所采取的力度和教育的實際地位還有較大的距離,說到底是思想觀念上還沒有確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的熟悉。教育一直處于一個既重要又可以慢慢來的尷尬境地。十七大的“論述”不僅把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而且作為“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首要任務。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民生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把教育作為民生的第一位任務,體現出黨中心的遠見卓識,抓住了民族振興的根本。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基礎是提高人的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小康社會的目標要依靠全民素質的提高來實現,小康社會的核心是“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罢撌觥睂逃亩ㄎ?,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民生的首要任務,為教育的科學、持續發展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質。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理念,是對教育的科學定性,是判定教育能否辦成真正教育的標桿,是教育成功和否的試金石,是決定教育發展方向的一個科學的理念。
堅持教育的公益性,第一,要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隨著各級各類教育覆蓋面的擴大,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各級財政應該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遞增對教育的投入。這是一個長期爭論的新問題,教育投入究竟應該占GDP的多少,政府官員、學者、學校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橫向比較,和發達國家和同類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投入比例相對都要低,而目前我國的教育正處于擴大覆蓋面,提升質量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相對多投入一點,有利于教育長遠的發展。非凡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有些地方政府認為財政收入的相當一部分都用于教育了,于是拼命整合學校,壓縮教師隊伍,減少對學校的投入,使學校的發展步履維艱。
第二,社會各界有責任、有義務支持教育的發展。教育公益性決定了教育是為全社會服務的,也決定了個體的成長、發展得益于教育。因而各種需要人才、依靠人才發展的企事業單位應該支持學校的發展,各種得益于教育的成功人士應該回報教育。美國高校社會捐助占經費總額的4.6%(公立學校)和13.5%(私立學校)左右。英國高校捐贈占經費來源的7%左右,日本公立學校的私人捐助占學??偸杖氲?5%,私立學校則高達50%以上。在我國,雖然有單位和個人給學校以捐贈,但全社會沒有形成對教育投入的完善制度,缺乏對資助教育的足夠熟悉,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無私資助的習慣。同時,教育本身對社會服務的形象和公益功能沒有充分展示,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缺失使人們很難產生自愿資助教育的情感和熱情。缺乏社會的資助給我國教育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困難。
第三,社會力量辦學也應該堅持和強化教育公益性的理念。教育公益性是一個全稱的概念,它決定了學校的性質、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遠離甚至違反了這一基本理念,就不能稱其為教育。但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誤解、甚至曲解教育的性質,利用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人們接受教育的愿望,以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來辦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到各類培訓班,都有一些學校、機構既不花大力氣探究教育規律,也不探究各類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和需求,僅僅打造一個表面的硬件,有的甚至連硬件都不具備,就像推銷商品一樣大做虛假的廣告,招攬學生,包括國外的一些垃圾學校也跑到中國來騙取學生和家長的錢財。社會力量辦學,尤其是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是促進我國教育健康發展的有益補充,因此合理的收取費用是應該的。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不是辦產業,其最大的效益體現在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為人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假如離開了這一宗旨和目標,把目光盯在錢上,那是民辦學校最大的失敗。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是一個科學而全新的理念。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不僅突出了教育的基礎功能,而且把教育公平新問題的重要性突現出來,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重要的內容。
第一,必須充分熟悉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教育公平是每一個個體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的公平,是個體成長過程中外界創造的客觀環境的公平和提升個體素質的條件的公平。一般來說,在現代社會接受教育的程度經常決定了個人發展的高度。知識就是力量,教育造就人才?,F代科學技術知識的把握、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塑造主要渠道是通過系統的教育。假如說在生產力發展低下的農耕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可以通過家庭式親朋的傳授來實現其人生追求的話,那么在現代社會知識的傳授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塑造必須在一個多元的人際環境中,在團隊的熏陶下,才能不斷地提升和成熟?,F代教育為個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當今社會沒有文化的個體很難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身的追求和人生的價值。正因為如此,教育的公平是尤為重要的。
第二,對教育公平內涵的理解。教育的公平必須體現在保證每一個個體受教育的權利、體現在個體追求受教育的機會的均等、體現在原則理念公平、政策公平和具體舉措的公平。教育公平內涵十分豐富,不僅要體現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而且還要體現在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和不同社會群體享受教育資源的公平。所謂公平不是一致,個體的差異性、喜好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的追求目標和價值取向,決定了每一個人對教育的不同要求。教育公平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一系統工程中,各級政府是主導,是起決策決定功能的,教學行政部門、各類教育機構是執行的主體,是教育公平的具體實施者。例如為了保證貧困生受教育的權利和公平,2007年國家財政拿出專門資金來資助貧困生,這是一個社會贊譽、學生得益的好事情,但如何把好事辦好,使應該幫助的學生都能得到資助,一方面取決于如何制定分配這筆資金的合理政策,另一方面取決于學校如何以公平、公正、公開的程序和辦法最優化地落實到學生。
第三,教育公平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公平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于經濟的發展的差異、傳統習慣的影響、計劃經濟的慣性功能、相關政府的觀念、能力等原因,要實現公平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但又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目前立即要求把所有的不公平的新問題全部解決是不太可能,也是不太現實的。即使目前所有的新問題都解決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會出現新的新問題。從這個視角來看,教育公平永遠是在不斷地發生和解決過程中的新問題。但由于政府的重視程度、關注和解決新問題的力度不同,教育公平新問題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同。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心極其重視教育新問題、教育公平新問題,提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為教育的科學發展,為民眾的素質提高,為保證社會和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提供了有力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