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選擇范文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選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選擇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之一,這不僅是時展和教育進步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個人成長發展的必然訴求。學校作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在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等方面責無旁貸。學校應以兒童發展為中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以課堂教育為主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以學科教學為牽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社會力量為輔助,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以期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和諧發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路徑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兒童群體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步成為了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涌現了很多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成果。盡管很多研究并未獲得完全一致的共識,但農村留守兒童更易出現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已得到較多研究者的認可。因此,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這對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學校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社會、學校、父母及監護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引導、教育和改善工作。

(一)個體訴求:健康心理是兒童成長發展的內在要求兒童期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人一生發展的奠基時期。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兒童個體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兒童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不能憑借自身的力量有效促進自身的成長發展,而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幫助才能滿足內在發展的訴求,順利實現個體的社會化發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由此,家庭、學校和社會增強教育合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兒童個體成長、發展內在訴求的重要條件。

(二)教育應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是現代學校的重要標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不僅擴充了學校教育的內涵,而且對促進兒童個體保持健康心理狀態和良好心理素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及時的心理疏導,極易產生心理問題,這就需要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時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兒童走出陰霾,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三)國家要求:兒童健康成長是時展的現實追求兒童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生力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影響著祖國未來的建設與發展。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兒童是否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養直接關系到兒童個體能否實現健康成長發展。而農村留守兒童的發展關系到農村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1]因此,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時展的現實追求和必然選擇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教育過程中要根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發展實際,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有效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從而促進其健康成長與發展。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提升心理健康素質,具體包括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質結構層次和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三個方面。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圍繞這三方面展開。1.樹立以人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兒童發展特點各異,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也各不相同。因此,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樹立“兒童本位”的教育價值理念,尊重兒童的實際,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生活環境,考慮不同年齡層次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設定具體符合各階段層次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真正從農村留守兒童的發展實際分析出發,這樣才能真正滿足農村留守兒童的需要,從而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2.構建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心理素質結構的主要構成成分是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四個方面。[2]為此,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心理素質結構努力構建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缺少家庭的有效指導,所在學校資源相對較貧乏,社會支持度相對也較弱,因此在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目標層面應著重改善其學習策略和學習品質,在情感目標層面應幫助其學會情緒控制與宣泄、表達與理解、主導與平衡,在意志目標層面應增強其意志的獨立性、堅毅性與自制性,在個性目標層面應促進其社會適應、完善其個性品質。只有對這四個目標進行協調發展,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心理的和諧發展。3.科學規范的評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及時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科學規范的評估,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一般從兩個層次來評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一是基礎目標層面,防治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目標。[3]從這一層面而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評估,就是要考察學校是否科學地矯治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疾病,是否使他們學會自我心理保健。二是基本目標層面,優化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4]從這一層面而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評估,就是要了解學校是否重視并實現對留守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1.學習心理指導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伴,在家庭教育層面父母就缺少對孩子學習活動的有效指導。因此,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應有意識地增強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指導,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幫助其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心理指導的具體內容應包括:①學習動機的指導。動機是增強個體進行活動的內部力量,因此應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提升其內在學習動機。②學習習慣指導。對于缺少父母有效指導的農村留守兒童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其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應注意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③學習方法的指導。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增強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自覺和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其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2.強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關注教育過程中兒童的情緒、情感、態度及信念。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親情關注,缺少父母的關懷與陪伴,他們普遍感覺到內心孤單失落,許多留守兒童成為了“情感饑渴的孩子”,這使得他們很容易陷入自己封閉的單一情感世界里。[5]所以,要強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教育,具體包括:①要努力培育農村留守兒童積極的情感。通過引導兒童控制情緒、鍛煉其應激能力、培育其良好的社會性情感品質,從而增強其情感調控能力。②要積極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學會調控消極情感。通過培養兒童的耐挫、抗挫能力,增強其意志品質,從而增強其調控消極情感的能力。3.自我意識發展指導自我意識的發展在兒童的成長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自我意識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兒童對自我的認識,強化其自我體驗,而且有助于其增強自我調控,強化其自立、自主、自制、自強、自律意識。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導,其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能夠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因此要強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自我意識指導,具體包括:①要幫助兒童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只有加強兒童對自我的認識,才能有效增強兒童的自我體驗,使其充分發揮自我潛質,增強自我調控能力。②要使兒童學會增強自信。自信心是對自我的認同、肯定、接受與支持,只有努力增強兒童對自身的各方面自信,才能有效保證其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

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以兒童發展為中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對于長期留守農村的兒童,心理問題解決的重要途徑就是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因為在農村地區,學校是家長心目中正規的、最值得信賴的教育場所,所以學校無疑就承擔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農村學校應有針對性地以留守兒童身心發展實際為出發點,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與關愛。在學校教育中應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設置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檔案,建設心理咨詢中心,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開設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立留守兒童朋輩輔導小組,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有效促進留守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以課堂教育為主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以課堂教育為主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就是要求學校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進行建設。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的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扶持,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親情的缺失,他們更為需要精神的撫慰。為此,農村學校應根據兒童實際開設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發展需要,著眼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其心理素質、開發其心理潛能。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講授的形式向兒童傳授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常識、自我心理保健知識等,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更自覺地維護和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形式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增進同輩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總之,農村學校只有有效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并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才能真正引導留守兒童正確認識自身處境,并以健康的心態正視現實,從而有效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

(三)以學科教學為牽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學科教學既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又是學校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目前的農村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相對缺乏,學校要注重對各學科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的樹立,從而幫助各學科教師能通過學科教學及學科課程中潛藏的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發揮學科教學的心理健康功能。各學科教師只有具備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才能有效培養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加強對兒童的學習心理指導。這就要求農村教師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養,主動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技術,這樣才能有效在學科教學中設置科學合理的學科教學目標,充分挖掘利用學科課程中潛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實現有機滲透。

(四)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除了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和學科教學滲透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還要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培養其積極的情感。如通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滿足留守兒童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其求知欲;通過社團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的獨立探索和創造能力等。有益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發展留守兒童的審美情趣,而且還有助于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其積極向上的情感,陶冶其情操。另外,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環境氛圍,讓留守兒童感到同學間的相互尊重、愛護和關心,感受教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與愛的情感,從而有效增進留守兒童與教師、同學的心理距離,升華他們的情感,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積極的情感。

(五)以社會力量為輔助,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依賴于校內力量,還要努力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幫助。只有加強教育合力,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首先,學校應積極呼吁地方政府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扶持與關注,凈化學校周邊環境,為留守兒童提供安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其次,學校應積極鼓勵社會上相關機構為留守兒童提供相關支持與幫助,從而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后,學校應努力加強家校合作,增強家庭和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的相互配合。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學校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交流等,都有益于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及時的疏導。

【參考文獻】

[1]朱衛紅.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2][3][4]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鐘芳芳,朱小蔓.重構愛的聯結:鄉村教師對留守兒童家庭的情感教育支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4).

作者:李曉麗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一乱一伦一区一直爽|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伊人影院综合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恋脚app直播软件|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 中文字幕欧美激情|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GOGOGO高清免费看韩国| 小雄和三个护士阅读|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最新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十分钟免费视频高清完整版www|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国自产拍91大神精品|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性生活免费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不卡片|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日本黄色片| 正点嫩模大尺度写真在线视频|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同桌一直在夹腿还嗯啊的叫|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国产乱淫a∨片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乖帮我拉开拉链它想你| 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