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通企業勞動效率的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流通業將生產、消費兩個環節銜接在了一起,流通業的發展情況的好壞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互聯網改變了以往的貿易格局,而如何做到有效提升流通業的效率這一問題也提上了日程。本文通過分析有關公司數據,包括從2011年到2014年的流通業上市公司,通過一定程度的理論分析和相關事實證據,分析了我國流通企業勞動效率與出口貿易規模的關系。從運營成本的角度,結合中介傳播模型進一步分析了“出口中學”的內在機制。研究表明:提高我國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可以通過出口貿易來實現,這種效果是通過提高經營績效來完成。本文的研究指出了如何利用國際市場來提升勞動效率,為我國流通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實證支持。
關鍵詞:流通企業;出口貿易;勞動效率
問題的提出
流通業是一種終端產業,它連接了生產與消費這兩個環節,并且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格局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流通業一方面既是供給側又是需求側。事實證明,流通業的發展不單單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緊密聯系,同時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從最近幾年來看,我國的流通業發展迅速,在流通業中零售業的發展尤為突出,零售業的競爭和開放的程度達到了最高。對于流通企業來說,它的批發和零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了非常讓人滿意的發展,但是與很多發達國家的流通企業比較來說,這種程度的發展仍然是不足的,這種不足和差距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服務質量、勞動效率、技術創新等等。隨著流通業的進步和發展,我國流通業怎么樣才能得到更迅速的提高、流通企業的生產效率如何才能更快、如何繼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增長等問題一直得到各界的密切重視,業界和學術界也在時刻關注著這些問題。勞動生產率水平的高低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決定著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融入國際市場發展的浪潮,寄希望于在全球價值鏈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力,并獲取相應的利潤。對于我國流通業而言,這也為其在提高生產率和生產水平方面提供了一個研究思路,在Bernard和Jensen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對于出口企業來說,它們與非出口企業相比存在著很多優勢,這些優勢方面包括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和業務績效等等,這一研究也產生了有關“出口中學”和“自我選擇”的新一輪的假說論證。如今,服務業經濟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很多學者對關于這一問題討論的主題也發生了改變,這一改變主要體現在主題從早期生產公司擴展到了服務企業,如零售企業。筆者在本文寫作過程中通過一定程度的理論分析,并且在Wind和國泰君安的上市公司數據的基礎上,了解到了提高勞動效率與流通企業的出口規模的關系,論證了包括流通企業的“自我選擇”和“出口中學”在內的兩種假設,試圖探討出口貿易的內在機制,提升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與許多學者研究勞動專業化和現有資源重組形成的流通創新內部動機相比,在“干中學”與“技術溢出”這兩種途徑下,出口對于加快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都有著非常重要和持久的影響。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我國流通業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幫助更多的流通業企業走出國門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從現實角度來看,通過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幫助流通企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知識經濟社會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在這一社會背景下,流通業也呈現出了一種趨勢,它將要逐漸進入高科技含量和高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通過研究分析相關機理,包括出口貿易企業技術進步的效應機理,找出影響出口貿易技術進步因素,并且研究相關機制,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出口中學”的水平,并且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在流通業中的產業競爭力,提高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與現有研究成果不同的是,本文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有著創新性:首先,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出口貿易技術進步的大部分都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生產性企業上,而并沒有過多地研究服務型企業。對于本文來說,通過研究流通企業的相關情況,可以補充有關研究領域的空缺。其次,如果單獨看問題的研究方法,在實證分析時,如果利用流通業來分析公司的相關數據有著很多的優點,包括這一方式適用于企業異質性理論,而且在來自于產業層面或宏觀層面的數據的基礎上研究,可以得出相對來說不太好得出的結論。最后對于出口貿易來說,通過理論分析其促進流通企業效率的機制,從而建立了中介模型,利用這一模型來看理論假設是否正確。在開放出口貿易技術進步效應的“黑匣子”的基礎上,這種研究可能會存在更多的理論方面上的價值。Bertnand等人曾說,過多關注“出口中學”或“自我選擇”,對其進行過度的研究和糾結并不是很有意義,對于這方面的研究的重點應更多地關注別的方面,比如對于正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如何通過技術模仿或技術引進才可以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水平、企業如何才能通過自主創新來實現企業技術進步,以及這些目標的可行途徑和實現條件。
樣本選擇、數據處理與計量方法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處理本文通過處理研究了由國泰君安數據庫所提供的從2011年至2014年上市流通業企業調查的相關信息:排除出口貿易為零的企業,但是有出口貿易的流通企業會得到保留;保留人員數量、管理成本和銷售成本等關鍵信息沒有存在遺漏或負值的企業;保留全部資產大于固定資產的企業;保留有唯一的且不會丟失的公司代碼的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樣本數據處理,得到了47家流通公司的樣本數據,數據的時間跨度為從2011到2014之間,總樣本為186個,在總的數據中,有一家公司存在兩年的數據,所以對于所收集到的樣本數據來看,其面板數據是不平衡的。本文從核心變量的設置出發,所反映出來的流通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是通過比值來衡量的,即總營業收入和職工人數的比值。通常比率越高的公司效率就越高;海外銷售的主要業務(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地區)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是出口規模的變量,比例越大,對海外銷售的重視程度越高;銷售費用的是指主營業務收入與銷售成本的比率和銷售成本,即在一個單位的營業收入過程中所應該達到的成本;相應地,要反映管理成本率,它的計量也需要通過企業管理成本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所反映出來。從控制變量的方面來說,由于數據結構各有不同,結果可能會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的控制變量包括企業年齡、規模和資本強度。針對流通企業的勞動密集型這一特點,勞動力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通過參考企業成立的時間來對應流通業企業的年齡;公司的資本密集度是通過固定資產總值與員工人數之比來衡量的。連續變量的統計性描述如表1所示。
(二)計量模型構建為驗證本文的命題假設,選擇建立以下面板數據回歸方程: 上述測量模型中變量的下標i表示的是企業個體,t表示的是年份。在這個方程式中,自變量是X,因變量是Y,控制變量是Z,中介變量是M,u代表的是特定個體的固定效應,標準誤差項是ε,其含義是不可以被觀察到但是仍然會對因變量產生一定影響的因素。檢查因變量的公式為(1)到(3),可以看出自變量和中間變量之間的關系,公式(4)用于檢查中間變量有沒有傳導效應,通過判斷中介變量的規則和得到的回歸結果可以判斷,中介變量到底具不具有傳導作用和流通企業出口貿易的技術進步效應存不存在。
(三)計量方法的選擇本文使用面板數據的回歸分析來進行相關的數據計量。實證結論是否準確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可能存在的序列相關性和方法的選擇等問題。所以要找到最適合的測量方法,需要我們在不同的計量模型中尋找最貼切的模型。如果該模型在序列相關性和異方差性方面存在問題的話,必須首先要對其處理,以防止結論產生偏差。具體地,混合估計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主要使用的檢驗方法包括F檢驗、B-P檢驗和Hausman檢驗來進行選擇;為了檢查序列相關和異方差性等問題,可以通過Wald和Wooldridge測試來進行檢查。通過本文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更加令人確信的測量結果可以通過固定效應模型估計來得到,所得到的數據擁有更加顯著的異方差性問題。所以,在使用Driscoll-Kraay估計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在回歸過程中出現的異方差性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此外,實證結論的準確性也會被模型的內生性所影響。但是,梁云等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認為在我國處于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的出口決策會被部分這個過程所具有的特殊制度因素所干擾,而這種制度性影響是遠遠超過勞動生產率或技術對其的影響,這一結果可能會導致更加不普遍的中國的“自我選擇”假設的出現。一方面,我國參與國外市場的成本要比本國外地市場的成本要低,這是由于廣泛的國內市場細分和地方保護主義所影響的,從而形成了一種現象,即中國本土企業普遍偏愛外國市場。另一方面,缺乏主要拖欠支付的社會信用體系使企業的凈收入超過國內市場的凈收入,而一些規模較小、較弱的公司更喜歡國際市場。基于此類分析和判斷,本文認為內生問題對實證結論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實證結果與問題分析
在參考從2011年到2014年這幾年中國泰君安所給出的流通企業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并且結合前面部分所構建的定量回歸模型,驗證出口貿易規模與我國流通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之間的關系,再把管理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作為中間變量,研究通過出口貿易來提高流通業生產力的相關機制。在本文中,因變量是流通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進行回歸分析的變量分別包括企業規模、年齡和資本強度等,從而構成本文研究的基本計量模型(1),之后再將各種變量分別添加到回歸中,依次是企業出口規模、銷售費用比率和管理費用率等等,如模型(2)-(4)所示,表2可以看到詳細的回歸結果。從結果來看,在1%的水平上表現為顯著的系數只有資本強度這一變量,并且該變量的系數是正的,這就表示我國流通企業資本因素在投入這一方面依然是不夠的,勞動生產率將在企業的資本強度增加的條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企業規模和企業壽命并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從回歸的結果來看,出口規模這一變量的系數是正的,顯著性為5%,這就說明在本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流通企業樣本中的出口貿易技術進步效應是存在的。 隨著流通企業出易的不斷增加,生產效率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加單位勞務投入得到的營業收入,從而使理論假設1得到了驗證。而且從結果可以看出,兩個變量的系數(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均是負的,并且具有顯著性,這就說明兩個中間變量與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之間的關系為負相關,即隨著成本率和銷售費用率的降低,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將會提高,這與理論判斷是一致的。接下來驗證理論假設2和3,即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是否是我國流通企業出口貿易技術進步機制的中間傳遞因素。根據機制的順序,本文使用這兩個中間變量作為因變量,出口尺度是形成測量模型的自變量(6)-(9),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發現,只有管理費用率變量系數顯著且為負,表明出口貿易規模的增加將促進出口流通行業企業管理費率的下降,二者呈現一種負相關關系。然而,銷售費用比率與出口規模的關系是正相關。這一結果表明,對于我國的分銷企業而言,出口貿易對企業管理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進入國際市場后,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建立新的渠道,企業的銷售費用率也會隨著不斷擴大的出口貿易規模而逐步上升。但是,在規模經濟和銷售渠道優化的后期,銷售費用率應該逐漸下降。考慮到銷售費用率變量的系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會再驗證它具不具有傳導作用。在本文的論述中,基本測量模型是包括有管理費用率的變量和出口規模變量的,用于回歸的模型是標號為(5)的模型,這一模型用于確定管理費用率變量是否有中介傳導作用。在參考相關判斷標準的基礎上,若是出口貿易變量系數不再顯著,那么則說明中間變量的中介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若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出口貿易變量系數,可其系數的絕對值是降低的,那么就表示中介變量存在中介的作用,但是作用只是一部分。通過本文的回歸結果來看(模型(5)),仍然存在很大的出口貿易變量系數,可其系數的絕對值是降低的(對比模型(2)),所以表示管理費用率和出口貿易提高流通業的勞動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從結果來看命題2是成立的,但命題3不滿足,故不成立。
結論與建議
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流通業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我國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與流通業息息相關。近年來,與流通業相關的研究逐漸增多,流通業的效率如何才能得到提高、如何有效促進技術進步仍然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一定程度的理論分析以及樣本的實證研究,探討了我國流通企業出口貿易規模與提高勞動效率的關系。樣本包括Wind和國泰君安2011-2014年上市公司數據;在參考了成本管理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的基礎上,在研究分析時再與中介傳導模型相結合,對出口貿易的內部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從而有利于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的提高。通過研究可以看出:在這一階段,我國流通企業的勞動效率可以通過出口貿易來達到提高的效果。流通企業存在出口貿易企業的技術進步效應,通過降低管理費用率可以實現出口貿易的技術進步效應。目前,隨著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流通企業的銷售費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參考許多類似的研究可以看出,這種類型的研究大多針對生產型企業,而對流通型企業的研究較少。本文所得到的結論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流通企業勞動效率,為提高效率開辟了一個新的思路。對于流通業來說,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競爭性的產業,而且對于促進流通業的發展來說,積極加入到國際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現在跨境電商飛速發展,我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走出去”這一戰略可以幫助更多的國內流通企業加入到全球競爭中去,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可靠的環境支持。而且,考慮到流通業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是一種傳統的產業,管理成本對于企業的總運營成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企業總運營成本的一個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管理成本也是“出口中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點。流通企業想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到有足夠的遠見,要在參考各個發達國家流通企業的優點的基礎上,比如它們的先進管理經驗,尤其是在提高勞動效率方面,要積極發揮流程重組、組織創新和管理體制改革的積極作用。此外,雖然本文的研究還沒有反映這一點,但是對于流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競爭力來說,優化設計企業渠道和積極應用新技術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現階段流通企業的發展來說,這一問題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馬龍龍.生產性服務業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調節效應的影響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4)
2.江波,李美云.生產服務業出口貿易、創新與生產率提升:理論與實證[J].財經研究,2012(7)
3.王曉東.中國流通產業組織化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李飛,賈思雪,王佳瑩.中國零售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要素及路徑——基于胖東來的案例研究[J].技術經濟,2015(1)
5.張龍.流通業發展對鄰省旅游業勞動生產率的溢出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14)
作者:周露昭 賈倩 博士生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