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勞動科學學科制度的構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雷玉霞單位:江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勞動.指的是人們改變勞動對象,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隨著社會和科學的迅速發展.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管理學、生理學、醫學、衛生學、生態學、法學、統計學、環境保護學等許多學科,都立足于本學科的研究方式.
從不同角度對勞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分析和研究.其發展結果是在一些學科中形成了新的分支.例如: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勞動(人事)心理學、勞動管理學、勞動生理學、勞動醫學、勞動衛生學、勞動法學、勞動統計學、勞動保障學、勞動保護學等。
隨著分支學科的發展和研究成果的增多,有關勞動的知識積累已達到了相當的程度,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新興的學科和知識呢?筆者認為.必須將勞動科學視為獨立的學科體系,而上述分支則為這一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確立學科體系是勞動科學理論發展的需要。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的科學研究中,勞動主要是作為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然而,隨著人類認識和知識的發展.許多學科的研究都涉及到勞動這一人類社會現象中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勞動,事實上已成為許多學科的研究對象.這些學科分別對勞動現象進行解釋、說明,并尋找勞動過程中的各種規律.其結果遠遠超出了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范疇.極大地豐富了“關于勞動”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仍將勞動局限于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專題,顯然是不適合的.范圍狹小,知識彌散的現象將嚴重地影響人們對勞動現象及其規律的進一步探討。
近代科學的發展,總是朝兩個方面前進.一方面.由于研究課題的逐步深入,將不斷地分化出新的學科.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現實存在的重夭問題,又需要多種學科的配合,進而出現一些綜合性學科。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等學科的出現.是課題研究深入并分化的結果.將勞動科學視為綜合性的學科體系,也正是為了順應科學發展的需要。對勞動問題的研究,不僅需要人們從各個角度對勞動進行說明和解釋,闡明規律,而且需要人們從整體上對學科進行綜合.將廣泛的、彌散的知識重新組合,建立新的學科體系,以便利學者們在專題研究中,綜合同一學科體系—勞動科學學科體系—內相關學科的知識.更好地進行分析和闡述.促進勞動科學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
隨著與勞動有關的分支學科的增加.經濟學和社會學中有關勞動的研究,可以包含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的某些部分,但經濟學學科體系和社會學學科體系都無法代替將要產生的勞動科學學科體系。
對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勞動(人事)心理學、勞動管理學、勞動生理學、勞動醫學、勞動衛生學、勞動法學、勞動沈計學、勞動保津學、勞動保護學等分支學科的地位和層次的整體性認識.對害分支學科研究領域的確立等,也要求將勞動科學作為獨立的學科體系.并確立其內部結構。
第二.確立勞動科學學科體系是實踐應用的需要。日前.隨著有關勞動科學的分支學科不斷涌現.對勞動問題的研究,已不僅僅局限于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對勞動進行理論上的說明和基本規律的描述,而是越來越多地注重于將理論應用于勞動活動之中,以促進人們的實踐活動,并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勞動制度的改革、人力資源的開發、勞動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勞動管理的深入、勞動保障的推廣、勞動統計的廣泛開展等等,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有關學科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完善、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決。為了避免學科研究中出現混亂現象,也需要理論界對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作出系統的論述。
第三.有關勞動科學的學科發展為勞動科學學體系的建立莫定了基礎。考慮現有各學科體系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新的學科體系的出現,往往經過幾個程序:
1.專題研究階段。這一階段在基礎理論學科中,就某一間題開展專題研究,此時,知識面狹而不深,有待于發展。
2.擴展階段。隨著專題研究的深入發展,研究擴展到與該問題有關的其它領域,并繼續向縱深和寬廣兩個方向進軍。
3.分化階段。當研究結果使與間題有關的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專門研究該問題的新的應用性分支—新學科從基礎理論學科中分化出現。
4.組合階段。當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在幾個基礎理論學科中都帶來了新學科的產生時.這些新學科一方面仍作為原學科的分支而存在,另一方面又從原學科中抽出來,重新組合出新的學科體系。
勞動科學學科體系的發展也遵循上述程序,其各分支學科的內容分別來自原某一基礎理論學科中的專題研究,是理論基礎的研究成果在勞動方面的運用.目前,勞動科學的發展已達到并部分完成了分化階段,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勞動(人事)心理學、勞動管理學……主要分支的出現,為勞動科學自立門戶進入組合階段形成完整的綜合性學科體系提供了必要條件,使勞動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成為科學發展的必然。.
二、體系結構
勞動科學學科體系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在整個科學之林中,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以經濟學和社會學為基礎,屬于行為科學中的一部分。同時,因為勞動科學的研究注重于從勞動實踐出發,對勞動實踐中某一層次、某一側面進行經驗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凝結,形成應用性理論和實用知識,所以勞動科學學科體系又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是應用科學中的一部分。
在整個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研究可從多個側面和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學科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理論學科、基礎學科和應用性學科,各層次學科的研究成果構成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的總知識,這些知識又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基礎理論、一般理論、應用理論和實用知識。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學科層次、知識層次以及學科與知識間關系如右上圖所示:
在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基礎理論學科主要有勞動學和勞動史學.
目前,勞動學還沒有被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筆者認為,當我們把勞動經濟學和勞動社會學中一些共同的內容抽出來作為勞動科學的基礎理論并加以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時,勞動學有必要并且完全有可能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在一定意義上,勞動學的形成正是勞動科學學科體系建立的標志。勞動學的研究主要包括勞動的一般特征和原理、勞動學的研究范疇和研究方法、勞動的基本規律等,其研究成果將構成基礎理論的主體和一般理論中的一部分。
勞動史學的研究主要涉及勞動及其研究學科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其研究成果參與基礎理論的構成。由于勞動學和勞動史學在整個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負有完善學科體系的基礎研究、指導其它分支學科發展的重任,所以這兩門學科墮待發展和完善。
基礎學科包括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勞動(人事)心理學、勞動管理學、勞動生理學、勞動醫學,勞動衛生學等,其研究結果是產生基礎理論中的一部分內容.一般理論中的主體和部分應用性理論。例如:勞動與人和社會的關系,勞動集體的社會結構與勞動集體中的社會關系、勞動經濟效益、動作—時間研究、工作緊張和心理疲勞、勞動強度和生理疲勞等。
應用學科包括勞動法學、勞動統計學、勞動保障學、勞動保護學等.其研究成果是形成應用理論的主體,并指導產生實用知識。例如:勞動生產率統計,勞動統計分析一般問題、勞動中的不良條件及其對策、生產過程中的毒物及其防治、勞動保障制度、《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等。在整個勞動科學學科體系中,各層次學科與知識間存在著相輔相承的關系,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三、知識來源及與其它學科體系的關系
勞動科學學科體系是從其它基礎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等)的母體運動中逐漸孕育、發展、脫胎而來的,所以這一學科體系的知識來源離不開作為母體的其它基礎學科.并使勞動科學學科體系與其它學科體系間存在著難以分割的天然聯系。
勞動經濟學與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是經濟學的根本,對勞動經濟現象的研究,在經濟學中上有支柱性的地位,而勞動經濟學在經濟學學科體系中,既是一系列有機聯系首的理論,又是從屬于整個經濟理論體系的一個分支。勞動經濟學的知識主要來源于經濟學作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闡述勞動問題。
勞動社會學與社會學。勞動社會學是社會學中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社會學的理論研究是勞動社會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同時.勞動社會學的發展又可極大地豐富社會學的知識。勞動社會學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學存在著知識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
勞動(人事)心理學與心理學。勞動(人事)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勞動(人事)心理學的知識主要來像于用心理學原理對勞動過程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兩者也存在著知識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
勞動管理學、勞動醫學、勞動法學、勞動統計學等學科,也分別是相應各基礎學科中的應用性分支,其知識來源于將各基礎學科的理論應用于解決勞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形成為各學科的應用部分。
作為新興的獨立的綜合性學科體系,目前情況下,勞動科學學科體系的構成部分—各分支—的發展和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還離不開作為母體的各基礎學科,離不開故有的研究方式,也就是說,勞動科學學科體系需要與其它學科體系共同發展.相互促進.并逐步達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