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程教育試點分析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998年以來,教育部先后批準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西南工學院、東南大學等lo所高等學校進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在教育部的直接領導下,經過試點學校的共同努力,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試點學校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基于計算機網絡、電信網絡和衛星電視網絡資源環境的遠程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積極探索,開發了一批基于上述網絡環境的遠程教育資源,對推動遠程教育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利用試點學校提供的文字材料列表比較這些學校的辦學、教學和技術等情況(由于同濟大學未提供相關材料,西南工學院的材料未提供有關信息,本文只討論其他8所學校的情況)。
(一)試點辦學情況
現代遠程教育辦學包括從專科到研究生的各個層次和工學科、理學科、法學科、文學科、經濟學科以及管理學科等各個學科。8所學校共開設研究生和本科層次的13個專業,專科層次的6個專業。其中研究生和本科層次除北大、人大外,共有6所學校占75%開設了計算機科學技術或應用專業;分別有3所學校占37.5%開設了法學(電大、清華、北大)、英語(電大、浙大、湖大)、管理類(清華、浙大、人大)專業;分別有2所學校,占25%開設了金融學(電大、人大)和貿經類(北大、人大)專業;通信工程(東南大學)、會計學和市場營銷(人大)3個專業只有l所學校開設,占12.5%。非常明顯,上述專業都是科技或經濟含量較高,社會和市場需求量大,具有較大社會經濟價值,前景看好而各校又具有優勢的專業。從招生形式上看,除東南大學是從普通高考中招生的外,其他學校采取成人高考、本校命題等多種形式招生,電大則采取r相應學歷免試人學的形式招生。試點以來6所普通高校共招收遠程學習學生9794人,其中研究生2584人,本科生6910人,專科生300人。電大共招收遠程開放學習學生54883人,其中大專起點本科生29846人,專科生25137人。從各校招生的情況看,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受到社會歡迎,生源都比較好,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值得指出的是,貫徹“統籌規劃、需求推動、擴大開放、提高質節”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指導方針,教育部對試點院校的招生層次和范圍作r統籌,規定電大在專升本和專科層次,普通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清華、電大在全國范圍內,J匕郵大在信息產業部系統內,湖大、浙大等分別在木省范圍內招生布點等。因此教育部在試點的這一階段較好地發揮f宏觀調控和指吩的作用。
試點院校都比較重視質量和竹理問題,建立r集中進行遠程教學和教學管理的專門機構,較好地協調了校內教學、教學管理和技術支持部門之間的關系,本校遠程教育學院與校外遠程教學站點分工比較明確,日常教學和教學管理由教‘爹站點負責,建立了一整套規章制度,從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到課件建設,都卜廠比常規面授教學大許多倍的功夫。特別是考試上作,各校普遍采取r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時間,派本校教師自帶試卷到各教學點監考,回本校統一閱卷的方式。從普通高校提供的考試及格率情況來看,從29.2%到56%不等,各校認為遠程教育有一定的淘汰率是符合規律的。遠程教學質量控制不可掉以輕心。
(二)試點采用技術與資源建設情況
在教學信息傳輸技術和交互技術方而,有以下兒個特點:
1.8所高校無一例外地全都建立和利用廠計算機網絡。其中清華、湖大、電大、浙大和東南大學等在中國教育科研網上,但并非只用cERNET。鑒于目前CERNET傳輸速率低的情況,大多在其他計算機網絡,如CHINANET上建立r鏡像網站,或另辟蹊徑,如清華又在北京科委的北京科教網上開通廠計算機網絡平臺。利用計算機網絡,各校目前主要是以網頁形式分布動態教學信息,學生基于WWW瀏覽器自主學習,開通BBS網上討論和利用E一MAll進行交互。除校園網和地區寬帶網外,目前尚未有哪所學校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直播授課或傳輸視頻連續信號的。
2.清華、北大和電大3所學校采用衛星電視網絡。清華一開始就租用亞洲2號衛星,用KU波段進行數字衛星電視直播授課,北大用鑫諾l號衛星KU波段進行IP數據廣播電大目前在利用模擬信號進行衛星錄播的基礎卜,實現r衛星直播授課并正在積極進行衛星電視網絡數字化后直播的準備。除清華在云南有兩個點的教學是通過VSAT衛星雙向實現雙向交互外,其余采用衛星電視授課的學校和站點,都是利用其他通信渠道,如EMAIL和電話等進行交互的。就衛星電視網絡而言,仍是單向傳輸為主。在利用電視技術方面,清華、電大還利用有線電視網進行視頻傳輸,清華在廈門實現了通過有線電視網的課程點播電大則在利用衛星電視的逆場回程信號進行VBI廣播方而邁出r有力的步伐。
3.在利用電信網絡方而,」匕郵大、湖大采用J’中國電信的寬帶多媒體公眾電信網,浙大和東南大學采用類似的廣電網SDH進行雙向實時授課。北大、清華和部分電大采用J’ISDN綜合業務數據網,進行實時交互式授課或實時交互討論。
4.只有人大的遠程教學是全部通過汁算機網絡和多媒體課件進行的。
5.從交互技術卜看,各校分別對通過電信光纜DDN專線、VSATI工星雙向、ISDN專線、PSTN可視電話和普通電話,包括電視、電話和計算機網絡會議系統進行的雙向實時視音頻交互,對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非實時交互等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6.從各校對傳輸技術和交互技術的探索來看,有從單一網絡向三網結合互補方向發展的趨勢。浙大和東南大學已提出要用衛星電視網絡;清華已采用寬帶北京科教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隨著計算機網的提速和三大網絡的高速連接,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在資源建設方而,各校都把課程和軟件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分別對WEB一BASE課程、單機CAI課件、直播電子教案、多媒體網上課件、VOD點播課件、VBI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支撐環境、素材庫等進行r積極的建設與探索。值得指出的是,教育部資源建設委員會對遠程教育資源建設發揮r重要的規劃和咨詢作用。
在遠程教育的資金投入方‘血,除中央政府對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硬件以及部分實驗性的資源建設投人外,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投人卜要依靠各試點學校自籌,包括財團捐贈(清華)、從公司引資(人大、東南大學)、電信部門優惠(」匕郵大、湖大、浙大)、地方政府投人(地方電大)、學校自籌和教學點自建(清華等)等多種形式在合作形式方面,有高校之間的聯合(中央電大與清華、北外,東南大學與南京郵電學院等),有高校與信息產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北郵大、湖大、浙大等與電信、J一電部門),有高校與公司之間的合作(人大與萬通集團成立網絡服務公司,東南大學等組建科建公司等)
(三)試點的主要經驗和問題
從上面的歸納與分析比較可見,各校試點都采用J’新技術、新媒體,部分教學過程是在三大網絡環境下進行的。在技術上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和多媒體等特點;在教學上努力實現通過技術媒體進行實時交互和非實時交互,從技術角度講,試點是高起點的。各校在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地區和范圍、不同的引資與合作方式、不同的竹理方式,以及試點與校園內或其他教學形式的不同結合等方而,對在中國具體國情環境下,各類高校如何利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遠程教育,構建遠程教學學習和竹理模式等進行r探索和試驗。同時通過試點促進了各校教師干部教育觀念的轉變。可以說,現代遠程教育試點摸索了初步的經驗,并由此勾勒出了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輪廓和雛形,取得r很大的成績和初步的成功。
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取得初步成功的關鍵和經驗,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部提供了有力的軟硬件和政策支持。國務院批準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將“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列為六人工程之一。教育部制訂了“全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教育部乖視和利用專家力朽;:,在抓緊CERNET提速升級、教育電視數字化改造和資源建設的同時,部署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并始終卜分重視試點工作,加強廠試點的領導指導和統籌協調,給試點以有力的硬件、軟件(如20門網絡課程和網絡支撐環境的開發等)和政策支持。二是試點院校重視和領導得力如清華、湖大的校長親自提倡和領睜現代遠程教育試點,成立r校一級的遠程教育領導小組或委員會,加強廠校內各機構的統籌;中央電大將試點作為“重中之重”,領導班子付出了大量心血;遠程教育試點已成為各校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和一項重大舉措。三是加大投人,組織落實,積極探索,質最可靠。各校都采用各種辦法加大了對試點軟硬件建設的資金和力量投人,成立了領導和管理試點的統一機構,制訂廠一整套有利于試點運作和質量保證的規章制度,積極探索一些有特色的如個別化自主學習與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的遠程教學和學習模式,并都十分重視遠程教育的質量和管理問題。四是校園內多媒體教育與校外遠程教育相結合。湖南大學和試點各校的經驗有力地說明,基于校園網和校內多媒體教室的校園內多媒體教育與校外遠程教育同時進行井相互融合,是高等學校開展遠程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對電大來講,也同樣有一個試點與其他形式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學習資源與學習支持服務互通共享的問題。
現代遠程教育試點也存在著一些函待解決的問題,如寬帶多媒體電信網等遠程教學信息傳輸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高;遠程教育,特別是網上教學的資源相對不足也不適應遠程教學的需要;教學雙向交互信息嚴重不對稱,交互式技術媒體的交互作用與功能沒有得到發揮;教師對網絡課程建設投人力量不夠,對遠程學習學生進行導學和提供支持服務等問題尚未引起重視,并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予以引導;如何進行遠程教育考試和網上考試,既要保證質量控制,又要簡化操作,提高效率;普通高校如何與電大合作開展遠程教育,發揮已有電大系統的作用;引人境內外資金,如何處理與公司的合作與利益分配關系,以及如何處理校外遠程教學與校園內教學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無疑都是試點中的熱點和難點,是事關遠程教育質量和效益的重大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和客觀的,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更大的問題,也是隱藏在這些問題后面并起支配作用的問題,還是教育觀念和對遠程教育客觀規律的認識問題。這涉及到遠程教育的教學論、學習論、系統論、媒體觀和質量效益觀等教育理論和觀念。
二、幾點分析和討論
(一)關于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概念
現在對現代遠程教育這一概念的闡釋比較多,反映了人們對這一教育領域的認識在不斷深人。而對這一概念在認識上的偏頗,則有可能導致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失誤。遠程教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發展有不解之緣。國際遠程教育界有三代或四代教育技術與遠程教育的理論。我國遠程教育的專家傾向于三代的說法。第一代遠程教育即函授教育,其技術代表和特征是郵政通信和印刷技術。廣播電視教育屬于第二代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從狹義上講,專指利用廣播電視(衛星和微波)等現代大眾傳播媒體和錄音錄像等個人傳播媒體開展的遠程教育;而第二代遠程教育卻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在郵政通信和印刷技術基礎上,利用廣播電視(衛星和微波)、錄音錄像、電話電傳和計算機等現代大眾、個人和電信傳播媒體開展的遠程教育。可以說廣播電視(衛星和微波)、錄音錄像是第二代遠程教育的技術代表和特征之一;更確切的說法是,第二代遠程教育的技術代表和特征是包括印刷材料、錄音錄像和計算機軟件在內,總體設計優化的“教學包”或“學習包”。網絡教育則屬于第三代遠程教育。
同樣,網絡教育從狹義上講專指基于計算機網絡,利用WWW和瀏覽器技術進行教學的遠程教育。而第三代遠程教育更應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網絡(并非專指計算機網絡,而是計算機、電信和數字衛星電視等三大網絡,而且它們正向相互融合的方向發展)和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賦予遠程教育以新的技術特征。第三代遠程教育利用的技術媒體不僅有上述三大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等新媒體,還包括錄音錄像和印刷材料等第二代乃至第一代遠程教育的技術媒體,而且從教育技術和遠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看,沒有萬能的超級媒體,不會也不應偏重或偏愛于某一媒體,從教育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似應更講究媒體的配合和總體設計。現代遠程教育一詞是我國教育工作者的說法,而不是舶來品,在國際上并沒有或不流行MODERNDISTANCEEDUCATION的說法,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遠程教育就是第三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或第三代遠程教育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迄今也未成為現代遠程教育的主流形式。嚴格地講,試點院校的遠程教學,特別是遠程授課(無論是直播、錄播,還是點播)都是通過電信網絡與衛星電視網絡而非計算機網絡進行的。可見將現代遠程教育定義為“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實現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不合適的。現代遠程教育是基于現代信息和教育技術的遠程教育,更確切地說,現代遠程教育是在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網絡環境下開展的遠程教育,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和交互式等顯著的技術和教學特征。
(二)關于開展遠程教育的兩個關鍵問題
遠程教育的發展實質上是由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一場教育改革,這一發展和改革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遠程教育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遠程教育受到r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遠程教育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媒體和教學手段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資源、教育過程、教育管理形式等一系列的革新。因此,不僅不能把現代遠程教育發展單純理解為技術手段的改革和更新,而且也不能認為只要有了比較充足的教學資源就能夠成功地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實際上,開展遠程教育除構建現代化的遠程教育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網絡外,還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適合學生遠程學習的多種媒體學習材料(遠程教育資源建設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二是對學生遠程學習的支持服務。從試點的情況看,以上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首先試點準備不足,不僅事先沒有,就是在試點開展中也沒有準備好在計算機、電信和衛星電視網絡技術環境下運行的數字化、多媒體、交互式的課件或軟件,甚至沒有準備好適合學生遠程學習的文字材料和視聽材料。遠程實時授課傳輸給學生的視頻信號還多是教師頭像、書本的印刷界面或word界面的文本,信號質量不好也不夠穩定。。學生拿到手的是傳統面授的文字教材。其次,對學生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組織和措施上都很不得力,試點院校雖然在學生端建立r網絡、多媒體或視頻會議教室,但依托的單位有的并沒有遠程學習服務和管理的能力和經驗。很顯然,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除建設信息傳輸的現代遠程教育專業平臺,并進行地區不同接人方式的試點外,更重要的是加強教育資源建設和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建設。如果說前者是技術平臺的話,后者是更重要的教學“平臺”。在試點中各校不約而同地要求合作開發遠程教學資源,并希望在電大系統內建立遠程教學站點無疑是有道理的。
(三)關于遠程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開放性與質量控制是遠程教育的一對基木矛盾。遠程教育必須加強質量控制,這已成為試點各校的共識。許多人提出了種種判斷遠程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或遠程教育持續發展的條件,集中起來是兩點:質量和效益。遠程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不僅為教育界,也為社會各界所關注。
對遠程教育的質量有相對和絕對兩種衡量尺度。所謂相對,是指考察和評價學生從人學到畢業這一階段質量的相對提高;所謂絕對,是不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而只看學生畢業時達到的實際水平。就絕對標準而言,對遠程教育不能和不應該企望其學生的質量達到和超過清華、北大校內學生的水平。即使是普通高校之間的質量水平也難以用一碗水端平。在1999年南京“大學教育思想國際研討會”上,許多專家都指出我國高校如此大規模的擴招,就不應該也不可能對高等教育的質量持同一標準。在現代遠程教育經驗交流會上,也提出了遠程教育的人才觀問題。遠程教育在質量上的優勢應當是,能否把人學水平參差不齊并普遍基礎或起點較低的學生,培養成達到國家相應教育層次規定基本要求的合格畢業生;應該考察和評價的是其在達到培養規格要求基礎上的實際提高幅度。用這一科學標準來考察遠程教育的質量,更能反映這一教育形式的實際而減少世俗的偏見。因此,對遠程教育的質量標準應是:“在教育質量上達到國家規定的相應培養規格要求,并與其他教育形式可比”。但是對辦學效益,就不適于用這樣一個尺度來要求遠程教育。就遠程教育發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動因而言,遠程教育必須在效益上明顯優于其他教育形式,否則遠程教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和持續發展的可能。這樣我們就提出了遠程教育持續發展的條件或判斷遠程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在教育質量上與其他教育形式可比,在辦學效益上明顯優于其他教育形式”。
關于遠程教育的質紛還有幾個問題值得討論。一是如果擁有一流的教育資源,是否就能保證遠程教育擁有一流的質量?答案應該是不一定。也就是說這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應是建立起與遠程教育開放程度相適應的質量保證體系。第二個問題是如何使遠程教育在質髦和效益上都有保證,結論是必須實現在現有教學和技術條件下的適度規模辦學。也就是說招生人數和力、學范圍不宜過窄,也不能超過遠程教學支持范圍和管理的能力。只有實現適度規模辦學才有質量和效益的保證,也才能實現遠程教育的持續發展。第三,遠程教育要不要抓教學過程的管理和質量控制,試點各校在教學計劃、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和期末考試上下了很大功夫。20年來電大就是這樣做的。而來自電大的經驗告訴我們,抓管理和質量,不能只抓這兩頭,還必須抓好教學全過程和學習支持服務的管理和質量控制。這幾個結論和標準對現代遠程教育試點,乃至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開展都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