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報服務教育教學革新的途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學報的教育功能
高校學報在高等教育中,特別是在青年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中,培育學術新人、激活創新思維、養成科學方法、在高校學科建設中的創新、累積、承繼作用、在高校知識創新體系中的傳播與交流作用等等[8,12-13]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理,高校學報在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1.學術交流窗口高校學報從質量和數量反映我國高校總體科研教學水平和成果上發揮了重大作用,是高校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作為一個窗口,透過它,可以檢閱一個學校的科學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治學的學術思想與作用。同時,青年學子通過高校學報這一窗口從課堂外更熟悉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制度和學科發展情況。目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立項的教改課題日漸增多,立項單位從國家教育部到各省市區的教委,包括各高校的校級教改課題。尤其是北京市教委,非常重視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他們設有教學質量提高專項經費,這些專門用于高校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升高校教學質量,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這些課題的立項無疑使高校教師教育教學的成果層出不窮,相應的論文成果也會數量不少,高校學報正好為高校教師提供了發表教育教學成果的園地,學報的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質量得到了提高,教師教學成果的論文在學報的發表也增加了教師學術交流的機會。學報教學理論方面學術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無疑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另外,高校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程度不同、數量不等的成果。如何把所取得的成果公之于眾、讓社會了解,有會議交流以及有關職能部門鑒定公布等途徑,但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學報、高校學報、學術研究刊物發表。高校學報在發表高校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成果方面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2.培養人才的搖籃青年人將是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力軍,他們在教學的舞臺上發揮長遠而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學報在發現學術新人、培養和栽培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他任何社會期刊都無法替代。學校的許多青年教師精力充沛、思維活躍,但多數的學術研究水平不太成熟,成果水平還有某些缺陷,需要幫助和扶持。而高校學報把培養人才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之一,把對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首次發表教學研究論文的青年教師,不輕易退稿,學報編輯要尋找到他們教學科研成果中的創新、獨到之處,幫助他們反復修改,為青年教師今后成為學術“大家”、“教育家”走向教學科研舞臺奠定基礎。
3.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素養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學報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扶植是通過對其科研活動的支持進行的。高校教師作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執行主體,且國家級、省(市)級、校級精品課程建設以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前提,高校教師以一定的學術修養和教學研究為基礎非常重要。但是,高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高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其學術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成果顯著、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這是提高高校教師素養、促進深入教學研究最根本的原始動力。高校教師的學術水平及教學素養是通過在職培訓、國內外學術交流、在職攻讀學位、發表學術論文、教育教改研討會等渠道塑造的,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學報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學報編輯組稿、審稿、編輯加工、修改和發表高校教師研究論文,不僅體現了教師教學、科研成果的價值,傳播了教師辛勤創造的科研信息,還激勵了教師進行教學科研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學術素養與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1.出版教育教學改革專輯(增刊),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由學校主導,高校學報根據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配合學校教務處,就教學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革和創新教學管理體制等,組織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學報開展學術討論、評論和爭鳴,公開發表校內外專家有價值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成果,傳播和交流新的教學管理理論和經驗,宣傳國家級省(市)級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沒有社科版的高校學報,如《北京農學院學報》利用學報不定期出版教育教學改革理論專輯,配合教務處評選校級優秀教育教學改革論文,評出一、二、三等優秀論文,推選國家級、優秀省部級教改論文等,并制定相關政策,給予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相關獎勵,發揮學報在促進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上的平臺與陣地作用。在《北京農學院學報》及其增刊發表的教改論文均獲得了校級、北京市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二等、三等不同層次的獎勵。還如,《湖南農業大學學報》每年定期出版1期教育教學改革增刊,吸引校內外作者踴躍投稿,初有成效,僅2009年社科增刊就有133篇,其中教育教學改革方面論文80篇,而教改課題論文20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有2篇,其余大部分論文(80%)都獲省級和校級的教改成果獎。2011年社科增刊92篇,其中教育教學改革方面論文50篇,而教改課題論文10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有2篇,有60%的獲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出版教育教學改革增刊正好與正刊互補,達到調整稿源與期刊出版周期之間的矛盾。
2.改變觀念開設教育教學研究專欄許多高校學報編輯對教育教改方面的論文存在偏見,認為其“理論性比較淺,多是經驗總結,泛泛而談”。同時,有些高校對科研成果極為重視,學報主要刊載科學研究論文。實質上,教育教學研究是高校一項重要研究工作,隨著高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化,實現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功能三位一體已成為高校的共識。因此,高校學報編輯應該轉變觀念,有社會科學版的高校學報有條件而且必須開設教育教學研究專欄,為教師提供發表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平臺。同時,要主動關注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圍繞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創新與創業等主題,挖掘其中的新經驗、新方法、新理論,及時發表這些成果,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例如《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教育理論與實踐”專欄,報道校內外相關學者的教育研究的論文,其學術質量沒有因為開設教育理論與實踐專欄而下降,相反吸引了全國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期刊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大,獲得“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的殊榮,系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學名刊等榮譽。
3.利用學報封面做好教學改革宣傳工作學報封面是一個宣傳、推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窗口”,學報是一張高校對外交流的“名片”。而據岳鳳榮、田叢笑曾經調研100家高校學報的封面利用情況,無論是封二、封三,還是封四,有1/3以上的學報完全不加以利用,尤其是封二,其空白率高達44%,這種狀況,既造成了版面的浪費,減少了學報的信息容量,又在編排上顯得蒼白、單調、不美觀,因此,學報設立“知名專家”名錄,報道某個部門如院系到某個人物(高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所涌現出來的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高校從外在的形象到內在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圖片和簡訊的形式宣傳展示各學校的國家級特色專業、省部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教材、省部級精品教材、國家優秀教師、省部級優秀教師、一級學科等等。編排上選擇合適的圖片、字體、字號、橫排、豎排等方式靈活多變。通過學報這個“窗口”把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和管理等的經驗和理論宣傳推廣出去,既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又充分有效地利用學報封面傳播學校教學信息重要窗口的作用。使學報內容豐富多彩,美觀、諧調。學報對于一個高等學校來說,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學術人才的發現與培養,離不開學報;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報。學報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學報編輯要積極關注高等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熱點,主動及時地約一些優秀稿件,根據辦刊思想、辦刊宗旨、辦刊水平及名欄建設等方面的特點和特色,引導校內外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理論聯系實踐,實踐升華理論,振興高等教育理論創新,發表他們的觀點。長期下來,學報“高校教育教學理論”既可形成優勢特色欄目,也在不斷積淀高校學報的特色,有利于學報和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雙向健康發展。同時,編輯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既要投身于學校改革發展的洪流之中,又要開發相關學科的研究,努力走編輯學者化的道路。高校學報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合力系統中,應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充分發揮其內在優勢,以推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作者:陳艷芬單位:北京農學院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