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理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強非文科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文理融合”既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邏輯,也是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我校信息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基本都屬于非文科專業,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然需要人文素質教育;加強非文科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場改革,必然會遇到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據了解,信息工程院因為非專業素質優秀推動跨專業就業的例子有很多。
如該院電信0303班的學生梁新品,通過層層考核篩選,順利的和香港商報簽約,成為一名見習記者,獨立完成多次采訪任務。作為一名理工科的學生,和眾多的文科生同臺競技,本就不簡單,更不要說完美勝出,實屬不易。在這里,梁新品所憑借的絕不是其電信專業的專業素質,而是其人文素質,亦即非專業素質。根據針對“大學生的非專業素質與就業”在用人單位中展開的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非專業素質在用人單位代表心目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用人單位中,認為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非專業素質對其工作“很重要”的占62%,78.5%的用人單位認為非專業素質和專業素質同等重要或者接近同等重要。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氣分公司的代表認為:“非專業素質是基礎,優秀的專業素質應該建立在優秀的非專業素質基礎之上。”
中石化東北分公司則認為“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一些單位代表直言不諱:在許多時候,非專業素質比專業素質還重要,有些非專業素質比如環境適應能力和道德品質是最基本和最前提的條件!跨專業就業、非專業素質表現優秀助推大學生就業的例子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這或許應該成為大學生和我們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和關注的問題。團中央學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的《2006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對大學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為:環境適應能力占65.9%,人際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達能力占54.5%,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均占47.7%。從企業的用人觀念可以看出,他們所看重的既包括專業素質也包括非專業素質,既有智商因素也有情商因素。
實質上用人單位最看重的還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重要的是這種綜合素質是動態的能力而不是靜態的知識,正如一位用人單位代表所講的那樣:專業素質尤其是專業知識,對于畢業生來說是靜態的,而能力是能動的,比如環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這樣的學生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大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學府,更應該是提高能力的殿堂。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不是孰輕孰重的關系。對此,面對嚴峻就業形勢,我們絕不能僅僅把學生的學習局限在專業范圍內,而忽視了“全面素質”的拓展。縱觀咱們理工科的不少學生甚至連簡單的請假條、申請書都不知道怎么寫,或者說寫得不規范,更不用提一些基本的公文寫作了。由此可見對于加強文科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有多么必要了。更何況在咱們的日常學習中,很多東西都需要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論文的寫作等等都是離不開文科基本功的。再者,理科的學了需要邏輯思維,同樣需要形象思維。只有兩者都充分的運用,咱們的學習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不過遺憾的事,咱們現在的專業素質教育在形象思維鍛煉的這一塊是缺失的。利用非專業素質教育予以補充是非常好的途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非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方法,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又有不同的分類,諸如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慣性思維、形象思維、整體思維、抽象思維等等。思維看似抽象,難以琢磨,但是思維方法的訓練卻可以通過具體的活動予以體現。眾所周知,創新能力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了,那如何來培養咱們的創新思維呢?通過游戲培訓相信是個很不錯的方式。把培訓同那些充滿故事情節的、趣味的、巧妙的、富于創造性的游戲結合起來,使人們在游戲過程中做有用的事情,不斷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不拘泥于任何特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不斷提高、實施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不單是為了娛樂,游戲本身就是培訓。其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的接受培訓作為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獲取知識,多種渠道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揮團隊智慧,集合團隊的創意,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奇跡般的成功了,這就是團隊的力量!思維可以指導人們的行動,同時也會約束人們的行動。要想成功,必須敢于超越自己的思維。游戲的成功與否,我們都會想到學員的操作是關鍵。事實上呢,培訓師的引導也非常之關鍵。這樣的一個思考模式轉換,不也是創新思維的體現么。可見創新思維的訓練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變這些無意識的行動于積極的培養中。相信在咱們學校的成功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咱們不斷努力的深化探討下,咱們的非專業素質教育定能越來越規范,越來越行之有效,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