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試驗操作的教學組織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任文韜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解離與漂洗取洋蔥的根尖2~3mm,用15%鹽酸與95%酒精的混合液(1∶1)在室溫下解離3~4min,待肉眼觀察根尖變得酥軟透明時,小心取出,用清水漂洗約10min,操作可在培養皿中進行。控制解離程度非常重要,解離不夠則細胞無法充分分散影響觀察,解離過度則可能破壞細胞核的結構。
染色用0.5%的龍膽紫溶液對根尖進行染色3~5min。染色不夠則視野一片光亮,找不到染色體;染色過度則細胞內一片紫黑色,影響觀察。
制片用鑷子將染好色的根尖取出置于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用鑷子尖將根尖搗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用拇指輕壓載玻片,壓至肉眼見根尖成云霧狀即可上鏡觀察。附加載玻片是為了防止將蓋玻片壓碎,為避免壓片時玻片移動,應將溢出的液體吸干,并在蓋玻片與上層載玻片之間放置一層吸水紙。壓片不夠會導致細胞重疊影響觀察,倘若用力過大導致玻片移動,會弄散組織,很難找到完整的細胞。
觀察把制作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置于低倍鏡下觀察,慢慢移動裝片,找到分生區細胞,其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之后換上高倍鏡,通過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將視野調整清晰,直到看清細胞物像為止。可先找出最明顯的處于細胞分裂期中期的細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細胞。注意觀察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變化的特點。
繪圖繪制視野中典型的分裂中期細胞圖像,注意生物學繪圖的規范。
實驗過程的常見問題
1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實驗本實驗技術要求高,操作步驟多,很多學生不能在課堂時間內完成整個實驗操作。教師應當重視相關原理的講述與實驗的組織。
2看不到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材料培養、解離、漂洗、染色、壓片各個步驟的操作質量都會直接影響到最后的觀察,要通過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倘若整個班級找到分裂期細胞的人數比例低,則有可能是實驗教師剪下根尖的時間不合適,大部分根尖分生區細胞處于分裂間期所致。
3學生在尋找目標細胞上耗費大量時間學生對實際中的分裂細胞沒有認識,面對視野中大片細胞往往一片茫然。應當先用講解和示范鏡的形式指引學生找到根尖的分生區,學生的操作才會更有針對性。
4染色效果差學生觀察到的細胞太白或太紫,無法辨別染色體,這是由于染色處理時間太短或太長所導致。教師應當根據使用染料的具體情況通過預實驗確定染色時間,要求學生嚴格計時,染色操作完成后應用清水洗去附著的染液。
5細胞重疊成團,無法看到單個細胞細胞解離不夠,或壓片不夠導致。對于壓片操作,除了按教材方式用拇指壓片以外,也可以用帶橡皮的鉛筆,利用重力,用橡皮頭一側輕擊玻片,要點是保持玻片的靜止。
6學生繪圖不規范學生容易用“寫生”的方式繪圖,教師應當強調生物學繪圖的基本要求并展示范本。
教學建議
1教師要做好材料準備與預實驗教師要重視根尖材料的準備工作,一是由于材料需求量大,二是冬季洋蔥生根較困難。可以嘗試用其他植物如大蒜、蠶豆的根尖代替洋蔥根尖,但根尖剪取的時間、固定與解離試劑的使用均要做相應的調整。關于實驗條件,教材本身提出許多可選方案,如洋蔥根尖的剪取可在上午10∶00至下午14∶00時,染色劑可用龍膽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紅溶液,各操作步驟的處理時間只給出一定范圍等;有許多教師也提出了該實驗的優化方案,教師應通過預實驗來摸索適合當地情況的實驗條件,保證學生實驗的效果。
2做好實驗原理、步驟與注意事項的講解工作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理解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操作步驟,然后再開始實驗,防止學生機械操作。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實驗處理過程中等待的時間。
3準備示范鏡及固定裝片教師應準備示范鏡示意分生區細胞和各個分裂時期的細胞,給學生提供指導。考慮到部分學生由于操作不當無法觀察到分裂期的細胞,教師可準備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永久裝片,以保證觀察和繪圖操作的順利進行。
4重視實驗繪圖許多學生只關注實驗操作與細胞的觀察,認為觀察到分裂期的細胞實驗就成功了,對繪圖的操作不夠重視。繪圖也是生物學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師應明確教授學生繪圖的基本要求,并對學生的繪圖作業給予評價。
5課時安排建議由于本實驗難度大,建議安排2個課時,其中0.5課時用于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的講解,1課時用于實驗,0.5課時用于實驗評價和總結。倘若教學時間充裕,可再多安排1個課時,讓學生重復一次實驗,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經驗體會
本次實驗難度較大,實驗的組織工作與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相當重要,倘若準備不充分,則有可能一個班級大部分的學生無法在自己所做的裝片中觀察到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教師也應當避免由于實驗難度大而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教實驗”上,而是要利用好這個載體,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生物學素養。雖然本實驗是觀察性的實驗,但也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探究。引導學生思考每個實驗步驟的原理,實驗后分析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原因或探討如何改進操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這比簡單地觀察分裂圖像更能培養學生的生物學能力。甚至可以組織素質高的學生將這次觀察性的實驗發展為探究性的實驗,比如探究不同材料對實驗的影響,在不同時間取材探究洋蔥根尖細胞分裂高峰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