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隱性知識在大學生創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隱性知識的概念最早由邁克爾•波蘭尼在1958年提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一種是顯性知識,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種是隱性知識,即未被表述的知識,正所謂“我們知曉的比能說出來的多”,按照波蘭尼的理解,隱性知識在知識客體中占據主導地位,約占知識總量的80%以上,其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是一種領會、把握、重組經驗,以期實現對它的理智控制的能力。[4]與顯性知識相比,其特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具有隱蔽性,難以用語言明確表達或者公式化,但并非不能言說;(2)具有個體性,是一種高度個體化的知識,與認知主體無法分離;(3)具有非批判性,很難對其用語言進行形式邏輯分析和批評思考,只能靠意會去把握;(4)具有情景性,即隱性知識的轉移依賴于一定的情景。從獲取途徑上看,與顯性知識相比,隱性知識的獲取需要認識主體參與更多的實踐,是一種置身其境的體驗、領會過程,通常是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要熟練掌握技能,體會隱性知識的深邃內涵,必須依靠認識主體的反復、不斷實踐和再實踐,但隱性知識一旦形成,就不易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同時,人們在獲取隱性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一些不確定性、多樣性、不穩定性因素的影響。
二、發揮隱性知識在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一)隱性知識與創業能力的關系知識與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兩個范疇,知識獲取是能力形成的基礎,能力對知識的掌握其促進作用。同時,兩者與存在重疊部分,重疊部分就是隱性知識,這是實踐智力的核心。高校創業教育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中很多是屬于隱性知識的范疇,如把握創業時機、捕捉靈感、整合資源以及協調關系等。因此,隱性知識的獲得就與創業能力聯系在一起了。創業能力在內涵層面上是一個由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網絡,其中隱性知識揮著最為重要的整合、吸收和創新功能。這類知識大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其獲取需要有符合隱性知識轉移的特征的方法。創業能力的獲取過程主要是通過持續的學習、經驗累積、吸收和體悟,最終內化為具有個體化的特征的隱性知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更多源自于隱性知識的生成與獲得,大學創業教育的實質就是探索有利于創業隱性知識生成與轉移的環境,有效促進創業隱性知識的生成、轉移與共享。
(二)隱性知識的獲取與轉移是大學生創業能力形成的基礎和關鍵隱性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一種領會、體悟、經驗重組,是一種綜合能力,其獲取途徑與顯性知識明顯不同。顯性知識可以編碼的知識,可以通過閱讀、聽講和查閱數據庫來獲得。而隱性知識是一種實踐性的知識,主要依靠個體在已有知識經驗的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環境中去體會、領悟與獲得,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能夠運用,卻又難以言說。所以,大學生創業隱性知識獲取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去領會、感悟他人的創業成功經驗,逐漸進入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的獲得不是通過直接的教材和課堂講授獲得,“教學做”結合是獲取創業隱性知識的主要途徑。隱性知識是難以言說的,是對事物的微妙理解與體悟,只有通過學徒形式,在觀察和實踐中訓練才能有效轉移。為了培養以隱性知識為主要構成成分的創業能力,在系統知識傳授無能為力的情況下,遵循隱性知識轉移的規律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遵循隱性知識的的特征和轉移規律,構建創業教育中創業能力形成的策略1.遵從隱性知識的情境依賴性,推進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創業實踐活動,學生能加深對理論課程的理解、認識,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創新思維、創業素質和能力。創業實踐、情境模擬以及自我內省是學生獲取和轉化創業隱性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學校應創設有利于創業隱性知識獲取的實踐平臺,使其在具體的情境下通過實踐活動獲得個體化的感悟和經驗。為此,高校應創建一些實訓基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加入創業團體,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創業過程,參與創業項目,學習創業本領,在真實的創業情景下實現創業能力的提升。同時,在授課方式上,實現由“理論講授”向“經驗分享”的轉變,在“師傅帶徒弟”的過程中分享經驗,生成知識和技能,實現隱性知識的轉化。2.遵循隱性知識的個體性特征,提高接受者的知識轉化能力。隱性知識具有難以轉移的特征,但還是可學可教的,一方面需要知識的傳授者樂意教同時又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主要是知識的接受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和相當的學習能力。其中,良好的學習能力,即理解力、領悟力、舉一反三的能力是有效促進知識轉移的關鍵能力。在現實中,隱性知識接受者的轉化能力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有的會事半功倍,有的會事倍功半。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知識轉化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大學創業教育在目標追求上由“知識本位”轉向“素質本位”,課程安排上由“學科獨立”轉向“交叉融合”,幫助學生掌握創業所需的多學科理論知識,并能夠融會貫通。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敢于張揚個性、勤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與人合作等素質能力。
作者:吳蘇芳單位: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