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物理課后反饋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課后反饋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強化,課后反饋可采用書面作業、合作探究、調查報告等形式。初中物理教師設計課后反饋時應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教學目標,重視診斷功能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功能的統一。課后反饋要體現對學生進行多元、開放、等級性的評價,還應體現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社會生活的聯系,能延伸、補充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課后反饋
1引言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時代公民是教育的核心任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知識為本”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根本。物理核心素養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要素構成,落腳點是培養學生“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養成和提升是以物理學科為載體推進、實現的。課后反饋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設計課后反饋既要圍繞物理課程標準,更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既要考慮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要考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物理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課后反饋的設計能力,科學、有效是其指向與根本。設計課后反饋時必須結合課標,著力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以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態度。課后反饋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能顯現、診斷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判斷學生的學業水平,促進師生反思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強化教學的有效性。為較好地實現課后反饋的科學性、有效性,我們團隊進行了一些探索,現以滬教版八年級物理“聲”單元的課后反饋設計為例分享認識。
2重視課后反饋的診斷功能與促進學生發展功能的協調
傳統的課后反饋往往把焦點放在知識性目標上,重視對知識點的診斷,忽視了對學習過程中的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的評價功能,在傳統的課后反饋中,書面作業成了最基本、甚至是唯一的反饋平臺與方法,師生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應對試卷測試上,學生的學習表現與一個個枯燥的分數畫上了等號。這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團隊設計課后反饋時,在體現知識診斷功能的同時,增強其過程性評價功能,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例1:“學做小小物理學家”取自于2017年IYPT青年物理學家競賽題:氣球氣笛(BalloonAirhorn,如圖1),在一個小型容器或杯子的開口綁上氣球,再把一根管子從杯底插入并觸及氣球。在容器的側壁上打個小孔,當朝小孔吹氣時會發出聲音。第一課時課后反饋:請你動手尋找身邊的材料自己制作一個氣球氣笛,并與同學就發聲原理進行交流(提示:根據“目的—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的順序,寫出一份簡單的實驗報告)。第二課時課后反饋:請同學交流氣球氣笛的制作過程。第三課時課后反饋:你能用什么方法讓它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記錄下你的方法和物理原理,并與同學交流。第四課時課后反饋:嘗試對氣笛的結構進行改進,讓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帶著你的作品去學校,吹給老師和伙伴們聽一聽,并介紹你進行了哪些結構上的改進。單元學習結束反饋:同學們還記得之前在作業中制作的氣球氣笛嗎?接下來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本章所學的知識選擇適當角度(如聲波的產生、傳播、特征等)來展示和介紹本組的作品,說說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以及與其他同學的不同之處。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評價,等第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我們依據本單元知識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一個長期題:氣球氣笛,第一課時要求同學進行制作,了解發聲原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又融入新知識不斷跟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評價。單元測試卷中,題目以“小組合作交流”的開卷考試形式呈現,改變了傳統的考查模式,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合作探索、展示,大家在交流展示中體會了物理的樂趣。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學生會給出不同的解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差異。這種方式體現了評價的合作性、實踐性,實施這種評價既尊重學生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又有利于發現學生個體的發展潛力等。
3課后反饋應體現評價的多元、開放和層次性
課后反饋的基本功能是為改進物理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提供信息,它反饋的信息可以通過分數量化,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難以定量描述,如果僅僅用對、錯來判斷學生學習水平,這就背離了課程標準對初中物理學習能力培養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發展。我們團隊設計課后反饋時,力求題目功能的多樣化,使之既能反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狀況,又能兼顧過程性、等級性評價,將定性、定量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例2:“土電話”亦稱“傳話筒”“傳聲筒”,如圖2所示,兩個人各拿一個話筒,拉緊線,就可以通話了(距離在一百米范圍內皆有效)。自制“土電話”,交流“電話線”的松緊、粗細、材料,“話筒”的大小、形狀、材料對傳聲效果的影響。對同學們的交流進行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師評,最后取這三種評價得星的總和為對學生的整體評價,最終的評價結果以等第形式呈現(如表1)在傳統的評價中,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主要是教師對學生做評價,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釋放、發展。我們采用這種師生、生生互動的評價方式,既可廣泛收集各方面反饋信息,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又彰顯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其主動參與評價,促使學生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4課后反饋設計應體現物理與科技、生活的聯系,延伸、補充課堂教學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日新月異,僅靠課本知識、課內教學,很難將物理知識與最新科技成果聯系起來,課后反饋中恰當地引用生活或最新科技事例等創設情境,讓學生思索、求解,能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的良性發展。例3:認真閱讀短文,完成下列問題:雪花落水也有聲。幾位科學家聯名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宣稱雪花落水能夠產生聲波。雪花落水時發出的聲波頻率在5×104Hz到2×105Hz之間。海里的鯨魚能聽到雪花落水所產生的聲響,并且這些聲響令鯨魚異常煩躁。然而,請不要想當然,這些聲音不是雪花與水面撞擊發出的。在下雨的時候,水下聲吶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聲干擾,甚至無法監聽。其實,這些噪聲不是雨滴撞擊水面發出,而是下雨時水中產生氣泡,這些氣泡在不斷地收縮、膨脹、振動而發出的。大氣泡振動頻率低,產生的聲音音調低;小氣泡振動頻率高,產生的聲音音調高。其實,無論是人們打水漂時所聽到的細微聲響,還是瀑布的隆隆震響,都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石塊及巖石與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氣泡的振動。問題:(1)冷水倒在地上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噼啪”聲,而開水倒在地上發出的聲音則是低沉的“噗噗”聲。請你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2)請你結合雨滴落水產生聲音的過程中,解釋雪花落入海水中令鯨魚異常煩躁的原因。(3)在探究雨滴落水產生聲音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經歷了下列的研究過程,請你把它們按正確的順序排列起來。A.歸納分析B.進行實驗C.提出假設D.得出結論這類科技素材情景新穎,能較好地說明物理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聯系。學生通過思考、處理此類問題,既能學以致用,又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課后反饋突破了課本知識、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可以很好地延伸、補充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
5結語
物理課后反饋設計應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和教學的基本要求,形式多樣化,旨在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走出重定量、輕定性,重結果、輕過程,重甄別選拔、輕激勵合作的設計誤區,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運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課后反饋,從而促進課標的落實和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劉炳昇.從“物理核心素養”的視角思考物理復習教學問題———以“力與運動”章后小結為例[J].物理之友,2017,(1).
[2]歐陽義忠.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開展思路[J].考試周刊,2017,(12).
作者:劉玉超 單位: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