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化學互動教學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闡述智慧教室環境下課堂教學目標以及設計特色,以“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教學為例,致力于探究智慧教室環境下的初中化學互動教學實踐,以期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教室;初中化學;實驗;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核心素養
1前言
智慧教室是一種典型的智慧學習環境的物化,是多媒體和網絡教室的高端形態,是借助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和智能技術等構建起來的新型教室。該新型教室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間和無形的數字空間,通過各類智能裝備輔助教學內容呈現,便利學習資源獲取,促進課堂交互開展,實現情境感知和環境管理功能。智慧教室旨在為教學活動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動空間,通過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結合、本地與遠程的結合,改善人與學習環境的關系,在學習空間實現人與環境的自然交互,促進個性化學習、開放式學習和泛在學習。智慧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要立足于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合理設計方案展開實驗探究,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勇于創新、勤于實踐的精神。在智慧教室環境下,選擇相關教學模式和智慧化的學習方式,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習者的創造性和主動性[1],通過應用各種終端形成個性教學、智慧創造、師生互動的一體化智慧教學模式[2]。本文以“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教學為例,探究智慧教室環境下的初中化學互動教學。
2智慧教室環境下課堂教學目標及設計特色教學目標
促使學生學會應用知識而非積累知識,是教學的最終目標。“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是初中化學實驗復習課,知識點繁雜,整體容量較大。選擇傳統的復習模式,學生普遍會感覺枯燥乏味,難以達到復習效果,甚至在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時具有較大的難度。所以,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應當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前,驅動學生自主復習;課上,應用即時反饋系統,檢測學生對舊知識復習效果,之后通過層層設置問題的形式,完成學業上的創新。還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促使學生堅持以實驗探究為手段,不斷提升探究能力,積極完善實驗方案[3]。另外,通過實物展臺、智慧課堂教學助手等,切實保障學生體驗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等具體的學習過程;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特色智慧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及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體驗創新思維培養和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其在探究中形成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轉變學習觀念和方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致力于發揮智慧教室的功能優勢,注重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要應用“錄像”“實物展臺”“拍攝”“計時”等功能,促進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在電子白板上及時呈現學生練習和實驗探究過程,增強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應用即時反饋系統,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進度,采取互動教學模式構建高效的化學智慧課堂。
3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教學實例活動研究
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教學中,教師請學生品嘗自己帶來的一些飲料和食品,主要為冰紅茶、蘇打水、臍橙、皮蛋等,之后錄制學生喝飲料、品嘗食品等視頻在智能電視上進行展示。這樣設計的意圖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開端,促使學生感受“酸、甜、苦、澀”等,堅持從熟悉的生活走進課堂,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理念,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通過錄制和展示視頻的方式調動課堂氣氛[4]。教師提問:生活中哪些物質有酸味?學生回答:剛吃的水果中臍橙有酸味。教師讓學生朗讀“酸的由來”,緊接著提問:剛才食用的食物中哪些含有堿?學生回答:皮蛋。這樣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了解酸、堿的由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解生活中含有酸和堿的物質。教師得出:酸=H++酸根離子[5]。Cl-、SO42-、CO32-等,是除O2-、OH-以外的陰離子,即為酸根離子。而從定義上而言,所謂的酸就是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均為H+的化合物。之后學生紛紛寫出硝酸、碳酸、磷酸等的化學式。在平板電腦上,學生完成競賽并積極提交做出的答卷。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通過應用所學的知識,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教師經積極引入云技術,可在最短時間內看到全班學生的正確率,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進行反饋鞏固。另外,使用平板電腦能夠達成人人思考、人人參與的目的,比用筆書寫快捷。智慧教室中指示劑的變色規律實踐教學如圖1所示,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實施實驗探究,展示具體的過程。教師隨時錄制各小組實驗探究視頻,展示實驗探究的過程,互相取長補短。如此設計,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將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另外,通過智能電視展示之前錄制好的小組實驗探究視頻,可幫助學生加深對探究過程和實驗現象的認識,促進各小組學生互相學習。之后教師提問酸和堿的區別方式,學生回答:可采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有關定義顯示:能和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就是酸堿指示劑,其中無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是最常見的指示劑。“酸石紅酚無,堿石藍酚紅”,是指示劑的變色規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邊寫邊記憶的好習慣,同時掌握巧用口訣學習化學的方法。教師繼續提問:在汽水、石灰水、水、食鹽水中分別加入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之后,顏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紛紛在平板電腦上解答并提交答案。這樣設計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便于教師反饋、點評;教師也可通過搶答形式,快速了解學生具體的掌握情況,以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自制酸堿指示劑學生了解自制酸堿指示劑的方法之后,展開分組實驗:選取花卉自制花汁,滴到鹽酸、氫氧化鈉、白醋、石灰水的溶液中,對其顏色變化進行記錄,如表1所示。之后對比所得的指示劑,交流實驗結果,分析顏色變化情況。通過小組分工協作,探究、記錄實驗現象等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同時在各小組之間巡視,各小組實驗過程借助智能電視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把自制的花汁溶于酸、堿溶液中能夠顯示出不同的顏色,變化最顯著的是紫甘藍汁和蝴蝶蘭花汁,且所有的花汁均能夠用作酸堿指示劑[6]。這樣設計提升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最終提升了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4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教學反思
此次設計注重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方式,以及親身體驗活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情感體驗。另外,通過借助平板電腦,基于智慧教室環境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展開互動教學,打造高質量、高密度的課堂。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中,對“酸和堿”兩類物質具備零散、初步的認識,且有所接觸[7]。基于此,在具體的教法上選擇教師啟發講解、學生親身體驗、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實施自主探究,通過錄像等方式讓學生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及成果[8]。應用平板電腦錄制、展示視頻,較教師手把手教更便捷更形象,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正確的探究方式。之后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被錄像的學生的探究熱情。特別是用自帶花卉成功制取酸堿指示劑,獲得極佳的課堂效果,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本次設計操作較簡單,但現象是否明顯,在于指示劑的配制。學生能夠認識和使用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了解它們遇酸、堿的變色情況,培養了崇尚科學的精神。5結語“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學會利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酸堿性,明確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酸和堿,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實現進一步認識和探究,同時相應地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探究欲,發展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科學精神。本次教學設計基于智慧教室環境完成一次初中化學互動教學實踐,教學效果顯著。希望廣大教師今后積極探索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互動教學,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程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