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草局開展調研工作匯報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蒞臨我縣考察、調研。2020年是我們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和全面深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的重要之年。借各位領導赴我縣調研的契機,根據相關要求,現就我縣林草工作情況做相關匯報如下:
一、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推進情況
(一)2017、2018年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推進情況。項目總投資8485萬元,按照沙化治理932.03公頃,防風林營建66.70公頃,俄色茶種植151.84公頃,濕地周邊植被恢復116.13公頃,防風林帶建設29.26公頃,宜林荒山造林558.29公頃,裸露邊坡治理26.14公頃的建設任務,我縣于2020年4月30日全面完成項目主體任務,支付項目資金4563萬元,保證了資金支付進度與工程量完成進度基本一致。
(二)2019年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推進情況。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按照濕地周邊植被恢復341.58公頃,防風林帶建設65.78公頃的建設任務。通過工程招投標,項目于2019年3月開工建設。截止2020年4月30日,已完成項目主體任務的64%,其中濕地周邊植被恢復300.00公頃;防風林帶建設65.78公頃,支付資金733萬元。
二、2016年以來沙化土地治理完成情況
2016年以來我縣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建設項目總投資1908萬元、治理面積1660公頃,其中:2016年省級財政防沙治沙項目總投資708萬元,治理面積590公頃;2016年藏規防沙治沙項目總投資682萬元,治理面積700公頃;2016年藏規省級配套防沙治沙項目總投資68萬元,治理面積70公頃;2019年省級財政防沙治沙項目總投資450萬元,治理面積300公頃。
三、生態屏障重點縣啟動以來的任務完成情況
(一)森林保護、營造林任務完成情況。一是完成營造林工作任務。在洛秋和卡娘兩鄉完成縣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2017年度營造林任務4000畝,建設項目總投資200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2018年完成縣g317國道馬居村至顛古段道路綠化項目6公里的綠化任務共栽植杏樹6155株;2019年完成g317線縣泥巴鄉至上羅柯馬鄉段道路10公里的綠化任務,綠化面積共計約4.32公頃;2017年至今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20000畝,總投資300萬元;完成造林綠化1500畝,總投資150萬元。
二是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開展情況:我縣嚴格按照中央、省、州森林草原防滅火的工作指標和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方針,結合工作實際、突出重點、狠抓嚴管,分階段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預防上積極主動、宣傳上形式多樣、管理上責權利結合,采取了層層落實防火責任、狠抓防火宣傳攻勢、嚴格控制野外用火、重點部位靠前駐防、加大防火督察力度等工作方法,切實做好我縣的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縣總投資555.00萬元(中央下達資金231.08萬元)用于專業撲火隊伍營房建設,目前已完成相關建設任務;2019縣財政撥付森林應急滅火大隊基礎設施資金84.00萬元,用于購置2輛運兵車和單兵裝備。專業滅火隊員福利待遇方面:按照森林草原防火期內每月2200元/人,非防火期內每月1100元/人的工資標準進行發放,并購置了五險(醫療保險323.82元/人,養老保險510.53元/人,工傷保險29.73元/人,失業保險22.33元/人,人身意外保險200元/年),有效的保障了專業滅火隊福利待遇問題。三是森林資源保護情況。我縣對森林資源嚴格管理,全年未發生重大、特別重大森林資源(林地、林木)案件,實現的森林資源雙增長,凈增森林面積2000畝、凈增森林蓄積20萬立方米。
(二)林草資源管護情況。根據省財政廳、省林業和草原局2018、2019年下發的相關文件要求,縣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草)員補助856萬元,其中:中央存量資金551萬元,新增資金30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5萬元。在全縣16個鄉鎮,171個行政村中考核續聘796名生態護林員,選聘578名生態護草員,確定了生態護林員2019年度具體補助額度為6822.11元/人·年(全年生態護林員勞務補助資金543.04萬元),確定了生態護草員2019年度具體補助額度為5090.3元/人·年(全年生態護草員勞務補助資金294.22萬元),購買意外保險13.74萬元,培訓等經費5萬元。
(三)草原(地)治理保護情況。2019年我局按照序時進度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的工作要求,正在積極實施縣2019年退牧還草項目和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其中縣2019年退牧還草工程項目,總投資530.00萬元,建設規模為網圍欄建設4萬畝,退化草原改良5萬畝,人工種草0.5萬畝;縣2019年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總投資970萬元,建設規模為天然草原改良10萬畝,退化草地治理0.2萬畝,草原鼠害治理30萬畝,草原蟲害治理15萬畝。截至目前,退牧還草項目已完成草原圍欄安裝54000米套,草原補播、施肥工作已于5月初開始實施;人工種草工作已完成土地整理,按照項目實施區群眾要求,將于5月18日開始播種;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已完成草原鼠害治理22萬畝;退化草地治理圍欄安裝2200米套,草原補播、施肥工作已于5月初開始積極實施;蟲害防治工作將于7月初草原蝗蟲3齡期時,開展實施。
(三)濕地保護和自然保護地保護情況。縣境內有3個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大力宣傳,狠抓巡護工作等方式開展保護工作。同時,依托中央、省、州下撥的項目資金及地方配套資金,共計投入3641.00萬元用于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的實施。其中實施植被恢復工程330.8公頃;采砂場植被恢復工面積10.23公頃,關閉采砂場2處;廢棄物清理911.78公頃;修建巡護棧道2.75公里;新建鳥類監測及環志站1處,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新建濕地監測站1處,建筑面積24平方米;新建溢流壩1座;新建生態圍欄長度3550米等方式有效保護了原有濕地資源。但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因我縣保護區面積過大,目前已上報省林草局對我縣自然保護地進行優化整合,在此也懇請各位領導及時反饋省局相關領導,同意和支持我縣優化整合方案。
(四)主要舉措。一是組織保障。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黨委、政府按照把生態屏障重點縣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來抓,保證了領導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責任措施到位、政策保障到位的工作措施,形成了齊抓共管、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踐行“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工作理念,切實加強了生態屏障重點縣的領導。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建立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做到責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全面參與的工作格局。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把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年度目標,實行年度考核,將建設生態文明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列為考核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年度工作任務的重要內容。二是政策保障。嚴格執行落實中央、省、州相關政策,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和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機制,爭取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爭取森林、草原、濕地生態保護補助政策,與國家級公益林同步同標準逐步提高省級公益林補助標準。三是機制保障。建立了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協同推進到位建立了督查督辦機制并嚴格執行落實,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管理機制創新情況建立了引導激勵機制,工作成效較好。
(五)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一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業主部門技術力量薄弱,加大了項目監督難度,建議上級部門適時組織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提高林草行業整體素質;二是我縣海拔高,施工期短,而招投標工作時間長,加大了施工難度;三是林牧矛盾突出,后期管護難度大;四是科技推廣滯后,農牧民在工程建設中認識不到位,難以提高積極性;五是由于我縣屬深度貧困縣,財政資金困難,縣財政沒有統籌整合資金投入,也沒有其它資金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加大項目資金的投入力度,保障后期管護資金。
四、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組建和運行情況
(一)政策實施情況。我縣嚴格按照辦發〔2018〕11號文件精神和州林草局的安排部署,先后將2017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部分營造林任務,2018年杏花村項目建設和2019年實施的2018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部分營造林任務納入造林專業合作組織實施。并及時向縣委、政府分管領導進行了匯報,縣委庚即召開了常委會對造林專業合作社造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進行了研究討論,同意將以上項目納入造林專業合作社實施,要求我局制定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造林項目議標辦法(試行),已交縣人民政府常務會審核研究,并通過。
(二)取得的成效。按照2018年度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購買式造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相關要求,在2018年和2019年期間先后組建了5個造林專業合作社。其中“縣格色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縣斯木俄米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縣仁達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三個合作社承接了2018年縣蝦拉沱片區新都鎮人工造林(杏花村)項目,該項目總投資760萬元,資金來源為州級財政資金,項目覆蓋2鎮1鄉15個村794戶3760人,其中貧困戶168戶708人,項目預計可為項目區農牧民增加勞務收入260萬元,為當地群眾戶均增收為3200元,人均增收為690元,由于在項目后期撫育管護中優先安排貧困戶和貧困群眾,貧困戶均增收4000元,人均增收為800元。該項目截止2019年11月為縣格色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撥付勞務費49.46萬元;為縣斯木俄米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撥付勞務費119.40萬元;為縣仁達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撥付勞務費70.36萬元。縣斯木俄米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還承接了2017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西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為2665萬元,20%為合作社部分,資金來源為2017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項目覆蓋1鎮2村85戶470人,其中貧困戶18戶92人,項目預計可為項目區農民增加勞務收入280萬元。該項目截止2019年11月為該合作社撥付肥料款和勞務費225.07萬元。
2019年“縣充古鄉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縣宜木鄉斯中村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兩個合作社承接了2018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5820萬元,資金來源為2018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項目設計治理面積734.79公頃,其中198.31公頃由合作社實施,截止目前為“縣充古鄉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撥付2019年度勞務費27.45萬元;為“縣宜木鄉斯中村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撥付2019年度勞務費16.92萬元。
以上五個合作社2020年勞務費將在今年7-10月驗收合格后陸續支付。
(三)存在的問題。實踐證明造林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合作組織,在運行和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管理職責不明。做為監管部門,在成立造林專業合作社初期明確了各項工作職責,但是部分鄉鎮仍以甩手掌柜的方式開展工作,執行力不強,導致林草部門在監管的同時要兼具很多鄉鎮該開展的工作內容。二是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過于粗放,合作社章程流于形式,管理水平不高,由于鄉鎮人民政府事務多,經辦人員兼職,與自身利益不直接掛鉤,投入精力有限。三是人才缺乏,人員素質需提升。合作社人員大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普遍素質不高,由于受傳統觀念和宗教的影響,對脫貧攻堅農村造林合作社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參與項目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嚴重阻礙于合作社發展。四是資金匱乏,合作社發展受到限制。我縣目前成立了5個造林專業合作社,如沒有項目支撐,這些造林合作社將難以為繼,造林合作基本都是通過林業口子管理,日常管理開支較大,沒有管理經費,希望省、州能解決造林合作社的部分管理經費。
(四)建議和對策。一是加強指導和管理。職能部門要堅持“引導不強迫、支持不包辦、服務不干預”原則,搞好對造林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指導,加大對造林專業合作社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二是積極引導,不斷促進造林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運行。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造林專業合作社堅持依法辦社。要有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用法律來保護合作社和全體社員的利益,用規章制度來約束社員的行為,為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五、2021年林草項目申報思路
(一)草原工作方面。一是繼續落實草原劃區輪牧項目申報:以我縣6大牧區鄉為基礎,開展圍欄劃區輪牧項目建設;二是根據草原資源、植被調查資料,積極申報以補充土壤養分、改良土壤肥力條件為主的天然草原改良項目;三是積極示范推廣以解決草畜矛盾、緩解草原載畜壓力為手段的人工高產牧草種植項目;四是根據草原鼠蟲害調查資料,積極申報鼠蟲害防治項目;五是積極開展落實草原監測、提高科技含量、開展違法案件查處、落實法律法規宣傳等手段為主的草原管護項目。
(二)林業項目建設方面。一是繼續加強縣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的申報:以鮮水河流域為區域的綜合治理區域,宗塔濕地+沙化土地為區域的綜合治理區域,卡莎湖濕地修復與保護區域的綜合治理區,申報治理面積1萬畝。二是繼續加大沙化土地治理項目建設:以宗麥鄉、宗塔鄉、上羅科馬鄉、下羅科馬鄉沙化土地較嚴重的區域進行集中連片治理,治理面積約為2萬畝。三是繼續加強縣生態屏障建設,以天保工程為依托,以項目建設為主的生態屏障建設,實現人工造林0.5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道路綠化20公里、森林撫育2萬畝的生態屏障建設。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縣林草工作以黨的精神為指導,依托“十四五”規劃為契機,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總結經驗。大力宣傳法規、政策,提高干部職工和廣大農牧民的業務素質,加強各建設項目的后期管護,力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建設道路上不斷開拓奮進、創造新的業績。